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业界动态 > 公立医院严禁未批先建分院区

公立医院严禁未批先建分院区

文章来源:健康报发布日期:2022-06-08浏览次数:78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规范公立医院分院区管理的通知》。《通知》强调,设置分院区必须符合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充分征求举办单位和主管部门意见,做好运营、资产、人员等前期论证;严禁未批先办、先建,坚决杜绝无序扩张;分院区名称由主院区第一名称、识别名称和通用名称依次组成,分院区登记名称为“主院区名称﹢识别名﹢院区/分院”;医联体、医院托管、对口支援等合作模式的成员单位不得以“某某医院﹢识别名﹢院区/分院/医院”形式命名。

  《通知》规定,各分院区不单独进行评审评价和审核校验;原则上,主院区、分院区统一作为卫生监督执法对象;医院主院区、分院区共同作为互联网医院依托单位,分院区不单独作为互联网依托单位。《通知》指出,分院区开展的诊疗行为应与其登记的执业范围、诊疗科目相适应。在省内设置分院区的,统一在主院区执业注册,无需办理变更注册和多机构备案手续。分院区应建立与主院区同步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在主院区获得相应医疗技术资质的医师,在分院区具备场地、设施、设备等条件的基础上,可以开展相应医疗技术,包括经备案开展限制类医疗技术。对于人体器官移植、人类辅助生殖等国家实施准入管理的医疗技术,在实行分院区单独准入管理基础上,优化审核准入流程,简化申报审批程序。

  《通知》要求,以患者就医需求为导向,以现有资源为基础,统筹各院区资源布局,明确不同院区的功能定位。在医疗资源薄弱的边远地区、城市新区等,规划布局综合性院区,满足当地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在医疗资源有一定基础的区域,建设发展具有特色的专病、专科中心,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就医需求;鼓励在分院区布局优势学科群,探索以重要系统、重点器官、重大疾病为核心的中心化建设发展模式,建立肿瘤综合治疗中心、神经系统疾病中心、心血管疾病中心等,逐步建立学科融合发展模式;建立不同院区间患者转诊、会诊机制,为患者提供诊疗—护理—康复连续性服务;探索主院区、分院区转换机制,在应对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迅速进行功能转换;探索大型检查仪器设备跨院区预约服务。

  《通知》明确,各院区由统一党委领导,建立扁平化行政管理框架,主动控制运行成本;清晰界定主院区和分院区管理权限;专门设置统一部门对不同院区间财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统筹运营;实现不同院区间人员统一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

 延伸阅读

 把分院区办成均衡布局的窗口

  □首席记者 姚常房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规范公立医院分院区管理的通知》,对分院区建设提出了更加明晰的要求。浙江省医院协会会长马伟杭表示,规范分院区发展是全方位、全周期的,应把分院区办成优质医疗资源向薄弱地区均衡布局的示范窗口,使之成为区域医疗健康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多个

  明确分院区“单独副本登记管理”要求、明确分院区与主院区在临床技术应用领域“同步”管理、明确分院区与主院区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年)》规范公立医院分院区设置基础上,此次文件从更为具体的角度为规范管理分院区提供了详细的方法论。

  “从设置公立医院分院区原则、规范设置审批、执业登记等方面规范分院区执业管理。同时,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合理功能定位、统筹调配医疗资源等方面完善分院区统筹管理机制。”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付强认为此次文件细化且可操作。

  在执业登记和执业行为管理方面,主院区、分院区要作为统一整体,进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主、副本登记,并对分院区进行单独副本登记管理。同时,要求对分院区的医疗机构名称、地址、房屋建筑面积等单独核定登记。“在省内设置分院区的,统一在主院区执业注册,无需办理变更注册和多机构备案手续。这也实现了主院区、分院区之间人员管理‘打通’,人力资源统筹调配。”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如何实现分院区与主院区在临床技术应用领域同步管理?前述负责人解释,一是要求建立分院区与主院区同步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二是明确在主院区获得相应医疗技术资质的医师,在分院区具备场地、设施、设备等条件的基础上,可以开展相应医疗技术,包括经备案开展限制类医疗技术。

