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行业资讯 > 宁波发展医械产业大方向已定

宁波发展医械产业大方向已定

文章来源:中国医药报发布日期:2015-09-15浏览次数:7846

          医疗器械产业是近年来世界上发展快的产业之一,也是我国政府重点支持的产业。在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宁波,医疗器械也成为引进和培育的重点产业。近日,宁波市科技局负责人在“2015中国医疗设备国际合作峰会”上阐述的宁波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目标引起关注,即重点打造体外诊断产品和数字诊疗产品两大板块,实现2020年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产业规模120亿元,较2015年提高1倍以上。
           现状:优势初现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4年年底,宁波市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96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1465个。经对纳入高新技术企业预警平台监测的37家生物医药及医疗健身器械企业分析,2014年相关企业实现产业产值70.96亿元,同比增长11.6%,尤其是体外诊断产品和口腔设备材料制造领域增长率高达30%以上,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化药制剂制造产业则保持12%以上的增长率。 “在生化类体外诊断产品、数字病理分析系统、智能化婴儿保育设备、磁共振影像设备,以及植物提取物、药品包装材料等领域,宁波在国内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宁波市科技局副局长何晓南告诉记者,目前,宁波市鄞州、余姚、镇海3个县(市、区)约占全市生命健康产业产值的60%,骨干企业相对集中。并且,宁波市已启动建设宁海生物产业园、杭州湾生命健康产业园、宁波康龙化成产业园等园区,着手建立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宁波生物产业创新中心、中科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以及医疗器械领域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3家机构,获得3项省装备制造首台套产品扶持。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全市实施生命健康产业投资项目85项,金额达72.9亿元。在医疗与健身器械领域安排投资项目40项,金额达40.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5.7%。 
          问题:支撑仍弱 
          在悉数宁波市医疗器械产业优势的同时,何晓南也客观地分析了主要问题:“虽然宁波市医疗器械产业具有较好的基础,但是产业整体规模不大,缺少龙头企业,大部分产品存在同质化、低端化现象,创新能力偏弱,缺少高端人才支撑。” 何晓南告诉记者,宁波市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生产企业约有336家,但是规模以上企业不到15%,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还不到20家,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协同作用较弱。发展医疗器械产业高度依赖于人才,然而在全市27家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企业的从业人员中,硕士以上研发人员有149名,仅占1.58%,博士人员仅占0.3%。此外,从政府层面看,自主创新产品优先采购仍未落到实处,用户对使用国产创新产品缺乏信心,亟须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提升产品质量和推进示范应用。 重点:两大板块 2014年,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制定下发了《关于“对接服务”支持医疗器械产业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为对接国家、省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宁波市相关部门组织了专题研究,凝炼出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何晓南告诉记者,培育重点之一是打造体外诊断产品原辅料-诊断仪器-配套试剂-检测服务产业链,重点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和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在体外诊断产业链中重点发展的产品包括全自动生化检测设备、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现场快速检测仪器(POCT)、高通量基因测序系统、液基细胞诊断分析仪等。 第二个培育重点是数字诊疗设备。
          据介绍,宁波市将围绕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化、个性化等发展趋势,支持优势制造企业牵头,在高端影像设备、微创器械、移动医疗等领域,通过需求导向、协同创新,研制新产品,带动核心关键技术、材料突破和产品示范应用。该领域将重点发展影像设备产业链,高性能治疗及康复设备产业链,口腔医疗器械、植/介入产品产业链,移动医疗产业链和智能化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等创新产品。 
          目标:规模倍增
          记者了解到,宁波市的目标是到2020年打造一批医疗器械知名品牌和国内知名的生命健康产业研发服务中心,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120亿元,较2015年提高1倍以上,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骨干企业10家以上,在体外诊断、数字诊疗、移动医疗、高值医用耗材、微创器械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获得注册二类、三类医疗器械200个以上,并实现产业化及规模应用。在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领域,研发投入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