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胃癌的CT诊断价值分析

胃癌的CT诊断价值分析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1-09-10浏览次数:47410

作者:王星君  作者单位:山东省费县人民医院CT室,山东费县 273400

  【摘要】目的 通过对胃癌CT表现的分析,评价CT对胃癌的诊断作用及价值。方法 收集37例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胃癌病例CT扫描,其中26例手术。胃对比剂用1.5%泛影葡胺或水,均于检查前10 min肌注6542 10~20 mg。CT平扫,其中21例经肘静脉团注法注入60%泛影葡胺80 ml增强。结果 CT能清楚地观察胃癌病变的全貌、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但显示腹部淋巴结转移及胃癌的定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 胃CT检查能首先发现病变,如结合胃肠钡餐、纤维胃镜,能为临床及手术提供可靠的诊断与参考。

  【关键词】 胃癌;CT表现;CT诊断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各恶性肿瘤之首[1],临床上通过消化道气钡造影、胃镜及病理活检都能够作出准确地诊断。胃癌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消化道气钡造影和胃镜只能观察到胃腔内的病变,而无法了解胃癌对周围组织器官是否有侵犯以及有无肝脏、淋巴结等脏器的转移。随着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胃癌术前CT检查能够弥补上述不足,这对胃癌能否手术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37例进展期胃癌的检查结果,总结CT检查胃癌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1.一般情况

  收集2002年6月至2006年12月经CT检查的胃癌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6.6岁。全部病例CT检查前均有胃镜及病理检查资料,其中31例做过钡餐检查。26例手术,11例保守治疗。37例均行CT平扫,其中21例经肘静脉团注法导入60%泛影葡胺80 ml增强检查。

  2.检查方法

  病人检查前禁食10 h,检查前10 min肌注6542 10~20 mg,随即饮水800~1200 ml,饮水时嘱病人尽可能不吞咽空气,上检查床后翻滚数次开始扫描。常规取仰卧位,对胃窦、幽门处病变加扫数层俯卧位。使用机器为西门子SMOATOM plus,扫描时间1~2 s,层厚5~10 mm,间距10~12 mm。病变区加扫数层3~5 mm层厚。自膈顶扫到胰头平面。

  结 果

  1.CT扫描总体印象

  37例胃癌病例中,位于胃底贲门区3例,胃窦部19例,胃体部15例。CT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胃壁向心性增厚,或胃腔内出现形态不规则之肿块影,大多以宽基底与胃壁相连向腔内生长,致胃腔狭窄,部分增厚胃壁的黏膜面有凹状改变。肿瘤钙化及坏死较少见,胃壁脂肪层消失为肿瘤向周边浸润征象。

  2.胃癌CT征象

  胃癌的基本CT征象有:①胃壁增厚:癌肿沿胃壁浸润造成胃壁增厚,主要是癌肿沿胃壁深层浸润所致;②腔内肿块:癌肿向胃腔内生长,形成突向胃腔内的肿块。肿块可为孤立的隆起,也可为增厚的胃壁向胃腔内明显突出的一部分;③溃疡:溃疡形成的凹陷边缘不规则,底部多不光滑。周边的胃壁增厚较明显,并向胃腔内突出;④胃腔狭窄:CT表现为胃壁增厚基础上的胃腔狭窄,边缘较为僵硬且不规则,呈非对称性向心狭窄,伴环周非对称性胃壁增厚;⑤胃壁异常强化:胃壁出现异常强化是胃癌的一个很有意义的表现。黏膜面病灶(如早期癌)在注射造影剂后35~45秒即可明显强化,而侵及肌层的病变,其高蜂时间则在黏膜面强化之后。浆膜及邻近器官受侵的CT表现为:①浆膜面光滑,胃周脂肪层清晰时,病理上大部分癌肿只侵至肌层,个别侵至浆膜下层,浆膜面尚未受累;②浆膜面毛糙,周围脂肪层密度增高,出现索条毛刺影。癌肿与邻近脏器间脂肪层消失,接触面凹凸不平是受侵的主要征象。

  3.手术结果对照

  26例术前CT示胃壁局限性增厚,或胃腔内出现形态不规则之肿块,但浆膜面完整或有结节突出,胃壁脂肪层存在,与周围脏器无明显浸润,胃周未见融合成团之淋巴结,肝、后腹膜腔及腹主动脉旁无转移灶,均符合手术治疗。结果22例手术切除,切除率为84.6%。其中2例判定为手术而未能切除,主要是由于病变侵犯大网膜、胰头及肠系膜淋巴结,CT未能显示。原因为患者过于瘦弱、胃肠蠕动、肠腔积气所致的伪影影响。另外4例列为不宜手术治疗,CT显示胃壁弥漫性向心性增厚,胃腔狭窄,其中3例病变侵犯胰腺,致胰胃脂肪间隙模糊、消失,肝内边缘模糊的低密度转移灶。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周围间隙消失并见肿大淋巴结者3例,腹水2例,网膜淋巴结肿大者3例。结果4例行剖腹探查手术,仅1例被切除,切除率为25%。其中1例不宜手术治疗经手术探查得到切除,是由于术前将胃与胰腺反应性粘连误认为是癌肿累及胰腺。

