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大学生无偿献血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大学生无偿献血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08-08-27浏览次数:75250

作者:刘玲 冯跃萍    作者单位:646000 四川泸州,泸州市中心血站

【摘要】  目的 分析大学生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收集我站2003~2007年7549名大学生无偿献血者献血体检表及反应记录,并对其进行统计。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体重、献血量和献血次数的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不同。结论 大学生献血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与性别、体重、献血次数、年龄有一定关系,原因主要有精神因素、献血前过度疲劳、献血环境不理想、献血者营养状况不佳、献血者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等。

【关键词】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Analysis on causes of blood donation adverse reaction in college student volunteer blood donors

    LIU Ling,FENG Yueping.Centre Blood Station of Luzhou ,Luzhou 646000,China

    [Abstract]  ob[x]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blood donation adverse reaction of college student blood donors and to propose measures.

    Methods  We collected health examination forms and reaction records of 7549 college student blood donors who donated blood voluntarily in our center from 2003 to 2007.

    Results  Donors having differences in genders, ages, weights, volumes of donated blood and times of blood donating showed different representations of adverse reaction.

    Conclusion  There is certain relation between genders, weights, times of blood donating and adverse reaction in college student blood donors. Main causes are psychical condition, overtiredness before blood donating, bad blood donation environment, bad nutritional state, poor  consciousness of selfprotection, ect.

    [Key words]  volunteer blood donation;adverse reaction; reason analysis

    在校大学生是无偿献血的重要人群,在许多地方,他们甚至是稳定和可靠的血源, 在我市献血人群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然而相关研究证实,在校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献血反应的发生率远高于成年人群[1],很多积极参加献血的大学生由于在献血时(或献血后)发生献血反应而不愿或害怕再次献血,以至影响无偿献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而,分析大学生发生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提出合理的方案降低其反应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3~2007年泸州市大学生献血反应发生率与献血者性别、体重、献血量和献血次数等因素的关系,并初步提出降低反应率的一些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2007年无偿献血的大学生7549人,年龄18~25岁,平均19.4岁,平均体重57.8 kg,其中男性占46.87%,女性占53.13%;献血者占76.29%,献血200 ml者占62.7%,400 ml者占37.3%,体重<60 kg者占58.96%。

    1.2  不良反应记录  常规健康征询、献血前体检和化验后,对符合献血条件者进行详细的资料登记,并根据献血者个人情况结合献血者的意愿采集200 ml或400 ml全血。根据献血记录,凡献血者出现头晕、出汗、恶心、面色苍白、心慌胸闷、四肢冰冷、血压偏低、心率减慢、意识丧失、惊厥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之一即为献血反应。

    1.3  统计学方法  对资料统计结果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献血者性别与献血反应的关系  见表1。大学生献血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女性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

    2.2  献血者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的关系  见表2。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高于二次以上的献血者。 表1  性别与献血反应发生率比较 注:χ2=11.98,P<0.005表2  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发生率比较注:χ2=10.41,P<0.005

    2.3  献血量与献血反应的关系  见表3。献血量与献血反应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献血量与献血反应发生率比较 注:χ2=0.27,P>0.05

    2.4  献血者体重与献血反应的关系  见表4。献血者的体重与献血反应有关,体重越重,其献血反应的发生率越小。表4  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关系比较 注:χ2=12.42,P<0.005

    2.5  献血者年龄与献血反应的关系  见表5。献血反应随献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表5  献血年龄与献血反应关系比较注:χ2=27.18,P<0.005

    3  讨论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献血人群,从调查结果看,年龄较小、体重低、女性献血者和献血等因素均是发生献血反应的危险因素,其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为4.54%,远高于一般献血人群<3%[1,2]。

    曾有研究认为性别的差异可能不是一个独立的影响因素,女性高献血反应发生率的真正原因可能在于其体重较轻[3]。笔者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在体重、献血量和献血状态均相同的情况下,女大学生发生献血反应的概率远远大于男大学生,这可能与女性的心理素质、生理代偿及耐受能力有关。

    调查结果还显示二次以上的献血者其献血反应发生率为献血的60%左右,主要是由于初次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有恐惧感,心理较紧张,所以很容易产生献血反应[4]。还有一些初次献血的献血者当看到他人献血或发生不良反应时,十分紧张,刚刚采血即发生献血反应,即连锁反应。而比较献血200 ml和400 ml献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献血反应的发生与献血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在表4中可以明显看出,随着体重的增加献血反应的发生率基本都呈下降趋势。有学者认为,体重与血容量成正相关,高体重意味着高循环血量和相对的低献血量,这也许是高体重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的原因。对于献血,体重的微小变化会引起献血反应发生率较大的变化,对于重复献血者,体重引起的反应率变化幅度要小得多。

    从以上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年龄大于20岁的献血者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较少,可能与该年龄组的献血者见识较广,对血液的生理知识和无偿献血知识有一定了解,能够对自己充满信心,精神放松、心情愉快有关,所以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比年龄小于20岁的献血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率低。

    除了献血者的年龄、性别、献血量和年龄等因素外,导致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种:(1)献血前过度疲劳。在校学生学习任务重,还有一些学校的学生还要参加体能训练,献血前也不例外,容易造成采血时晕厥。(2)献血环境不理想。在我市大学生献血均为采血车到校集体采集,每次采集的人数较多,人员拥挤、声音嘈杂,往往有一人献血多人围观的现象存在。夏季在室外采血时,由于天气闷热,献血者在阳光下等候时间长,出现献血不良反应者大大增加。(3)献血者营养状况不佳。由于我国尚不富裕,学校生活相对比较清苦,再加上有很多同学家庭经济条件原因,营养状况可能不佳。(4)献血者由于对献血前后注意事项了解不够,防护意识不强、体质虚弱等发生献血反应。

    总结以上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诸多因素,均可归属于精神因素。可见精神因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要解决由于精神因素引起的献血不良反应,应注意:(1)要加强对在校学生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和沟通,不仅仅局限于在采血前向献血者进行有关献血知识的宣传,而且在采血过程中也要加强医护人员与献血者的相互沟通,并在献血后做好回访。(2)改善献血环境,夏、冬两季尽量在采血车上或室内进行采血,并保持空气的流通。(3)采血时献血人员按流程分批进行献血,以便降低献血时人员嘈杂、喧哗和等待时间过长。

    为了持续稳定地做好采供血工作,对低体重献血的大学生应劝说其献血200 ml,而对该组人群再次献血时,应鼓励其献血400 ml,特别是男性;对于高体重大学生,尤其是>70 kg者,应从献血开始鼓励其献血400 ml。另外,应更多地鼓励男性大学生参加献血,而对女大学生献血则应更加注意做好其心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郑旗林,谭鹏鹰,周小忠,等.献血量与反应情况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4,17(2):115.

2 郭建社,刘巧,周珊.400 ml献血者的献血反应调查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04,17(2):114.

3 Trouern TJ,Cable R,Badon S,et al. A casecontrolled multicenter study of vasovagal in blood donors: Influence of gender ,age ,donation status,weight,blood pressure,and pulse.Transfusion,1999,39(3):316.

4 张爱钦,林燕,陈建彬.献血量、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的分析比较.中国输血杂志,2005,18(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