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小儿脑性瘫痪影响因素与临床类型的关系

小儿脑性瘫痪影响因素与临床类型的关系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1-09-22浏览次数:46513

作者:张超,芮芳,唐久来,吴德,魏巍  作者单位:安徽省教学重点课题(2006KJ1082A) 安徽省国际合作项目(06088019) 230022 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康复中心 238000 巢湖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小儿脑性瘫痪影响因素与临床类型的关系,为预防小儿脑瘫的发生和选择临床治疗措施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入院治疗的394例的脑瘫病例资料,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临床类型构成比不相同,依次为痉挛型294例(74.62%)、肌张力低下型55例(13.96%)、混合型32例(8.12%)、不随意运动型12例(3.05%)、共济失调型1例(0.25%),无强直型脑瘫。年龄段变化与脑瘫临床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痉挛性脑瘫为参照,不随意运动型中黄疸,肌张力低下型中孕期出血、早产儿、产后窒息、剖宫产分娩及孕期不适当用药,混合型中孕期接触有毒物质、羊水多、早产儿、低体质量儿、黄疸等相关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脑瘫影响因素与小儿脑瘫临床分型之间有相关性,研究小儿脑瘫不同临床分型的影响因素对预防小儿脑瘫的发生、临床康复治疗、减轻伤残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脑性瘫痪;儿童;影响因素;临床类型

  Factors of cerebral palsy and clinical type of relationship

  Zhang Chao,Rui Fang,Tang Jiulai,et al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nd Rehabilitation of Children Center,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Hefei 230022,China

  [Abstract] ob[x]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affecting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clinical types of relevan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the occurrence of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 and selection of clinical measures to provide a better theoretical basis.Methods Rehabilitation center for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in 2006 ~ 2008 for the first time admitted to hospital 394 cases of cerebral pals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clinical data and conduct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394 cases of cases, male to female ratio 2.72∶1 Different clinical types of constituent ratio, followed by spastic 294 cases (74.62%), hypotonic 55 cases (13.96%), mixed type in 32 cases (8.12%), dyskinetic type 12 cases,(3.05%), ataxia type 1 cases (0.25%),no rigidity cerebral palsy. Age and clinical types of cerebral pals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43).With spastic cerebral palsy as a reference, in dyskinetic type jaundice, in hypotonic bleeding in pregnancy, premature children, subsequent to asphyxia, caesarean delivery and pregnanc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 mixed in exposure to toxic substances during pregnancy, amniotic fluid more , premature children, low birth weight children, jaundice and other relevant factor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Cerebral Palsy affecting factors and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each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ce in study of different clinical types of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 the impact of factors on the prevention of the occurrence of cerebral palsy in children,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reduce disability have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erebral palsy;Child;Influencing factors;Clinical types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脑瘫是小儿神经系统的常见病之一,是继脊髓灰质炎基本被控制后致我国儿童肢体残疾主要疾病之一。小儿脑瘫不仅给患儿和家长带来极大痛苦,也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本文初步探讨小儿脑瘫影响因素与临床类型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小儿脑瘫康复中心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394例小儿脑瘫患儿。符合2004年全国小儿脑瘫专题研讨会讨论通过标准[2],并除外进行性中枢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儿童神经康复专业人员共同设计调查表,详细查阅及核实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内容包括:①患儿基本情况;②产前情况:母亲怀孕时年龄、是否为近亲结婚、孕期有无接触危险因素、母亲有无疾病史、有无羊膜早破、羊水情况、早产、过期产、低体质量、巨大儿;③产时情况:窒息、产程延长、产钳助产;④产后情况:缺氧缺血性脑病、头部外伤、黄疸、新生儿惊厥、新生儿脑积水等。⑤并发症、临床诊断、辅助检查、治疗、预后;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Epi 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双盲录入数据并设立逻辑纠错,采用SPSS 15.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在χ2检验的基础上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性别与脑瘫临床类型的关系 394例病例中男性288例,女性106例,男女之比为2.72∶1,不同性别的临床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68,P=0.668)。

  患儿年龄大13岁11个月,小6个月龄,平均(26.61±1.39)个月;其中1 岁~不满2 岁125 例(31.73%),2 岁~不满3 岁47例(11.68%),3岁~不满4岁20例(5.08%),4岁~不满5岁17 例(4.31%),5岁~不满6岁14例(3.55%),6岁~不满7岁7例(1.78%),>7岁20 例(5.08%)。

  394例病例中痉挛型294例(74.62%)、肌张力低下型55例(13.96%)、混合型32例(8.12%)、不随意运动型12例(3.05%)、共济失调型1例(0.25%),无强直型脑瘫。痉挛型发病有随着年龄增加发病减少的现象。年龄段在临床类型分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54,P=0.043)。年龄与脑瘫临床类型之间的关系

  2.2 脑瘫与产前、产时、产后相关因素分析 产前相关因素中胎盘功能不全、孕期不适当用药、孕期接触有毒物质、孕期胆汁淤积、孕期出血、分娩次数、羊水量等因素在脑瘫临床类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怀孕年龄、近亲结婚、孕期宫内感染、先兆流产、妊高症、既往流产史、母亲腹部外伤史、孕期保胎、孕期抽搐、母亲缺碘、父母癫痫病史、羊膜早破、怀孕次数和羊水浑浊等因素无统计学意义。394例脑瘫与产前相关因素分析的关系 产时、产后相关因素中出生胎龄、分娩方式为剖宫产、产钳助产、窒息和缺氧缺血性脑病、头部外伤、黄疸、溶血症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产程、出生体质量、阴道分娩中使用催产素、新生儿惊厥、新生儿高热、先天性脑发育异常、脑积水、卵圆孔未闭、脑水肿、胎粪吸入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肺炎、硬肿症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94例脑瘫与产时、产后相关因素分析