  讨 论

  1.口服对比剂检验能显示胃壁的结构

  胃为实质中空器官,依其充盈程度不同而形态及胃壁厚度变化较大,过去在胃疾病检查时,CT不是主要手段,近些年来,随着CT检查技术不断的改进及人们对胃解剖、病变深入了解,使CT诊断胃疾病的作用得到肯定,有关文献报道亦逐渐增多[2]。胃癌是胃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肿瘤的第3位[3]。如果患者症状典型,经胃十二指肠钡餐及纤维胃镜检查,诊断并不难,但肿瘤未引起胃腔梗阻或胃表面出血,无明显的胃部症状,仅以腹痛与腹部肿块为主,无法说出准确主诉,难以作出明确的诊断。在CT诊断胃癌过程中,扫描前准备尤为重要,如果准备得当,可以显示较小的肿瘤及其它病变[4]。当CT观察到病变时,需进一步明确病变与周围脏器之间的关系、腹部有无淋巴结肿大,并应结合纤维胃镜、胃肠钡餐、B超综合诊断,前两者可进一步细致的观察病变情况及活检定性,后者可以探测到<1 cm之肝脏转移灶及小的淋巴结转移。除胃窦部局限性增厚、狭窄外,胃壁广泛性增厚及胃巨大软组织肿块不是胃癌的特征,易与淋巴瘤和平滑肌肉瘤相混淆。目前较多的应用口服对比剂,以清晰地显示出胃壁的结构。随着螺旋CT的出现及3 D重建功能的开展,气体成为应用较多的对比剂,通过胃内注射或口服发泡剂使胃内充盈气体,然后对胃壁进行SSD(surfaceshadeddisplay)三维重建。为了使胃壁松弛和减少胃蠕动引起的移动伪影,扫描前低张药的应用是近几年来众多同行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多应用6542,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2.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胃癌的优势

  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和胃镜检查,主要是通过观察胃黏膜面的病理变化,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检查而作出诊断。而CT检查主要是通过观察胃腔大小、胃壁的厚度、周围组织脏器是否受侵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征象,随着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更多应用,不再仅仅依靠胃壁厚度的变化来判断有无异常,而可根据胃壁的异常强化和胃壁增厚,以及胃黏膜的变化来判断有无异常,大大地提高了胃癌的检出率,并实现了对早期胃癌的检出,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影像学资料。胃癌分期的准确性取决于胃壁多层结构的显示,正常胃壁组织学上分为4层: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在胃适度充盈的螺旋CT增强图像上,部分正常胃壁可呈现2~3层结构,内层明显强化,相当于黏膜层,中层呈相对低密度,相当于黏膜下层,外层轻度强化,呈中等密度相当于肌肉浆膜层。早期胃癌显示黏膜多层结构紊乱,局部中断,边缘不清。据统计胃癌多发生于胃窦部[5],较少发生于胃底及胃体,典型表现为局部肿块、局限性胃壁增厚、腔内溃疡,发生于胃窦部者导致梗阻性胃腔扩张,沿胃壁弥漫性生长的浸润性胃癌则使胃腔狭窄。CT胃十二指肠扫描除能显示胃病变本身的全貌外,尚可观察病变与周围脏器之间的关系,在本组病例中,报告肿瘤向周围脏器侵犯均得到证实。目前胃肿瘤的检查仍以胃钡餐造影及胃纤维内窥镜为主,能明确显示病变及其部位。造影检查尚能显示肿瘤的腔内生长情况,内窥镜检查能获明确的病理结果,但它们对肿瘤突破浆膜向外生长的直接侵犯情况及淋巴结、肝脏等的转移情况均不能很好的显示。而CT在胃癌的分期,在黏膜下和浆膜外病变的诊断上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文献[5]报道, 进展期胃癌CT检出率达。螺旋CT扫描以其独特轴位扫描及增强扫描的应用,可清晰显示胃的断层形态、胃腔大小、胃壁的厚度,胃黏膜的显示及破坏,不仅可以了解肿块的大小、形态、中心有无坏死、肿块向腔内凸入或腔外蔓延范围,还可以观察邻近组织器官有无侵犯、周围淋巴结有无肿大及其位置、数目等,从而对肿瘤进行术前分期,有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式及判定预后。

  【参考文献】

  [1]何守搞,王超.胃癌基因治疗研究的若干进展[J].右江医学,2006,34(1):77.

  [2]StabileIanora A A,Pedote P,Scarda D A,et al.Preoperative spiral CT[J].Radiol Med, 2003,106(56):467-480.

  [3]Gore RM.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umours diagnosis and staging strategies[J].Cancer Img, 2005,5(1):95-98.

  [4]Kobayashi O,Sugiyama Y,Cho H,et al.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study of gastric cancer with ovarian inetastasis[J].Int J Clin Oncol, 2003,8(2):67-71.

  [5]刘斌.胃癌的CT诊断(附26例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2):158-159.

  [6]Minami M,Kaqauchi N,Itai Y,et al.Gastric tumor:radiologic path ologic correlation and accuracy of T staging with dynamical CT[J].Radiology,1997,18 5:17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