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老年人无症状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人无症状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2-12-07浏览次数:32009

  作者:吕文慧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徐钢医院内科(221004)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无症状脑梗死(SBI)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2009年内科住院的162例病历,年龄在60-86岁,根据头颅CT或MRI检查有无腔隙性脑梗死,分为腔梗组49例和对照组113例,结合临床表现,对SB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BI组中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I危险因素主要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其发病率与以上因素成明显正相关,控制及减少SBI发生,应及时干预存在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无症状脑梗死;危险因素;老年人
  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多种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无症状脑梗死(SBI)也称腔隙性脑梗死,是指无卒中病史、无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由影像学或尸检发现梗死病灶。SBI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无卒中患者存在脑梗死病灶;二是卒中患者存在不能解释其症状和体征的梗死灶(非责任灶)。SBI可演变为有症状的脑卒中或发展至血管性痴呆(VD)帕金森综合征等。故防治SBI对预防上述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SBI危险因素,本文将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相关SBI病例做回顾性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本院2008年-2009年我科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162人,年龄在60-86岁,平均(75.25±2.3)岁。根据头颅CT或MRI检查有无腔梗分为腔梗组和对照组,腔梗阻49例,男34例,女15例,年龄60-86岁,平均(76.7±2.36)岁;对照组113例,男81例,女32例,年龄60-82岁,平均(75.7±3.06)岁,二组的性别、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临床表现

  SBI组无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非特异性症状包括头痛12例,头晕15例,肢体麻木16例,无力2例,轻度智能减退、反应迟钝2例,性格改变抑郁、淡漠等2例。
  1.3 影像学检查
  SBI多表现为陈旧性低密度梗死灶,其中头部CT检查发现22例,头部MRI检查发现27例。单发16例,多发33例,根据其发病部位按发病率多少排序,基底节区22例(44%),放射冠区16例(32%),脑叶5例(10%),丘脑3例(6%),脑干2例(4%),小脑1例(2%)。以多发小病灶为主,其中腔隙性脑梗死共46例(94%),病灶直径在0.4-1.5㎝,有3例患者梗死灶较大,呈不规则低密度病灶,均为脑叶梗死的患者,分别位于额叶、枕叶及顶枕交界区。
  1.4 SBI危险因素分析

  SBI组中高脂血压、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χ2检验,二者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下表1。表1 腔梗危险因素分析

  2 讨论

  由于CT和MRI的广泛应用,SBI的检出逐渐增加,尤其是老年人SBI更多见,国内一组190例脑出血尸检病例中发现SBI98例,检出率为51.6%[1]。本研究中的检出率为30.24%,若所有病例均经MRI检查,则SBI检出率可能会更高。本组病例有如下特点:年龄≥60岁,以多发小病灶为主,腔隙性梗死在本组占首位,主要发生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部分病灶发生于静区,症状不明显或轻微,发生于非优势半球的顶枕区或枕叶,导致体像障碍、偏盲、象限盲,常被忽视。部分患者表现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头晕、轻微性头痛、眩晕、一过性肢体麻木或乏力、语言不清等,或表现为情绪、性格改变及轻度智能减退未引起重视。
  相关研究表明SBI危险因素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此外与年龄、吸烟、性别、口服避孕药亦有一定关系[2]。SBI发生与小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栓塞有关,其病理改变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微梗死。在早期小动脉壁中层平滑肌细胞增生,出现胶原细胞及玻璃样变,导致管壁逐渐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因为这些小动脉是无分支的终末动脉,一旦发生闭塞,则易发生缺血性坏死。这些病变血管以直径<100μm的深穿支为多,故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好发于基底节及白质,且呈多病灶性[3]。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普遍存在,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等危险因素的增多,SBI的发生也增加。除了常见的危险因素以外,已有学者做了基因方面的研究,认为先天性蛋白C基因缺陷可促进高血压患者SBI形成,尤其在基底区[4]。
  SBI的症状决定于梗死的部位,相当一部分患者不出现临床症状,只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出现症状也较轻,持续时间多较短,易被漏诊。SBI可反复发作,易出现假性球麻痹、痴呆、帕金森综合征,也可演变为有症状脑梗死。故为控制及减少SBI发生,应及时干预存在的危险因素,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出现疾病及时诊治。
  【参考文献】
  [1] 王耀山.无症状脑梗死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1):1.

  [2] 张保樽.神经系统脑血管疾病[M]∥王新德.神经学.8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78-80.

  [3] Herderschee D.Silent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chemic or minor ischemic stroke [J].Stoke,1992,23(9):1220.

  [4] Notus Y,Nabika T,Park HY,et al.Evaluation of genetic risk factors for silent brain infarction[J].Stroke,1990,30(9):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