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市场分析 > "日包装"药品很难解决农村的用药问题

"日包装"药品很难解决农村的用药问题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发布日期:2008-01-28浏览次数:69185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晋原镇驷马村卫生站的药柜里整齐地码放着两个长纸盒,里面分别装着四川制药的50板阿莫西林胶囊、头孢氨苄胶囊。在每板阿莫西林胶囊上,记者见到“零售价1.8元”的字样。“这两种日包装药品走得非常好,老百姓反映使用方便。”卫生站主治医师梁伟说。

  在全国引导降低药品价格、推行药品大包装、简化包装时,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去年底推出了批日用量简易包装的农村常用药品。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八类“日包装”药品中目前仅两类上市销售。

  药品拆零威胁农村用药安全

  “很多人都不了解农村用药现状。”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唐玲丽说,受消费水平限制,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看病用药量都比较小,普遍存在药品拆零销售的现象。然而,这种拆零销售虽然满足了农民用药需求,却严重威胁了农村用药安全,村医也趁机随意加价销售。

  记者在彭州市西郊镇牌坊村卫生站看到,药品柜台背后的一张桌子上,堆满了各种各样拆零后的药品。这些药品中,有的还保留着外包装盒,可以认出是什么药;有的则干脆单片、单粒地散落在桌子上,无法辨认是何种药品。

  在万年乡蒲沟村的一家卫生站,记者发现一瓶1000片大包装的复方阿司匹林,距30个月的有效期仅余一个多月,连现场的药品监督部门人员也无法准确认这些药片是否确为原装药品。

  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处处长郑慰说,药品拆零销售大的问题是威胁农村用药安全。“农村医师大都习惯直接拆分药品给农民,反复开瓶拆分极容易造成药品的二次污染。”他说,对一些要求密封保存的药品,标示有效期为两年,可由于装量过大,反复拆分造成药品吸潮,也会导致质量下降,实际有效期缩短。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药品抽检只能选取未开封药品,对已开封拆零的药品不能进行检查,一些黑心经营户可能利用这一些漏洞,把过期失效药混入其中,以假充真,坑害农民。

  药品拆零销售的另一大害处,是侵吞了国家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带给农民的价格优惠。成都市是早的全国“两网”建设的试点城市之一,多年来通过直接配送和价格差率管理等措施,使农村用药价格比原来降低了20%以上。但这些优惠却在药品拆零中部分走样了。

  唐玲丽告诉记者,现行的农村药品零售价格,都是按照药品包装小单位(如一盒、一瓶等)计算的,一旦分拆成单片、单粒后就没有价格标示了,从而导致药品价格监管失灵。村卫生站医生可以随意地对拆零后药品进行加价销售。

  她举例说,一盒50粒的哈尔滨制药厂生产的阿莫西林胶囊,村卫生站进价应为4.5元,平均每粒0.09元。按成都市“两网”配送的加价销售管理办法,村卫生站多可加价30%,即每粒0.12元的价格销售,但实际上,村卫生站将其拆零后竟然卖到0.2元一粒,加价幅度超过。

  八类“日包装”药品仅两个在销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成都市药监部门经过深入调研后决定,借国家鼓励企业简化社区和农村药品生产包装的良好时机,组织企业试生产“可分拆”包装的药品,专用于“两网”中农村药品配送使用。

  按照其设计,药品包装将被压缩为“一大一小”两个环节。其中,“小”是指使用药用塑料复合膜等便宜的包装材料,按药品的日用药量进行单片、单粒包装,卖几片就“拆”几片。“大”是指为加强药品保存的安全性,在单片、单粒包装后再进行一次大数量的整体包装。如1000片小包装药品统一存放于一个大铁盒或瓶子内,铁盒或瓶子可回收并反复使用。同时,在单片、单粒包装上打印药品名称、有效期、规格、用法用量以及单片、单粒建议售价等信息。

  唐玲丽说,这样设计首先尊重了农村拆零用药的客观实际,方便了农民和村卫生站。其次,有效保护了药品质量,消除了对拆零药品的监管盲区。第三,减少多个包装环节,节约了成本,可再次降低农村常用药价格。第四,药品小包装上标有零售价,有效防止了村医随意加价问题,让农民明白消费,确保了农村药品降价的实惠真正落到农民身上。“日包装的部分品种出厂价降低了20%左右。”

  成都市选定了科伦、川药、地奥、成都制药这4家药品生产企业,在彭州、大邑、邛崃等县(市)进行八个品种的试点生产。科伦药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刘革新说,他们选取了去痛片、安乃近片、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等九种农村常用药进行了测算,发现其生产成本都大大降低,从而使药品出厂价比原来平均下降30%左右。

  但是,记者近日在大邑等县采访发现,市场上除了川药的上述两个品种外,其他六个品种均未销售。“我们的复方氨酚烷胺片、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都没有做日包装。”成都制药厂质量总监黎欣告诉记者,两个品种曾经做日包装生产并销售,但后来发现销售情况不好,就停产了。

  “日包装”难推行

  政府给出政策支持,“日包装”为何还难以推行?

  原来,去年刚实行“日包装”初,四家企业都响应了政府号召,但产品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我们把价格都印在了包装上面,医药商业机构、医疗机构都不愿意销售。” 黎欣说,“日包装”销售的大问题出在“零售价XX”的字眼上,“如果没有这几个字,医疗机构可以向患者漫天要价”。“零售价XX”限制了医疗机构的加价比例,所以医疗机构不愿选购“日包装”产品。

  在大邑县悦来镇卫生院的药房里,负责为这家卫生院配送药品的大邑县中药材公司的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同样规格和用量的阿莫西林胶囊配送价,川药是1.37元/板、哈药为1.48元/板、华北制药为1.4元/板。

  “并非所有的品种都适合做日包装。”四川制药制剂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山告诉记者,一些品种“日包装”后,成本提高了不少,因此企业不愿生产。

  “川药的品种走得好,我们其他三家都不行。”黎欣告诉记者,其实川药的销量上升主要得益于强大的政策支撑。去年下半年,成都市药监局以行政命令规定“农村医疗市场只能使用川药的阿莫西林胶囊”,因此川药的两个品种市场份额迅速扩大。“我们没有这样的利好政策,当然很难打通市场了。”她说,目前药品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不靠政府的行政命令,某一种产品想占领市场很难。

  记者还了解到,“日包装”也面临着一些政策瓶颈。“按照我国相关法规,药品的大包装上都应该印刷药品说明书,但日包装上却没有。”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调研员刘金跃说,没有药品说明书的药品是严禁在市场上销售的。其次是药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日包装药品一般采用简单包装,在四川这样潮湿的环境下,药品容易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