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教育康复干预对脑瘫患儿自理能力的影响

教育康复干预对脑瘫患儿自理能力的影响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2-03-03浏览次数:39907

作者:蔡梅,蒋学军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 目的 观察教育康复干预对脑瘫患儿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5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实验组采用常规功能康复治疗和教育康复干预,对照组只采用常规功能康复治疗。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9.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过教育康复干预后,可将患儿的潜能发挥至大,有效提高了脑瘫患儿的自理能力。

  【关键词】 教育康复;脑瘫;自理能力

  脑瘫是一种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伤残疾患,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4%~3.5%[1]。脑瘫给儿童、家庭、社会都带来了的巨大负担。因此,如何使他们早日获得生活自理的能力,更好融入社会,显得尤为重要。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院对28例住院脑瘫患儿进行教育康复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本组56例脑瘫患儿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小11个月,大10岁,均经CT、MRI检查排除脑的进行性病变,均符合1988年黑龙江召开的全国脑瘫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 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脑瘫程度及病程等基本相同,具可比性。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功能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康复干预。

  1.2 教育康复的措施

  教育康复是将教育引入到脑瘫患儿的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和健康心理的康复中,其内容主要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基本动作模式和日常生活管理[2]。

  1.2.1 早期教育 0~3岁是脑部成型阶段,为大脑结构、生化、生理变化大的时期,脑功能进一步完善,快出现了记忆、语言、自我意识等神经功能,为将来认知功能、语言、思维、学习等智力发育奠定基础,也是脑可塑性大的时期,更是脑瘫治疗的佳时期[3]。适当的、有规律的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途径给予相应的脑细胞以刺激,使神经元之间建立更多、更广泛的突触连接,促进其功能的恢复或进一步的发展[4]。早期教育有以下两种方法。

  (1) 专注力的训练:大多数脑瘫患儿由于认知和智力障碍,注意力通常维持在数秒时间,而专注力是社交的基础,故在对脑瘫患儿进行早期教育康复时专注力是首要一环。在安静的环境中,把患儿喜欢的食物或玩具在患儿视线范围内以吸引其注意,训练者与患儿相对而坐时两者视线须保持在同一水平上,逐渐延长训练时间,内容循序渐进,直至患儿能控制自己的专注力。

  (2) 感知觉的训练:患儿的学习是通过运用不同的感官与外界事物接触的经验而获得,特别是在言语和语言表达等方面亦依赖于上述的感知经验,使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有更深的认识及了解,从而掌握和运用感知觉的训练:a. 视觉运动训练:采用幻灯、彩色投影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具上以颜色鲜艳、色彩对比强烈的物件为主,按患儿接受的程度、数量上从少到多,循序渐进。b. 听觉训练:在进行听觉记忆训练时,安静的环境非常重要,多采用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再加以音调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控制。教学中以聆听鼓声、铃声的强弱、快慢、次数,逐渐从听觉记忆发展到语言表达。c. 触觉训练:对婴幼儿的触觉早期干预是鼓励患儿用手去触摸日常接触到的物件,触摸自然界的物件,触摸温顺的家禽类动物、蔬菜、水果等以增加他们触觉经验及兴趣。d. 语言训练:由于1~2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佳年龄,因此应抓住这一黄金时期,与患儿用语言沟通,并鼓励患儿多用语言交流。教学形式多用实物与卡片、韵律与动作,并贯穿以汉语拼音发音教学,让患儿掌握每一个汉字、每个词的正确发音。

  1.2.2 引导式教育 对脑损伤造成运动障碍、感知觉等方面缺陷的脑瘫儿童的教育宜在娱乐中教,在游戏中学,将训练与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患儿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较轻松而又愉快的环境下通过教育学习,利用认识、感觉交流的方式,对患儿日常生活给予各种刺激,并配以特殊的辅助器材,如木条床、坐凳、梯背架、垫子、小梯背椅、手掌板、彩色木棒、地梯、平行杠等,逐渐形成功能性动作与运动。

  1.2.3 个体化教育 每个脑瘫儿童的障碍与缺陷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并在教学中不断调整、修改方案与计划,以便充分发挥患儿的潜能,使其能各展所长,各尽其能。

  1.2.4 家庭教育 家庭是脑瘫患儿熟悉的环境,孩子没有陌生感,可较好地配合治疗;家庭教育可以随时进行,并融入患儿的衣、食、住、行中,能够达到综合性训练的要求,也可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家庭教育的方法包括正确的卧姿、抱姿、运动训练、头部稳定性、翻身、坐位、爬行、跪立、站立、行走、语言等训练。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目前国际常用的小儿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量表[5]。 显效:治疗后评分上升1级或2级,但功能达不到独立或基本独立;有效:治疗后评分有所上升,但达不到升级标准;无效:治疗后评分无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0d为一个疗程,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结果。可见,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9.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比较,Hc=6.432, P<0.05。

  3 讨论

  3.1 教育康复对脑瘫患儿自理能力的影响

  教育康复是残疾儿童生活自理的基础,脑瘫儿童康复目的是终使他们能独立生活、参与社会,因此。教育康复就显得至关重要[1]。对脑瘫患儿的教育是一种采取特殊方法和形式进行的教育,不同于对盲、聋、哑儿童的教育,对脑瘫患儿来说,教育康复对促进他们的感知觉发育,提高他们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兴趣和能力,使其主动克服残疾对他们成长、独立生活的影响,积极学习和掌握生活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将对脑瘫患儿的训练与教育结合起来,帮助他们克服躯体和社会心理适应上的困难,才能在减低他们障碍的同时,充分挖掘出他们的各种潜能,提高患儿的自理能力,促进其身心正常发育,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为了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大限度地发挥脑瘫患儿的潜能,应考虑如何协调、统一和完善康复教育的计划、内容、方法、评估标准等,并合理科学分工。制定医疗、教育、社区和家庭的合作模式,通过此模式来完成脑瘫患儿的教育康复任务,大可能降低患儿的残疾程度,终达到提高患儿的体能、自理能力、沟通能力、智力与社交能力、建立独立生活的意识与能力,以至患儿将来能融入社会。

  3.2 关怀患儿父母营造和谐康复环境

  儿童患有脑性瘫痪对患儿父母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也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应激源[6]。佳的心理康复环境莫过于拥有一个和谐的人际氛围。父母的言行举止对患儿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是保证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得以顺利的关键。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同情他们的苦衷,了解他们的困难,尊重、同情、体贴患儿家属,有目的的和他们交谈,使他们不良的心理得到宣泄,促使其心理得到平复,接受患儿残疾的现实。在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下,认识了解患儿的主要障碍,以极大的耐心努力开发患儿的智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要使每一个脑瘫患儿的家长充分认识到:智力开发和教育康复是为了使脑瘫患儿的潜能发挥至大限度,而不是把他们变成正常的儿童;无论患儿智力水平如何,需从现有的水平开始训练;在进行教育时要多进行正反馈,有进步马上表扬,使患儿树立自信心;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学习内容要多重复,分小步学习;耐心解答患儿的问题,语调要柔和,态度要和蔼可亲,激发患儿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