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行业资讯 > 应该重视频繁换岗对医院设备科建设的负效应

应该重视频繁换岗对医院设备科建设的负效应

文章来源:科讯网发布日期:2013-01-09浏览次数:30978

        自从医院设备科长一职成了令人羡慕的肥缺,就有多人因受贿落马,这个职位因而也就成了敏感岗位。随后,医院设备科负责人“频繁换岗”,这在不少地方的许多医院逐渐成了一种制度设计。   

        医疗设备及其管理涉及的学科范围和技术种类十分宽泛。由于培养机制的先天不足,这方面合格的专业人才和专业工作者多年来就十分稀少,所以边干边学是目前一种适合国情的可行办法。设备科长作为这个专业部门的带头人,其作用至关重要。   

        行业内基本上有一种共识,要熟悉医院设备科的工作,基础好一点的,潜下心来踏实勤奋努力的人员一般至少需要三年或更多的时间:要懂得资产管理,要大致了解中外四千余种、万余个规格型号的产品市场,要熟悉医疗器械专用法规,要知道政府招标采购和进口贸易的流程和规范,要学习和理解各种医疗器械核心技术指标的意义和维修基础知识,还要及时掌握临床应用上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刚熟悉了诸多工作要素,有心提升工作质量,该好好干事业了,时候到了,却该换岗了。   

        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又换人了,又一个新面孔的生手正在熟悉工作。当生手主持工作成为常态,工作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能应付日常需求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谈得上对设备科进行规划和建设?假如前后任工作移交不和谐,则又会麻烦丛生。遇到打算“另起炉灶”的新官,扫荡“前任”所建立的基础,甚至找借口不执行原有合同,不仅损害供应商合法权益,更是对医院信誉和设备科建设的一次破坏性“折腾”。是的,没有不换岗的岗位。问题在于这种“制度化频繁”的换岗是否适当?
  这样的制度设计,使在岗的人不能做长久的打算,不可能有信心把专业性很强的这项工作当成专业来干。游游逛逛,混上几年;吃吃喝喝,交几个朋友,自然就成了一种工作的常态。为什么设备科长的论文不多,像样一点的论文更是稀少?也有想为设备科的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做事的人,但面对制度化频繁的换岗,却难免怨言和无奈。这种种消极状态不能不说与这样的制度导向有密切关系。   

        培养一个合格的设备科长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就任者不但需要良好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背景,也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且必须善于再学习。因为医疗新技术、新设备往往总是纷至沓来,不断的、持续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还要人品好,做事能守住底线。因为在这个位子上,“诱惑”太多。正是这样的原因,有些医院在培养出和发现了这样德才兼备的人才时,就抵制了上级主管部门要求“频繁换岗”的政策。明智的院长都清楚,换一个不合格的生手慢慢熟悉工作,医疗安全和管理成本的风险都会立马加大,医院很可能要遭受更大的损失。   

        因此,确实有些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从而保证了整个设备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仅限笔者所知,陕西省人民医院、华西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等均可作为借鉴,他们的制度创新和管理探索也都有或大或小的成果。人心稳,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和制度建设才可以持续。多年积累下来,他们的认识是:“这既是专业,也是事业”。得益于医院领导有眼光、懂行、有事业心,设备管理部门也给力,使精细化管理和技术服务体现在了对临床一线有效的支持中,让设备科——这一现代化医院中不可或缺的支柱部门不致成为中国医院建设的短板。以上这些经验值得重视。   

        此外,正规医院的各个专科部门基本都有上岗的专业规范要求,而这一点对于医疗设备部门而言,目前却基本空白。医疗设备一般要占到医院固定资产的一半以上,总量大、种类杂,专业性又很强,让非专业人员来干真是勉为其难。然而,制度的缺失往往使得非专业人员领导着这样的专业科室,这成为许多医院院长或随心所欲、或无可奈何的现实。应该说,卫生主管部门应该规划医院设备部门的发展,在制度规范上逐步提出适合国情、省情的要求。前一段时间,国家卫生部已经就规范医院药学部门建设提出了“基本标准(试行)”。我们希望针对医院医疗设备部门的相应“标准”也能尽早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不宜再推迟了。   

        用频繁换岗来预防和遏制腐败,这样的动机不好去怀疑。但是,这样拍脑袋决策的“懒政”作法,频繁“折腾”,以降低工作质量、增大医疗安全风险和医院损失为代价,其负效应也不亚于腐败的破坏作用。频繁换岗果真能预防和遏制腐败吗?会不会加速催生了更多的腐败?只要监督制度休眠,程序空转,用频繁换岗来预防和遏制腐败、“保护干部”的好愿望很可能还要落空。卫生主管部门应该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