  2.3 脑瘫临床类型与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将患者产前、产时、产后有统计学意义的15个相关因素(P<0.05)作为自变量引入Logistics回归模型中,并以脑瘫临床类型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譬如以痉挛性脑瘫为参照,结果显示,不随意运动型中黄疸,肌张力低下型中孕期出血、早产儿、产后窒息、剖宫产分娩及孕期不适当用药,混合型中孕期接触有毒物质、羊水多、早产儿、低体质量儿、黄疸等相关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肌张力低下型中早产儿(OR=0.162,OR95%CI0.044~0.594),混合型中的低体质量儿(OR=0.168, OR95%CI0.045~0.634)相对而言具有保护作用,其他因素相对是危险因素。非参照类型中其他相关因素以及共济失调型脑瘫中相关因素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脑瘫痉挛性与其他临床类型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脑瘫的发病情况 本组资料显示小儿脑瘫诊断年龄大多在2岁以内,这与曾丽华等[3]报道相比诊断年龄提前1年,可能反映近年来对脑瘫患儿早期诊断的重视。从神经的发育特点上看,脑性瘫痪发现越早,神经系统的可逆性越大,治疗效果越佳,患儿及家长生活质量就越高。早期发现和诊断是早期治疗的关键,对降低脑瘫发病率,减轻残疾程度非常重要。通常认为6个月龄以内确诊脑瘫为早诊断,3个月龄以内确诊的称为超早诊断。但有学者认为,由于婴儿的神经系统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分化阶段,在此期内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重塑能力,相对而言,对6个月龄以内(特别是3个月龄以内)的婴儿脑瘫的早诊断有一定难度。如果到6个月龄后诊断就比较有把握。对一些重症病例,临床表现十分明显的,也可以早期作出诊断[4]。

  脑瘫的影响因素各家报道稍有差异, 但主要因素均包括窒息、黄疸、早产、低体质量[5-7]。本次研究显示产前相关因素,如胎盘功能不全、孕期不适当用药、孕期接触有毒物质、孕期胆汁淤积、孕期出血、分娩次数、羊水量;产时、产后相关因素,如出生胎龄、分娩方式为剖宫产、产钳助产、窒息和缺氧缺血性脑病、头部外伤、黄疸、溶血症等因素与脑瘫临床类型间存在差异(P<0.05),大部分患儿可以找到1种或1种以上的影响因素,并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钟佑泉等[8]报道低出生体质量儿脑瘫患病率是正常体质量儿的16.32倍。一般来说,体质量越轻,发生脑瘫的几率越高。早产儿体质量极低及早产、脑组织发育不成熟,易受各种因素影响,从而导致脑进一步损伤。随着医学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的提高,也使脑瘫的发病率有所增加。研究表明,早产致脑瘫的原因可能是早产儿的脑组织发育不完善、脑白质损害以及未成熟的胎儿对产后脑缺血的敏感性增高。国内周晓玉等[9]报道,出生时窒息与脑瘫关联程度高。

  黄疸、新生儿溶血病等疾病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游离状态的胆红素容易通过血脑屏障,沉着于细胞膜和线粒体膜上,与膜上的磷脂结合,从而阻碍细胞的氧化磷酸化,导致细胞变性、坏死。游离状态的胆红素容易透过血脑屏障,损伤中枢神经细胞。

  本组资料显示以痉挛性脑瘫为参照组,上述相关因素(P<0.05)在脑瘫不同类型中作用表现也不同,不随意运动型中黄疸,肌张力低下型中孕期出血、早产儿、产后窒息、剖宫产分娩及孕期不适当用药,混合型中孕期接触有毒物质、羊水多、早产儿、低体质量儿、黄疸等相关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肌张力低下型中早产儿,混合型中的低体质量儿相对而言具有保护作用,其他因素相对是危险因素,这点值得注意。唐久来认为由于脑瘫病因复杂,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因此一直是医学上的顽疾,但该病的共同特点是大脑皮质萎缩,神经细胞丢失变性,甚至全脑萎缩、脑软化、脑瘢痕。这种脑组织的损伤直接影响小儿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导致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异常,特别是影响到神经传导和调节功能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唐久来,吴德.小儿脑瘫引导式教育疗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

  [2] 林庆. 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3] 曹丽华,庞保东,刘寅,等. 500例脑性瘫痪的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7,22(5): 617-618.

  [4] 《中华儿科杂志》编者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神经学组.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纪要.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1-262.

  [5] 刘京华,张庆松.1 786例脑性瘫痪高危因素调查分析.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0,11 (5):39-40.

  [6] 袁海斌,成连英, 姚正雄.湘潭地区小儿脑性瘫痪患病率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6(5):413-415.

  [7] 陈秀洁,李晓捷.小儿脑性瘫痪的神经发育学治疗法.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

  [8] 钟佑泉,吴惧,吴康敏,等.四川乐山地区308例脑性瘫痪儿童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5):323-326.

  [9] 周晓玉,钱家萍.婴儿脑性瘫痪的病因与防治探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1,3 (2): 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