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资讯速递 > 社区医院大医院双向转诊 京医改坚守公益原则(图)

社区医院大医院双向转诊 京医改坚守公益原则(图)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发布日期:2007-09-25浏览次数:74136

社区卫生北京破题

    北京的社区卫生正在经历蜕变:药价降了,服务好了,医术高了……2002年至2007年,虽然只有短短的5年时间,社区卫生改革使一直困扰北京人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新的进展是,就在几天前,来自全市16个区县的社区卫生机构的全科骨干护士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脱产学习。社区医疗是否能解决以往困扰我们的诸多难题?我们的调查,在早开始社区医疗尝试的西城德胜地区展开。

 调查/案例

    样本:西城德胜社区

    案例一

    社区医生吃“皇粮”不吃“大锅饭”

    今年37岁的顾军军是西城区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街南社区站的一名普通护士,自从试行收支两条线之后,这位有着17年护理经验的老护士每天到单位都特别早。“猪肉涨价、鸡蛋涨价我都不怕,现在每月加上奖金能拿3000元左右,比以前多拿了1000多。”顾军军说。

    试行收支两条线之前,由于只有大专学历,顾军军一个月下来算上工资和奖金,只有2000元左右。

    以前她给多少病人打针,护理了多少病人,都直接与奖金挂钩,可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是根据她完成工作的质量水平进行综合测评后再发奖金。“没有别的想法,只想着更好地为病人服务。”顾军军坦率地说。

    跟她一样想法的还有大街南社区站的全科医生高凤娟,2001年本科毕业就到社区卫生站工作的她,每月工资奖金也从原来的2400元左右提高到了3500元左右。

    今年4月份,西城区在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收支两条线的试点,中心和下辖的六个站的所有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及其他收入,全额上交区财政专户。财政部门对中心(站)的所有支出进行统筹管理。

    “这样做大的好处是切断了医疗服务人员和服务收入之间的利益关系。”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韩铮铮告诉记者,收支两条线之前在社区卫生站存在“过度治疗”的问题。由于看病、检查、开药、输液的数量都直接跟奖金挂钩,医生就很可能会给病人多开些药,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现在则从数量、质量、病人满意度以及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等各方面全面考核医生护士,这就使得现在的社区卫生站从实际出发,检查开药以及护理服务都是以病人满意为高准则,这样就能解决看病贵的问题,老百姓看起病来也就更放心了。

    “试点启动至今,效果非常明显。”韩铮铮介绍说,西城区财政按每位社区医生护士年均4.5万元拨付。在实施二次分配的操作中,中心在6个社区站引入了竞争机制,哪个站工作完成的越出色打的分越高,拿到的奖金也就越多。这样虽然是吃“皇粮”,但不是吃“大锅饭”,我们鼓励多劳多得。
案例二

    居民社区看病成

    19日,家住东城区安德里北街的张慧香女士来到大街南社区站,她有两年高血压病史,去年年底前她在一些大医院看过病。但是后,她选择了西城区的大街南社区卫生站,并且把医保关系转了过来。

    “这儿不但方便报销,而且大夫非常负责任,还经常作健康指导,免费测验血压和健康体检。”张慧香告诉记者。同她一样,住在临近安德里北街的部分东城区居民也都把医保关系转到了西城区的大街南社区站。

    像张慧香一样,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在社区就诊。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西城社区门诊量为26万人次,占区属卫生系统门诊量的40%,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

    社区门诊量的增加,还和大医院的专家进社区为老百姓坐诊有关。今年4月,西城区与包括人民医院、北大医院、协和医院在内的15家二三级医院建立了协作机制。按照该机制,从4月1日起,这15家大医院的专家将定期到西城区48个社区卫生站坐诊,每人每年不少于15天。同时打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大医院对社区医院转上来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4种常见慢性病住院病人免收挂号费,患者还可以持社区专用的检验申请单到大医院直接进行检查和化验。

    调查中发现,4月1日至6月30日,15家二三级医院下社区巡诊人员达337人,门诊量为9975人次,其中有16名患者实现了双向转诊。

    李秀兰站长介绍,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周五会从网上给各站下发下一周大医院专家在社区的出诊表,社区站会及时在社区张贴通知告知居民。

    调查/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

    王亚东

    北京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所采取的主要政策在全国未必是新的,但政策体现出的公益性确实是十分突出的。这种公益性体现在政府在政策和财政上大力支持:实行收支两条线,社区医务人员的服务量不与创收挂钩,从机构上抑制了诱导需求;社区药品零差率配送,保证了药品质量,减轻了居民的负担;对口支援、双向转诊、专家下社区、社区人员到大医院进修,提高了社区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设想在部分社区已经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