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阿卡波糖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餐后生理参数的影响

阿卡波糖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餐后生理参数的影响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2-11-02浏览次数:32890

  【摘要】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对冠心病餐后生理参数波动的影响及餐后心肌缺血发作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10例冠心病出现餐后胸闷、心绞痛发作的患者,观察其餐前餐后血压、心率、血糖及血脂变化情况,根据其合并症情况分为单纯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糖尿病组,均采用阿卡波糖治疗和常规治疗相结合,分析阿卡波糖对冠心病患者餐后心肌缺血与这些生理参数波动的关系。结果 单纯冠心病组和合并高血压组餐后血压、心率、血糖、血脂明显升高,合并糖尿病组餐后血糖、血脂明显升高,血压、心率明显降低;阿卡波糖治疗后,三组心率、血糖、血压波动幅度明显降低(P<0.05,P<0.01),血脂波动幅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阿卡波糖可有效缓解在单纯冠心病及其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中,餐后可出现血糖、血脂、血压及心率不同程度的波动,并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病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关键词】 阿卡波糖;冠心病;生理参数;老年人
  餐后生理参数的改变(如餐后血脂及血糖水平升高)是心肌梗死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预示因素〔1,2〕。在临床医疗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冠心病、糖尿病患者在餐后发生胸闷、心绞痛甚至猝死,而且尤以老年人为明显。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Acarbose)作为一种口服降糖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关于阿卡波糖对冠心病患者餐后生理状态影响的研究甚少。本文旨在了解患者进餐后血压、心率、血糖、血脂的变化特征,再根据其合并症情况将这110例患者分为三组(单纯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组、合并糖尿病组),三组均采用阿卡波糖治疗和常规治疗相结合,分析阿卡波糖对冠心病患者餐后心肌缺血与这些生理参数波动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心血管专科住院出现餐后胸闷、心绞痛发作患者110例,其中冠心病组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平均年龄(74.9 ±6.7)岁;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75.3±5.7)岁;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75.2±6.4)岁;三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慢性感染性病、继发性高血压及继发性糖代谢异常疾病。
  1.2 方法 诊断标准:糖尿病:根据1999年WHO/ ISH糖尿病治疗指南制定的标准;②冠心病:采用1999 年WHO/ ISH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包括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病例)。生化指标测定:受检者于餐前和餐后0.5 h采静脉血分别检测血糖和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糖和血脂的检测均用酶法;患者均在右上臂佩带无创动态血压检测仪,同步检测动态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和心率。
  1.3 药品、给药方法及剂量 药品:阿卡波糖片剂(拜唐苹) (德国拜耳医药保健公司生产,批号100386),每片含阿卡波糖50 mg。用药方法:三组均采用口服给药,剂量均为50 mg/次,每日3 次,采用餐时嚼服。若合并糖尿病组的受试者已使用其他口服降糖药物,则在原用药方案不变的基础上加服阿卡波糖,剂量均为50 mg/次,每日3 次。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 SPSS1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多个不同时间点比较作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三组餐前餐后血压、心率、血糖、血脂变化比较 单纯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组及合并糖尿病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改变,未治疗前餐后SBP、DBP、心率及血脂均明显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合并糖尿病未治疗前餐后血糖较餐前明显升高(P<0.05);阿卡波糖治疗后合并糖尿病组餐后血糖较单纯冠心病组及合并高血压组明显升高(P<0.05),见表1。
  2.2 三组餐前餐后相关参数波动比较 单纯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组及合并糖尿病阿卡波糖治疗后SBP、DBP、血糖及心率波动幅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1,P<0.05);阿卡波糖治疗后单纯冠心病组及合并高血压组DBP波动幅度较合并糖尿病小(P<0.05);三组血脂在餐前及餐后虽有改变,但波动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 ,见表2。表1 三组餐前餐后血压、心率、血糖、血脂变化比较与餐前比较:1)P<0.05;与合并糖尿病组治疗后比较:2)P<0.05表2 三组餐前餐后相关参数波动比较(与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合并糖尿病治疗后比较:3)P<0.05