  该负责人说,《通知》明确了对于部分准入管理的医疗技术,在实行分院区单独准入管理基础上,优化审核准入流程,简化申报审批程序。这也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供了相应技术保障。

  保障患者在不同院区之间获得相对一致的医疗服务,这明确了公立医院分院区与主院区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的要求。如何实现同质化,文件提出了三方面要求:一是要建立完善并落实分院区与主院区统一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临床诊疗规范和标准,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二是要强化不同院区医疗质量监测、评估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医疗质量;三是要逐步完善医疗风险预警与处置机制,实施统一的医疗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提升医疗安全管理水平。

  “同质化和高效统筹是公立医院分院区管理的关键。”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表示,分院区是医疗资源横向整合发展,即通过同质化的扩容辐射、优化组合,提供更有效率、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在他看来,“一院多区”统一高效运营是同质化的保证。多个院区之间医疗信息共享、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有利于实现资源整合、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终实现医疗服务同质化目标。同时,多个院区的文化建设,要在加强党委统一全面领导的同时,高度认同医院原有历史文化并不断创新。

  避免资源错配

  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并均衡布局,是公立医院发展分院区的核心目标之一。因此,此次文件强调公立医院建设发展分院区必须以患者就医需求为导向,以现有资源为基础,统筹各院区资源布局,明确不同院区的功能定位。“要做到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相适应,避免资源错配,造成浪费。”前述医政医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强调。

  文件中有一条格外显眼:省域内设置的分院区,由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进行审批。对此,前述负责人表示,省级卫生健康部门掌握省内医疗资源情况,对区域内,特别是跨地市办分院的情况进行审批,有利于协调省内资源推进,也能抑制地方公立医院不合理扩张的情况。另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特定项目确需跨省设置分院区,由主院区、分院区所在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协调,以合作协议形式明确审批、登记、校验、监管等分工职责,依协议进行管理,并将合作协议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备案。

  合理布局分院区,是科学配置资源的具体表现。那么,如何实现分院区科学布局发展?《通知》给出了解决方案,具体可以总结为5个方面:一是“从无到有”。在医疗资源薄弱的边远地区、城市新区等,规划布局综合性院区,满足当地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二是“从有到强”。在医疗资源有一定基础的区域,建设发展具有特色的专病、专科中心,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就医需求。三是“从强到精”。鼓励在分院区布局优势学科群,探索以重要系统、重点器官、重大疾病为核心的中心化建设发展模式,逐步建立学科融合发展模式。四是连续服务。建立不同院区间患者转诊、会诊机制,为患者提供诊疗—护理—康复连续性服务。五是功能切换。探索主院区、分院区转换机制,分院区稳定运行,其综合服务能力完全超越、可替代原主院区时,可考虑将分院区调整为主院区进行管理。

  分院区与主院区同质化发展的同时,“分院区的建设和管理也不是主院区的简单复制,更不能抢资源、占地盘、无序扩张”。马伟杭表示,从实践角度来看,集中专科优势、突出重点服务的分院区管理模式,在专科能力提升领域更具优势。这样的分院区不仅能有效承载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延伸,同时也能从技术资源、服务声誉等诸多方面“反哺”主院区,形成主院区与分院区间的有效支撑、良性互动。

  实现不同院区间医疗资源统筹调配、高效运营管理,发挥集约化管理优势,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是公立医院发展分院区的重要目标之一。此次文件强调不同院区间迅速功能转换,提升重大疫情救治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对此,付强表示,公立医院多院区管理的提法来自对新冠疫情防治经验的总结。主院区保障群众日常就医需求的实践证明,建设公立医院分院区是落实“平急结合”模式的重要举措。

  在马伟杭看来,“探索主院区、分院区转换机制,分院区稳定运行,其综合服务能力完全超越、可替代原主院区时,可考虑将分院区调整为主院区进行管理”,也为高起点、高质量定位分院区建设与管理指明方向。马伟杭提醒,一些位于城市核心区域的“老牌”高水平公立医院要做好长远发展的谋划,将分院区建设与完善平急功能转换,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结合起来;与完善医院功能建设,提升医院科教研和综合临床服务能力结合起来;与建设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分院区建设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