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行业资讯 > 国产采购需要什么样的“公道”?

国产采购需要什么样的“公道”?

文章来源:器械科发布日期:2015-11-18浏览次数:6183

         医疗器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及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重要基础,是具高度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的朝阳产业,是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长期以来,国内医疗器械产业一直在逆境中迎难而上,艰难发展:1974年中国试制成功台乳腺X线机,1979年中国成功研制台头颅CT,2000年中国成功研制台超导MR,2007年中国台完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1.5T超导体和超导磁共振问世并推向市场……以万东、奥泰、迈瑞、东软、安科等自主品牌为先锋的一批国产医疗器械生产商,以多年的坚卓奋斗,带动起了全面国产化的发展浪潮,在激烈竞争,角逐市场的同时,也推动了整个民族医疗器械产业的自主创新迭代——在国产MRI领域,朗润、奥泰、鑫高益、贝斯达、埃顿已成为医用磁共振领域出口数量多的企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紧跟国家“走出去”战略,先出一步的部分“中国造”产品出口已经成功实现了国产医疗设备的早期“逆袭”);在国产CT领域,东软医疗、安科都已脱颖而出;在国产DR领域,万东、深图、安健、新华、德润特、新黄浦、集智、安科等诸多品牌也已经占据了大部分新增市场份额。

         站在历史角度,特别软、硬件的创新和提升,使国产医疗设备商底气倍增;利用本土优势,在低价竞争中保证稳定的售后服务质量,也成为吸引越来越多医院“转向”购买国产设备的重要原因。

         医疗器械采购,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环节,也是生产制造商角逐市场的重要渠道。目前,针对大型医用设备的采购,中央已建立了以国家卫计委制定配置规划,国家和省级卫计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制度流程。在医疗器械的政府采购环节中,理应遵循市场规律和竞争性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通过有效利用供应商的激烈竞争,创造有利于采购方的局面,终采购到优质价廉的商品和服务,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若过于强调“政府主导”,淡化“市场作用”,极易造成医疗设备配置与医疗机构发展不接轨,与实际诊疗需求不匹配,与医护人员专业技能不配套等弊端。若因体制机制矛盾导致制度缺陷、监管缺位、市场壁垒高筑,出现采购行为不规范、采购文件“指向性”、“排他性”明显、采购价格混乱不透明等“隐形门”,必将严重损害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同时阻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发展,制约新医改的顺利进行。

         近年来,基层医疗市场空间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中,县域医疗市场扩容,包括县级医院改造带来的改扩建需求和中低端基本医疗设备需求,都为国产医疗器械商提供了更多机会。“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加快推进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的国产化”等中央发文,已明确传达出了国家对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国产设备配置的引导和扶持。

针对之前福建省1.425亿、58台县域影像诊疗中心项目,受益于政府财政支持,采购方意在采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品牌产品”,确是体现出对国家支持医疗设备国产化政策的积极响应和落实。然而,在县域医疗这一广阔市场范围内,无充分依据条件下若采用“单一来源”大批量采购,那么将难以避免:一方面,很难确保所采购得同一品牌不同产品线的产品均保持高性价比品质;另一方面,跨层级、大范围地对医疗机构统一配置同一品牌设备,极易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滋养较强的产品排它性,从而对拟进入医疗机构的同类国产产品形成准入壁垒,无法发挥市场竞争作用推动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发展......
         更重要的是,采购环节中市场竞争的缺失,也致使众多符合应标资质的优质供应商都被排除门外,其中不乏奥泰医疗、迈瑞、东软、万东等国产知名医疗设备品牌。丢失一个市场,一个项目也许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若以此为开端,甚至将该模式在其他省市县逐一“复制”,看似提升了某一国产医疗设备商的市场占有,实则屏蔽了市场自由竞争机制,削弱了市场经济对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作用,甚至“孵化”出新的垄断格局,使方兴未艾的国产医疗器械产业举步维艰。

         此外,《国务院关于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 (2015—2020年)的通知》等中央政策明确指出,要规范医用设备采购市场,紧密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医疗器械配置升级的需求,坚持 “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严控公立医院超常装备”。在似乎一夜之间“横空出世”的福建县域影像诊断中心亿元采购项目清单中,列出了58台包括MRI、PET-CT在内的医学影像设备 “高配”产品,是否遵循市场经济导向?是否超负荷配置?是否适宜县域医疗机构发展水平和诊疗需求?诸多问题还有待权衡。

         回到文章开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蛋糕”诱人,采购配置应如何把控?这需要政府和市场两条线并行实施。政府引导,做好顶层设计,针对医疗器械产品采购建立起严格的规范制度,为市场编织有效的“监管”网络,避免不正当竞争和垄断现象,促进和保护公平竞争。同时,应尊重市场规律,规范市场秩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在良性竞争中重塑社会对民族品牌的信任,为国产医疗品牌培育健康的生长和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