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市场分析 > 突破传统设备局限——浅析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突破传统设备局限——浅析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网发布日期:2021-12-31浏览次数:128

可穿戴医疗设备是指可以直接穿戴在身上,具有体征监测、疾病治疗或给药等功能的电子设备。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可穿戴医疗设备突破了很多传统医疗设备的使用局限,为医疗器械行业及疾病防控方法带来了新的创新方向,行业发展方兴未艾。

  将医疗融入日常生活

  目前上市的可穿戴医疗设备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普适性可穿戴医疗设备,在日常生活常用穿戴物品中融入特定的健康管理功能。普适性可穿戴医疗设备主要包括佩戴在腕部的智能手表、手环,佩戴在脚部的智能鞋、鞋垫,以及佩戴在头部的智能眼镜、头盔、头环等。此类设备感知人体体征的准确性较难达到医用级要求,目前大多数处于研发阶段或作为健康监测产品上市,其数据不能用于医学诊断。

  二是专业性可穿戴医疗设备,将传统医疗器械进行改进,使其向可穿戴、便携、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实现可穿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其体征感知、数据记录、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及健康干预调控等智能化功能。如在医疗贴片中融入特定的生物传感器(贴片类心电、血糖、体温、呼吸、肌肉运动等监测设备),使其具备检测或监测人体体征信息的功能;将不便携的传统血压计、脉搏血氧仪改进成无线、轻便的可穿戴产品;在传统可穿戴外骨骼、仿生膝关节矫形器、止痛仪、助听器等产品基础上,增加其感知、传输、干预等智能化功能,增强其适用性等。

  随着电子产品柔性技术、集成水平及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飞速发展,一方面可穿戴医疗设备的集成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单一产品的医疗功能将增多,如美敦力推出的Minimed 530G可穿戴人工胰腺系统能模拟胰腺分泌,实现智能调控胰岛素给药;另一方面可穿戴医疗设备将向着更贴合人体,更小巧、柔性、轻量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可穿戴医疗设备便携、可连续监测等特点尤为适用于慢病监测管理,在该领域将得到重点应用。

  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我国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已经形成了从上游硬、软件供应,中游设备生产到下游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核心特征是其智能化功能,产业链上游智能软、硬件厂商提供核心的智能硬件及软件技术,在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生产可穿戴医疗设备所用到的核心元件主要包括各类生物传感器、处理器芯片、无线传输模块、电池及软件系统,对单一元器件和系统功耗的要求严格。心电传感器、血糖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汗液传感器等感知体征信息的生物传感器是可穿戴医疗设备创新的核心,相关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新产品的诞生。但目前感知准确性和灵敏度能达到医用级要求的传感器不多,暂无具有明显技术优势的企业。处理器芯片目前主要以国外半导体产品为主,国内已有部分芯片企业实现突围,产品已在国产设备中有所应用。由于可穿戴设备对柔性特征要求高,柔性电子技术、柔性电池技术等成为上游研发热门。

  产业链中游产品方面,普适性可穿戴医疗设备发展较快,智能医疗手表为代表产品,技术相对成熟、消费属性强,快速被市场认可,产品主要涉及心脏相关体征监测等功能,生产企业以消费电子龙头企业为主。专业性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参与者以传统医疗器械企业为主,从产品上市时间来看,国内外企业差距并不明显。

  产业链下游主要涉及可穿戴设备的使用,包括医疗健康、体育训练、教育教学等应用领域。

  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的崛起与远程医疗的发展密切相关,可穿戴医疗设备可以作为远程医疗的前端硬件组成之一,实现数据监测、采集和传输,通过云端将患者、医生无缝对接。近年来,我国加快建设远程医疗体系,相应配套政策逐渐完善,可穿戴医疗设备需求随之提升。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将部分远程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未来随着纳入项目的不断增多,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将得到快速发展。

  可穿戴医疗设备作为新兴行业,现阶段很多技术仍处于研究创新阶段。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功能以数据采集为主,对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较弱。此外,由于目前缺乏有效医学专业资源支撑,可穿戴医疗设备很少能够用于医学诊疗。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有强大的医学专家团队支持,在设备中植入更多医学原理和技术服务。未来,在研发和技术逐渐积累,以及应用需求不断增多等因素的助推下,很多应用于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技术将逐渐成熟,可穿戴医疗设备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及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将会得到提高,能满足医疗需求的可穿戴医疗设备产品也将越来越多。

  商业模式对可穿戴医疗设备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厂商以销售硬件为主,盈利空间有限,还需要向挖掘诊断价值、数据价值、医学价值和服务价值等新模式方向进行探索,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