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行业资讯 > 无差别对待也是一种尊重

无差别对待也是一种尊重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发布日期:2017-03-22浏览次数:845

 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教室里,一场幼儿园毕业典礼正在举行,欢送结束康复训练的听障儿童,他们中有的人即将进入普通小学。舞台上,孩子们表演着各自的拿手节目;舞台下,一个小女孩的妈妈伸出手去帮孩子把耳边的助听器扶正。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日前公布,将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条例》中提出,国家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逐步实现0-6岁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免费得到手术、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等服务。
一直以来,广东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政策,执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七彩梦行动计划”方案,出台《广东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等文件,确保残疾儿童获得、高效、优质的康复服务。如今,广东首批接受“七彩梦行动计划”救助的听障儿童大多已经转入普通小学就读。近日,记者探访了广东的几个听障儿童家庭,了解孩子们的康复以及家庭、学校生活情况。
政府配发人工耳蜗

记者从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语言康复部届毕业典礼的视频中看到,小雯(化名)用稚嫩却清晰的声音主持完整场活动。
由于小雯的听力受损程度严重,助听器对于她来说已经起不到作用,的办法就是植入人工耳蜗。小雯妈妈说,一套人工耳蜗要花费20多万元,家里根本承受不起。
记者了解到,“七彩梦行动计划”项目免费为每个中低收入家庭听障儿童(0-6岁)购置配发一套人工耳蜗,并由中央财政按每人1.2万元标准补助人工耳蜗手术、术后调机经费。在省残联、省财政厅转发该计划方案的年,小雯妈妈到省残疾人康复中心递交了相关申请。
“不到半年就申请下来了。”小雯妈妈告诉记者,女儿在3岁半时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人工耳蜗后来修复了一次,一直使用到现在。
小雯随后进入到康复中心的亲子同训康复训练班。小雯妈妈告诉记者,在康复中心所有的花费都是免费的。记者了解到,除此之外,“七彩梦行动计划”还为每个植入人工耳蜗的听障儿童提供了术后共计1.4万元的康复训练补助。
与小雯的情况有所不同,另外一名听障儿童小菲(化名)在6个月时就戴上了助听器。按照“七彩梦行动计划”,她接受了助听器购置费用补助4800元(2台全数字助听器)、验配和1年内调试服务费用1200元,以及10个月的1.2万元康复训练补助。
经过评估,虽然小菲的听觉能力有一定程度的缺失,但是智力与语言能力等方面发育与健全儿童没有差别。于是,小菲妈妈选择了每周一次的亲子康复训练模式。
听力受损随之带来的是语言能力的损害。“从声母的发音开始,训练她的吐字能力。”小菲妈妈告诉记者,在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康复师们的帮助下,小菲在2岁时就已经能够掌握所有声母的发音。
除了发音之外,听觉记忆是听障儿童们大的挑战之一。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康复师告诉记者,由于听力受损,听障儿童的听觉记忆与健全儿童相比会短一些。
为了训练小菲的听觉记忆,小菲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坚持用不同的方法开展康复训练。比如,在逛超市时,让小菲记住每次要买的几样东西,并逐次增加数量。“这些方法听起来可能十分简单,但是对于听障孩子则是十分有效的方式。”小菲妈妈说。
快速融入学校生活
小雯在小学二年级时被选为班长,这让她的家人感到十分骄傲。如今,她加入了舞蹈班,并且经常主持一些表演活动。小雯妈妈说,她和健全儿童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不久前公布的新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中提出,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2010年公布的《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中规定,将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纳入普通教育机构实施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
“有些时候,无差别对待也是尊重的方式之一。”小菲妈妈说,女儿在班里人缘很好,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然而,无论是小雯还是小菲,都曾经对自己的人工耳蜗或者助听器有过过好奇甚至排斥的情绪。
小雯曾经指着人工耳蜗问妈妈,为什么学校里其他的小朋友没有这个东西?小雯妈妈说,虽然当时有些伤感,但还是告诉她,这是因为她的耳朵生了病。小菲妈妈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心理上的引导尤为重要。”小菲妈妈说,每个阶段遇到的问题不同,只能用各种方法加以引导。
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副主任何丽辉说,家人的关爱对于听障儿童的心理康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女儿做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两位母亲几乎成了康复训练的半个专家。她们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十分熟悉,而此前这方面的了解很少。值得一提的是,小雯妈妈后来找工作时被一家品牌助听器材销售公司破格录取,原因是对相关方面具备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
小雯妈妈给记者看了女儿的照片。在照片中,面容清秀的小雯笑容甜美。她的头上有一个头饰模样的小包,显得十分可爱。小雯妈妈告诉记者,这是人工耳蜗套,套上的小花是小雯的外婆亲手绣上去的。
小雯妈妈说,小雯的爷爷奶奶原来不会讲普通话,为了能够与孙女沟通,老两口努力学习普通话。小菲妈妈告诉记者,在做康复训练时,小菲的外婆会全程做笔记,不懂的还会问康复师。
家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记者了解到,小雯喜欢跳舞,并且考到了中国舞普及型五级证书;小菲正在学习古筝,而且进步很快。听力障碍并没有阻碍两个孩子去享受人生的快乐与精彩。
救助体系不断完善

在语言康复部教室里,康复师们正耐心地为听障儿童做康复训练,孩子们不时露出纯真的笑容。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中规定,对0-6周岁残疾儿童免费提供包括早期筛查、康复指导、医疗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和康复训练等内容的抢救性康复服务。去年10月出台的《广东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再次明确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范围、标准和流程,同时,开展定点康复机构认定工作,加强康复服务专业人员培训,严格康复救助管理和监督,落实救助经费保障。
“0-6周岁是残疾儿童的佳康复期。”何丽辉说,实施科学、及时、有效的抢救性康复训练,可以大程度地补偿残疾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缺陷,让孩子们将来能更好地入学、就业、融入社会。
据统计数据,“十二五”期间,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共为近5万人次学龄前残疾儿童免费提供康复教育服务。目前,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共有200多名(多容纳280人)残疾儿童,其中听障儿童有90多名。何丽辉告诉记者,康复中心由听力康复部、语言康复部、脑瘫康复部等部门组成,采用分类救助的方法和幼儿教育的方式,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
在省相关部门资金、设施设备、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支持下,今年省残疾人康复中心面积将增至3.4万平方米,到时可以容纳500个残疾儿童。
记者注意到,广东21个地市均设有市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并且大多数地市都下设县(区)级甚至镇(街)级机构。以广州为例,目前广州全市共有近30家残疾人康复中心,平均每个区约有4家。
为了提高各地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水平,省残疾人康复中心每年都会举办10个培训班,在全省推广成熟的康复训练模式和经验。在去年的“十三五”全国听力语言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轮训面授考核中,参加培训的100名广东专业技术人员均成功进入面授考核。
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还定期举行家庭康复经验分享会。“其他孩子的康复成果给了我们信心。”一位听障儿童妈妈说,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收到效果。
在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孩子们得到了康复师、家人的关爱。在毕业典礼的视频中,小雯用稚嫩的嗓音说道:“感谢老师们、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的爱护,让我能够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