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温针灸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观察

温针灸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观察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10-02-05浏览次数:74683

作者:罗玳红,邹婷    作者单位:1.珠海仁和骨伤医院,广东 珠海 519020;2.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广东 珠海 519020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针灸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以腰腿痛、下肢麻木及腰部活动功能障碍为特点,可由急性腰损伤、慢性劳损、脊椎退行性变和风寒邪气侵袭所致,以重体力劳动者居多,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患。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温针灸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并与46例单纯采用牵引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做对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男56例,女36例;年龄18~76岁,其中30~50岁73例,病程在半年以内31例,0.5~3年26例,>3~5年22例,>5年13例;有明显外伤史33例,单纯腰痛26例,伴下肢疼痛、麻木44例,患肢麻木无明显疼痛19例,脊柱侧弯27例,椎旁压痛51例,其中向患肢放射痛35例,棘突、棘上韧带压痛9例,患肢直腿抬高试验:<30°16例,30°~60°39例,>60°23例,阴性14例;膝反射减弱31例,跟腱反射减弱17例,消失6例;全部进行腰椎CT检查或MRI检查,单节段突出39例,双节段或多节段突出53例,L 2~3为9例,L 3~4为21例,L 4~5为38例,L 5~S 1为24例;中央型突出54例,侧后型突出32例,极外侧型突出6例。随机分为2组(各46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纳入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使用XHZ-Ⅱ20014微电脑颈腰椎牵引床,嘱患者仰卧,用腰椎牵引带固定好,在设定阈值的状态下进行缓慢牵引,牵引时间为20~30 min。牵引力一般设定在略小于自身体重一半的范围内,这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大小和体质,年龄偏大和偏小及体质较差者酌情减短牵引时间。待牵引完成后,牵引床自动缓慢解除牵引力,要求患者休息10~20 min。每日牵引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牵引2个疗程。

  2.2  治疗组

  先做牵引,与对照组一样操作。待牵引完成后,患者俯卧于牵引床上,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先确定突出的椎间盘间隙,然后向患侧旁开1.5寸,以此作为针刺点。以2寸毫针沿椎板外侧缘缓慢刺入横突间韧带,当出现明显的落空感时,即已经到达椎间孔处,停止进针,患者可出现向患侧放散的麻感,甚至触电感,提插捻转约1 min,剪取3 cm长艾条插至针柄上点燃。另外,取肾俞、命门、腰阳关、委中等穴,在坐骨神经走行路线上选取秩边、环中、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等穴,以直径为0.3 mm,针身长为1.5~2寸毫针直刺1~2寸,要求每穴有针感,然后取枣核大精制艾绒套装在针柄上点燃,以患者自觉有温热感沿针体传入穴位深层为度。温针灸时间为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

  3  临床疗效

  3.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腰部或/和患肢隐痛或麻木,酸困感;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查体各阳性体征尚未完全恢复;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3.2  结果

  (见表1)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痛”范畴。《医学心悟》曾有记载:“腰痛拘急,牵引腿足”。《素问·刺痛论》也说:“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由肝肾亏损,筋骨不健,加之长期受寒凉潮湿,或长期慢性劳损,外力损伤所致气血,瘀滞,经脉阻滞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其病机是肝肾亏损,气滞血瘀,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治疗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除痹。

  牵引疗法是应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牵引时,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状态下,受牵拉的腰部处于一个相对固定的正常列线状态,随着牵引时间的延长,列线不正的现象可以逐步恢复至正常[1-3]。腰部的运动范围及幅度较卧床休息和佩带腰围时更进一步得以限制,以便于减轻或消除局部的充血、渗出、水肿等炎性反应。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轻型或早期的患者,牵引疗法可使椎间隙逐渐被牵开,而有利于突出物的还纳。对于病程相对较长的患者,牵引可使粘连组织和挛缩的韧带、关节囊牵开使椎管间隙相应增宽,两侧狭窄的椎间孔也可同时被牵开,从而缓解或消除了对神经根的压迫与刺激,对减轻下肢麻木和疼痛有较好效果[4-5]。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之功。针刺直接深入至突出腰椎间盘压迫的神经根周围,可减轻神经根无菌性炎症与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根的瘀血、缺血、缺氧状态,促使炎性介质吸收,阻断炎性介质对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温针灸发挥了针与灸的双重作用,艾绒燃烧的热力,可通过针身传至发病部位,并扩散至周围病变软组织,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局部的新陈代谢,消除无菌性炎症和水肿,缓解肌肉痉挛,从而起到活血化瘀、温通经脉、解痉止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 沁,费兰波,李胜利,等.针灸配合自主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9,19(9):529.

  [2] 陈小凯,吴 虹,周克力,等.B超动态观察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0例[J].中国针灸,2001,21(1):335.

  [3] 王永慧,岳寿伟,张 伟,等.硬膜外阻滞加直腿抬高运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9):519.

  [4] 符 晓.两种牵引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7):403.

  [5] 岳寿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