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低中度近视角膜Q值的测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低中度近视角膜Q值的测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08-06-10浏览次数:69882

作者:沈政伟

作者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眼科,湖北 武汉 43007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国人低中度近视眼角膜Q值及其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Allegretto wave topolyzer角膜地形图仪检测122例(244眼)低中度近视眼角膜地形图,根据Lens fitting显示的不同直径范围内的角膜平均偏心率(ε)计算平均Q值(Q=-ε2),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22例低中度近视眼角膜平均Q值(30°、20°、10°)分别为:右眼-0.30±0.15,左眼为 -0.31±0.14;-0.18±0.17,-0.18±0.16;-0.11±0.15,-0.11±0.15。左右眼Q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Q值与K值及屈光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低中度近视眼角膜由周边区至中央区Q值增大,即角膜前表面形态为非球面,周边平坦而中央近似球面。

【关键词】  角膜 Q值 近视

    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以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越来越为广大患者所接受。随着角膜屈光手术的开展,视觉质量已成为术后关注的焦点。传统的激光切削方式可有效地矫正人眼的近视、远视和散光等屈光不正,但近视术后由于角膜前表面的球面化改变,使得以球差为主的高阶像差显著增加,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视觉质量下降。Q值(非球面系数)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模式(fine adjusted-customized ablation treatment,F-CAT)已经在国内应用于临床。我们利用角膜地形图对122例(244眼)患者进行Q值测量,为Q值引导的个性化切削模式的Q值设置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2006年5月~2006年11月在我院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术前检查为低、中度近视(等效球镜-6~0 D)的病例122例(244眼)。年龄18~37岁,平均24岁。其中男50例(100眼),女72例(144眼)。

    1.2  仪器和方法  应用鹰视角膜地形图仪(Allegretto Wave Topolyzer, by Wavelight Laser Technologie AG, Germeny)对患者角膜进行测量,每眼连续检测3次,取检查质量好、分析区(AA)≥75%的地形图进行角膜Q值分析。应用该地形图仪的overview显示模式获取角膜屈力值(Kh和Kv)以及Lens fitting显示模式获取角膜中央30°、25°、20°、15°和10°范围内的平均偏心率(ε)计算角膜不同直径范围的平均Q值。角膜Q值的计算公式:Q=-ε2。检查均由熟练技师完成。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for Windows 10.0统计软件。左右眼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Samples T Test),Q值与屈光率的相关性分析、K与Q值相关性分析采用偏相关分析(Partial Correlate)。

    2  结果

    2.1  屈光度  近视球镜度为:右眼(-3.95±1.21)D,左眼   (-3.90±1.28)D;散光:右眼(-0.65±0.85)D,左眼(-0.56±0.77)D;等值球镜度:右眼(-4.23±1.21)D,左眼(-4.15±1.27)D。经统计学分析,左右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2  Q值  通过对角膜前表面30°、25°、20°、15°和10°范围内的Q值计算可知,Q值从角膜周边区至中央区逐渐增大,提示角膜形态特征为周边扁平而中央近似球形。见表1。

    2.3  屈光度、角膜屈力(K)对Q值的影响  经近视等值球镜度和角膜屈力(K)与Q值进行偏相关性分析,两者与Q值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预测性、精确性及安全性早已为大量的临床病例所证实。术后部分患者出现的夜间眩光、光晕、单眼复视等视觉质量下降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临床研究显示,传统角膜屈光手术后,由于在矫正患者近视、散光的同时,也导致术后角膜前表面的球面化,致使术后人眼球差显著增加,加之不对称和/或不规则切削诱导的彗差的显著增加,导致术后视觉质量的下降。