  3 讨 论
  许多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已证实,随着血糖升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不断升高的。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对预测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空腹血糖〔3〕。
  餐后高血糖是联系胰岛素抵抗与炎症的桥梁,而胰岛素与炎症等指标可以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4〕,餐后高血糖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①导致炎病因子如IL6、TNFα、CRP等升高;②脂蛋白,尤其是LDLC氧化增强;③NO生成和利用下降,导致血管舒张功能障碍;④促黏附分子,尤其是血循环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浓度升高,而黏附分子可促使单核细胞黏附并进入血管内膜;⑤有关凝血因子被激活,血小板聚积增强,凝血酶过度生成,促使血栓形成。
  本研究在餐前餐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血糖、血压、血脂及心率变化结果看,单纯冠心病及合并高血压患者餐后血糖、血压、血脂和心率有升高趋势;而合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压和心率有下降趋势,且后者血压和心率恢复至餐前水平较前者慢,说明进餐因素可导致不同的神经相对处于兴奋状态,进而对单纯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有不同影响。许多研究表明,单纯冠心病及合并高血压患者餐后交感神经活动性相对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引起心排出量增加,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升高,表现为餐后血压和心率升高〔5〕。而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血压调节功能障碍,如颈动脉窦压力受体迟钝,加之糖尿病患者餐后代谢异常、糖尿病致神经损害及动脉硬化程度较严重,自主神经病变较多,可能致餐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低下,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心输出量和外周血管扩张阻力下降,表现为血压和心率下降〔6〕。糖尿病病人心脏迷走(副交感)神经受损严重的原因可能和解剖学特点有关〔7〕:迷走神经节前纤维很长,较易出现脱髓鞘及轴突变性,节后纤维细小,易受损伤。除少数器官外,一般组织器官都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8〕,副交感神经反射兴奋病人主要表现为胸闷、屏气,面色苍白,出汗,胀痛不适, 甚至恶心呕吐,严重的表现为一过性意识丧失、抽搐。副交感神经反射的生命体征改变监测有病人呼吸节律改变,心率变慢,脉搏、氧饱和度下降,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这些餐后生理参数的波动与冠心病患者疾病的进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减轻餐后生理参数的波动也将成为冠心病患者治疗中重要的一环。我们的研究显示阿卡波糖可有效缓解这种餐后生理参数的波动,从而预防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阿卡波糖是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吸收直接降低餐后血糖,由此减少血糖对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的刺激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并提示我们对冠心病患者的餐后状态应密切关注,高度重视其生理参数的改变,需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积极的干预,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鼓励患者进食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应用阿卡波糖对冠心病患者餐后生理参数波动进行干预。避免餐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Rodriguez BL,Abbott RD,Fujimoto W,et al.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s for diabetes;their impact on diabetes prevalence and total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in elderly Japanese American men〔J〕.Diabetes Care,2005;25:9515.

  2 Ballkau B,Forhan A,Eschwege E.Two hours plasma glucose is not unequivocally predictive for ear1ly death in men with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more results from the Paris prospective study〔J〕.Diabetologia,2002;45:122430.

  3 陈家伦,许曼音.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病〔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7;22(增3):16.

  4 Haffner SM.Epidemiology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ts relation to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m J Cardiol,1999;84(1A):11.

  5 The DECODE study group.Glucose toleranc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comparison of fasting and 22 hour diagnostic criteria〔J〕.Arch Intern Med,2001;161:397405.

  6 Hanefele M,Koehler C,Henkel E,et al.Postchallenge hyerglycaemia relates more strongly than fasting hyperglycaemia with 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the RIAD study〔J〕.Medicine,2000;172:83540.

  7 徐滨华,孙霁明,唐 伟.心率变化测定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脏植物神经病变的临床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2):164.

  8 姚开泰.生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