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两种不同皮肤消毒剂对气管切开处伤口的消毒效果研究

两种不同皮肤消毒剂对气管切开处伤口的消毒效果研究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10-10-26浏览次数:62787
作者:邹丽琴
 
 
 

【摘要】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皮肤消毒剂对气管切开处伤口的消毒效果。 方法 将46例气管切开造口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实验组给予0.5%碘伏消毒气管切开处皮肤,对照组给予75%乙醇消毒,观察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处伤口局部改变情况,细菌感染率,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实验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气管切开局部皮肤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气管切开处伤口采用0.5%碘伏消毒能降低患者感染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碘伏;乙醇;气管切开造口;消毒;观察

气管切开造口置管是利用气管切口的方式在气管上造口并置入气管套管的人工气道法,既是重症监护领域常用的维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也是长期昏迷或不能主动排痰患者被动吸痰的有效措施[1]。由于重症病人机体抵抗力差、营养不良、贫血、痰液污染以及气管切开本身的原因,极易造成气管切开造口部位皮肤溃烂、感染, 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切口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气道有无感染或炎症加重[2],而切口外周消毒剂的选择一直是护理人员在临床中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目前临床上多用0.5%碘伏和75%乙醇消毒气管切开处伤口预防感染,但并未对这两种消毒剂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比较。本研究通过对0.5%碘伏和75%乙醇消毒气管切开处伤口的效果观察,对这两种消毒剂的有效性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2009年1月我院重症监护中心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46例,其中颅脑外伤患者31例, COPD患者11例,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4例。年龄9~83岁,其中50岁以上29例,50岁以下17例。置管时间短57天, 长266天, 平均113天。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与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营养状态和气管切开置管技术等方面比较,均为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按常规作好物品、消毒剂、患者、工作人员着装及手的清洁消毒准备, 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 气管切开造口以无菌生理盐水清洗, 剔除坏死组织, 清除脓 性分泌物。实验组采用0.5%碘伏棉球消毒气管切 开造口, 并以造口为中心, 由内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擦造口周围皮肤, 消毒范围直径在10cm以上, 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75%乙醇消毒。

  1.3 观察指标 每天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观察并记录患者气管切开造口局部情况。无感染:导管入口处皮肤没有变化;伤口感染:导管入口处皮肤红肿和(或)有脓性分泌物[3],以观察气管切开造口局部感染率。

  1.4 细菌培养方法 在每例患者(置管3天以上,出院或转出前)气管切开造口消毒前各采样1次[4],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及鉴定。细菌和真菌培养及鉴定由实验室完成。以气管切开造口分泌物培养出细菌、真菌即为1个感染例数计算[5],并分别计算院内感染率。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处伤口改变观察和实验室检查比较见表1、表2。差异有显著性,检出率高的致病菌为鲍曼不动杆菌。

  2.1 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处伤口改变观察情况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处伤口改变情况观察比较 (例)由表1可见,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2 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处伤口感染率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患者感染率比较 (例)注:χ2=5.502,P=0.019

  由表2可见,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气管切开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切口处皮肤如果长时间处于污染、潮湿状态,容易引起细菌感染、湿疹等,一旦发生会迅速蔓延,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气管切开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据文献报道[6],肺部感染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疾病之一,占院内感染的23.30%~42.03%。气管切开属有创置管易引起感染,预防重点在于日常的护理及局部皮肤的消毒[7]。因此,选择有效的消毒剂进行造口处消毒和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1 临床上常用75%乙醇作为消毒剂进行造口处皮肤消毒,用于预防切开处皮肤感染 75%乙醇虽为中效消毒剂,但消毒后挥发快,不稳定;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可引起患者疼痛等不适感,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少数患者有酒精过敏现象[8]。

3.2 碘伏亦属中效消毒剂,与酒精相比较,具有下列特点 (1)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结合而成的不稳定结合物,表面活性剂起超载体与助溶作用。碘与菌体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结合使其变性,并在治疗创面形成极薄杀菌膜,缓慢持久地释放有效碘,对各类细菌、芽孢、病毒、真菌、原虫均有较强的杀菌作用[9]。李文锋等[10]对0.5%碘伏与75%乙醇在骨科外固定器术后针道消毒效果进行比较,表明碘伏消毒效果较乙醇好,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消毒剂。(2)碘伏性质温和,无毒、无味、无致敏性,对黏膜无刺激性,还有清洁作用,具有速效,稳定性好等特点,而且有收敛作用, 使组织渗出减少, 促使肉芽生长。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对皮肤黏膜无刺激、不着色,无需脱碘,对预防切口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陈睿云等[9]观察用碘伏消毒与常规乙醇滴针眼法用于预防骨牵引针眼感染的效果并比较,结果表明碘伏与乙醇相比较,碘伏具有无致敏性,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性及速效、稳定性好等特点,碘伏消毒的方法效果优于乙醇。本研究结果也表明, 实验组用0.5%碘伏行气管切开造口消毒,在患者伤口局部变化及感染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说明0.5%碘伏行气管切开造口消毒优于75%乙醇。 4 小结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至关重要,选用适当的消毒剂对气管切开造口进行消毒,对预防院内感染和伤口感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0.5%碘伏行气管切开造口消毒优于75%乙醇,能有效地减少气管切开置管期间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志红, 周兰妹.危重症护理学.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35.

  2 杨西宁, 韦柳青.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气管切开处伤口感染的影响. 现代临床护理, 2008,7(8):27-2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杂志, 2001,5(81):314-32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北京: 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 2002:61-63.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现代实用医学, 2002,14(3):160-162.

  6 伍民生, 赵晓琴, 陈强. ICU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24(6):877-879.

  7 江东红, 曾清. 气管切开病人 ICU 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 中华护理杂志, 2001,36(3):178-179.

  8 富爱芬. 青霉素皮试假阳性与酒精过敏的鉴别. 现代护理, 2002,8(10):799-799.

  9 陈睿云, 丁梅. 碘伏与酒精消毒用于预防牵引针眼感染的比较研究.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7,27(4):646-646.

  10 李文锋, 侯树勋, 张伟佳. 碘伏与酒精对外固定器术后针道消毒效果比较的临床研究. 中华外科杂志, 2006,44(16):1150-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