    深入研究角膜形态对提高角膜屈光手术的效果有积极的影响。由于检测手段的限制,人们一直将角膜描述成一个略向前凸的椭圆形结构[1]。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在临床的应用,人们对角膜前、后表面的形态特征有了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认识。角膜屈光力(K)、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等角膜地形图检测数据成为描述角膜形态的重要依据。根据角膜屈光力的分布特点,刘祖国等[2]将中国人正常眼角膜形态分为三种类型,即角膜屈光度由中央到角膜缘逐渐减少,但减少的程度在各个角膜及同一角膜各径线不同;角膜中央较扁平,旁中央角膜屈光度较中央大,近角膜缘扁平;角膜屈光度在角膜中央大,旁中央较大,中央与旁中央相接处较小。

    随着人眼全眼和角膜波前像差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3-4],角膜形态对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影响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生理状态下人眼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分布呈现中央大(陡)而周边小(平)的特点,即扁椭圆体(prolate),存在一定量的球差[5]。角膜形态对球差的影响表现为:周边角膜越扁平,角膜球差越小;反之则角膜球差增大。传统的角膜地形图检测的屈光力数据无法准确地描述角膜非球面化特征,Q值作为描述角膜非球面化特征的参数,重新被人们所认识。

    近年来个体化角膜屈光手术的应用,对改善和提高术后视觉质量有积极意义。2005年初,一种新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Q值引导的个体化切削(fine adjusted-customized ablation Treatment,F-CAT)在我国进入临床应用[6]。F-CAT的基本原理是将角膜生理状态的非球面系数(Q值)作为目标值设定在切削程序中,使手术后角膜光学区保持原来扁平化的非球面特征,从而减少或消除术后角膜球差的增加。Q值反映角膜一定范围内角膜屈光力分布特征,若中央屈光力高而周边低,则Q值为负值(长椭圆体);反之为正值(纵椭圆体);中央屈力与周边相等则Q值为0(正圆体)。Q值负值越大,表明角膜周边扁平趋势越明显。1982年,Kiely等[7]报告146只正常人眼角膜Q值为-0.20~-0.30。沈政伟等[8]报告39只正常中国人眼角膜Q值为-0.28±0.09。

    本研究结果显示,122例(244眼)轻中度近视眼平均角膜Q值(30°、20°、10°)分别为:右眼-0.30±0.15,左眼为-0.31±0.14;-0.18±0.17,-0.18±0.16;-0.11±0.15,-0.11±0.15。双眼Q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该结果显示,轻中度近视眼角膜Q值分布特征为所检测的角膜直径越大,则Q值越负,角膜中央区的Q值趋近0,说明近视眼的角膜前表面形态特征为周边区扁平,中央区陡峭而近似球形。左、右眼自30°到10°Q值与等值球镜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左、右眼自30°到10°Q值与K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证明角膜Q值是反映角膜屈光力在检测范围内中央与周边的变化趋势和速率,与屈光力本身的大小无特定关系。

    生理状态的角膜Q值是F-CAT切削模式中目标Q值的设置依据,本研究结果对指导F-CAT个体化切削的目标Q值设定及佳Q值的探索具有指导意义。但本研究结果同时也显示,屈光度和角膜屈光力对Q值的大小并无直接影响,说明在设置目标Q值时,应采用每只眼的个体检测结果,即个体化设置。

【参考文献】
  [1] 毛文书. 眼科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5.

[2] 刘祖国,陈家骐,李绍珍,等. 中国人正常角膜地形图[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4,12(11):652-654.

[3] 江海鹰,林意玲,吕秋意. 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变化及临床疗效分析[J]. 国际眼科杂志,2006,6(2):393-395.

[4] 周炜,彭子春,董蕊,等. 近视眼LASIK手术前后角膜波阵面像差和地形图的变化[J]. 国际眼科杂志,2005,5(5):954-957.

[5] 李凤鸣. 眼科全书,上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85.

[6] 沈政伟,尹禾,吴金桃,等. Q-值引导个体化LASIK治疗近视临床疗效评价[J]. 国际眼科杂志,2005,5(6):1194-1197.

[7] Kiely PM, Smith G, Carney LG. The mean shanpe of human cornea[J]. Optica Acta,1982,29(8):1027-1040.

[8] 沈政伟,周和政,吴金桃,等. 正常眼角膜Q值检测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6,6(6):1356-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