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4-01-20浏览次数:21488

气道湿化是护理人工气道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直困扰临床护理工作的难题,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加温、湿化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不畅[1]。笔者对2005年~2011年的100例因不同原因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运用人工鼻呼吸机湿化器进行气道湿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5年~2011年共收集10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16~78岁;B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17~77岁。
1.2方法

1.2.1A组:气管切开处使用人工鼻,他能模拟鼻的功能,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气收集并保留下来,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以温热、湿化的状态带入气道,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湿化,同时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人工鼻使用24 h更换。
1.2.2B组:使用湿化器湿化:湿化器是一个湿化装置,他分过水湿化和衡温湿化。一般好选择衡温湿化,在湿化罐内加入无菌蒸馏水,连接电源,将无菌水加热,产生水蒸气,与吸入气体进行混合,从而达到对吸入气进行加温、加湿的目的。通常使吸入气体维持在32~35 ℃之间,为此,湿化器的水温一般应维持在50 ℃左右。
1.2.3两组均实施相同的肺部护理方法: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咯痰,定时翻身、拍背,吸痰前抽取相同剂量的NaCl溶液加沐舒坦5~10 ml用于气道冲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病房定时开窗通风。
1.3观察指标:①痰痂形成:是指吸痰时痰干且黏稠不易吸出,患者主诉气道不畅,有吸痰后痰不净感,气管镜下可见气管套管壁上痰痂形成;②气道出血:当气道湿化不够或频繁吸痰导致气管黏膜损伤出血;③肺部感染:是指人工气道后获得院内感染。
 

2结果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呼吸机湿化器气道湿化效果明显好于人工鼻,详见表1。
 

表1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组别例数痰痂形成
(例)气道黏膜损伤
出血(例)肺部感染
(例)A组507104B组50158

3讨论

3.1加强人工气道湿化的重要性: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过滤、清洁和保水的作用,从而容易发生与之相关的各种并发症。从患者的自主症状、护理中观察到的和一些可监测的指标变化来进行判定,有效的气道湿化,即使是没有咳嗽反射的患者,也能保持呼吸道纤毛运动活跃,从而保证有效的呼吸道分泌物引流,确保使用人工气道的患者气道通畅[2]。为达到充分的气道湿化的目的,关键在于气道湿化方法的使用。每一种气道湿化法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和可行性,笔者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湿化方式。痰痂形成率、肺部感染率随着气道湿化程度上升而下降,对于维持呼吸道的正常功能和防止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
3.2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①人工鼻法:人工鼻的优点主要是他同时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可以减少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同时因为可以不用湿化瓶,不必定时加水,这样护士可减少工作量[3]。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容易使人工鼻的过滤纸太潮湿,患者自身咳嗽会将少量痰咳至人工鼻,黏附于过滤纸上,不及时更换,影响通气功能,将影响患者的治疗安全。人工鼻间隔24 h即需更换,若患者气道分泌物多时,要随时更换,总体经济费用较高。因此,人工鼻更适用于痰少患者。②湿化器湿化方法:其湿化过程接近生理状况,可湿润气道黏膜,保持黏膜纤毛正常运动,稀薄痰液,不易形成痰痂,提高呼吸机治疗的舒适程度、提高依从性。保持了呼吸道通畅;对气道刺激小,患者感觉舒适,几乎不引起呛咳或刺激性咳嗽;减少了吸痰次数和时间,持续气道湿化能使痰液稀薄,易于咯出,不需要重复吸引,患者可自行将痰液咯出,从而减少了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的危险;能够明显降低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等临床症状。因此,湿化效果更好,对痰多黏稠患者尤其适用。但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定缺点:需定时检查加湿器是否缺水,防止干烧,防止干烧引起的气道灼伤;定时加蒸馏水,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加水时还应注意不能过多,以免因蒸馏水液面过高,水进入气道引起窒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每一种气道湿化法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及可行性,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湿化方式。痰痂形成率、肺部感染率随着气道湿化程度上升而下降,对于维持呼吸道的正常功能和防止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
 

4参考文献
[1]李有莲,郭楼英.气管切开后呼吸道护理相关因素的监护[J].中牟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141.

[2]石关玉.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9.

[3]韩秀华,赵青菊,董怀平,等.人工鼻在人工气道病人湿化气道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6,1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