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法多琳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并发感染36例分析

法多琳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并发感染36例分析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2-07-06浏览次数:36341

    作者:王季石,徐伟  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贵州 贵阳 550004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601/200712收治的恶性血液病36(男21,女15)例,中位年龄42(19~73)岁. 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 住院期间上述患者均接受联合化疗,中性粒细胞值<0.5×109/L者26例. 有23例已经使用过青霉素、三代头孢、及三代喹诺酮类等抗生素,有明确感染灶患者为39.0%(14/36). 细菌培养分离出9株菌株(25.0%,9/36),真菌感染3例,均为白色念珠菌.

  1.2方法所用药物法多琳为四川奥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983),用法为多琳0.3 g溶于9.0 g/L氯化钠注射液中100 mL,12 h静脉滴注1次,每次滴注时间为0.5~1 h,必要时联合其他抗生素等,疗程7~14 d.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需要缩短或延长治疗时间. 其中3例于治疗3~5 d后加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 治疗前后进行血、尿、粪、胸片、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检测,还根据感染病灶的部位进行必要的血、尿、粪、咽拭子等标本作细菌和真菌培养. 疗效评价参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的标准分为4级,即: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检查4项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不够明显;有效:治疗后病情好转;无效:用药后72 h病情无明显好转或反而加重. 细胞学评定按病原菌清除、未清除、部分清除、替换4级评定,即清除:治疗结束时原致病菌消失,培养阴性;未清除:治疗结束时,原致病菌仍生长;部分清除:原有两种或以上致病菌,治疗结束时,其中一种致病菌消失;替换:治疗结束时或治疗后2 d内,培养出新的致病菌,但不需另外的治疗. 加显效为有效(有效率)[1].

  2结果

  以法多琳为主联合抗感染治疗后患者体温(4.1±2.3) d恢复正常. 36例中19例(52.7%),显效5例(13.9%),好转8例(22.2%),无效4例(11.1%),有效率66.7%(24/36). 细菌培养结果铜绿假单胞菌3例,大肠埃希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粪肠球菌1例,金黄色葡萄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阴沟肠杆菌1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经法多琳治疗除1例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外其余均清除. 治疗过程中,3例出现轻度的肝功能异常,均为AST和ALT升高,1例出现皮肤瘙痒,予以对症处理后继续输注无此反应,2例出现轻度腹泻,经用思密达治疗后好转. 以上患者均于停药后恢复正常.

  3讨论

  法多琳(甲磺酸帕珠沙星)是第四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它通过抑制细菌DNA拓扑异构酶的活性而产生抗菌作用[1-2],体内、外试验表明,它对G+和G-需氧菌及部分厌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3].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外科感染、妇产科感染等[2-3]. 本组36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化疗期间并发感染应用法多琳为主治疗,达到很好的临床效果. 法多林经代谢后,胆汁和尿中的代谢物以葡萄糖醛酸化合物为主,其它代谢物浓度较低,肾功能障碍时,代谢显著延长,AUC显著升高,尿中排泄率显著下降. 研究表明,初期加用β内酰胺抗生素,可导致肺炎克雷伯杆菌ESBL株菌血症[2-3]. 我们注意到虽然有23例患者曾经使用过其他多种抗生素,疗效不佳,但经用法多琳等治疗后,15例获得. 本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3例轻度肝功能异常,均为AST及ALT升高,1例出现皮肤瘙痒,2例出现轻度腹泻,均于停药或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说明法多琳安全有效的. 但是也有部分病例无效,临床中需要加强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目的地应用抗生素,必要时进行抗真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