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行业资讯 > 创新制度为县级医疗机构节约40亿元

创新制度为县级医疗机构节约40亿元

文章来源:人民网发布日期:2013-05-11浏览次数:28359

         纵向联合办医,让医疗资源“活”起来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西庄镇马坊铺村村民普建学,因意外事故受伤,从镇卫生院送到县医院救治。半个月后,带着县医院的通知,他又住进家门口的卫生院。“病好了!身体健康,没有留下后遗症。” “省钱、省力,还省心。”出院那天,普建学和家人如此评价整个医疗过程。“若是往年,在县城住上一个半月,总要多花七八千元!”“住院要有人陪护,家里还没人照顾。”大致算一笔账,这些曾经缺医少药的农民,传递的是对县乡联合办医及双向转诊做法的感激和赞赏。

   提起县乡联合办医,建水人想说的很多。建水县是一个农村人口较多的农业县。3年前,尽管每个乡镇都有一至两所卫生院,但缺少医疗设备和水平较高的医生,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郊社区的群众,大病小病都不敢到卫生院或社区医院去诊治,大家都往县城、州府和省城等更高一级的医院跑。导致卫生院一级的医疗资源长期处在闲置状态,而县城、省城等大医院却人满为患。

   “那时,在我们心中,卫生院仅是一幢建筑而已,长期处于‘休眠’状态。而大医院却如一台调整运转的商业机构,寻医问药的过程很难,很累,看不到宽慰的神情,听不到平和的话。”“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让整个社会陷入难以排解的矛盾和困惑中。”无论是基层百姓,还是医生都有相同的感受。

   “从机制上破解矛盾,走出困境,纵向联合办医打破这一坚冰。”2010年,经红河州和建水县两级卫生行政部门论证,县、乡医疗机构纵向联合办医,双向转诊制度在建水县率先推行。

   这种制度的构造是在补充和完善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基础上展开的。补充完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后,建水就建立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业务挂钩联系合作制度,由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等县级医院定期派出专科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培训乡村医护人员,帮助卫生院规范和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及质量。然后,将乡镇卫生院设置为县级医院初级门诊单位,推行县、乡(镇)两级服务联动机制。若有城乡群众到卫生院看病,根据实际情况,能诊治的就在乡镇一级诊断治疗,若不能诊治或诊断后不能治疗的,由卫生院开据转院证,及时转送县级医院。若非重病和特病,病人在县级医院做完治疗后,再由县级医院开具转诊通知,回到乡镇卫生院接受康复治疗。

   “这种做法很有效!”“运行一段时间后,卫生院的资源用起来了,县级医院的压力也减轻了。”建水县人民医院医务科长张仲明和西庄镇卫生院院长罗建军说,3年来,在建水县尝试成功的纵向联合办医制度已逐步在州、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系统推行开来。通过这种双向转诊制,全州先后有80多万生病住院者享受到了就近看病、就近康复的服务,节省医疗费用及各类开支超过40亿元。

   门槛费充抵,诊疗过程有了监管
  “仅仅是盘活医疗资源,就能让群众就近看病,省下上亿元的开支和费用吗?”“不全是。关键的是用活了城镇医保、新农合等城乡医疗保险这些重要的资源。”州、县卫生行政部门、多位医生及城乡群众接受采访时说,3年多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之所以便于推行,医院容易操作,群众普遍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互助医疗保险这块网络。

   几位医院院长和病人告诉我们,按照红河州推行的纵向办医模式,群众到乡镇卫生院看病时,出示医保卡,农民和城镇职工需交纳的门槛费分别为80元和300元;而到县级医院看病,则需交纳的门槛费分别为200元和600元。若经卫生院诊断,需要到县级医院诊治的病人,通过医保网络,在收费时,县级医院就会将卫生院收过的部分免去。若病人在县级医院首诊和治疗,在康复阶段转到乡镇卫生院后,卫生院的收费也会将他们在县级医院交纳的部分费用免除。

   “从医保这个网络算,每年每个患者少交80至300元。”“再加上我们出台的几项制度,规范医院治疗和处方管理,推行县乡两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等措施,让群众省下一大笔开支。”说到群众看病贵的缓解,红河州卫生局干部卢艳芬和州人民医院院长彭旭光也有说不完的话。

   “这些制度和创新,保证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让群众寻医问药不再长途跋涉,看病也不再担心大处方和重复收费了。”“在群众心里,我们也成了有责任的医院和可信任的医生。”这是当地两名医学界权威人士的评说。

   推行普检查访,每个人有了健康档案
  “以前,冬春季节,感冒发烧的人特别多,卫生院和县医院人满为患。”“今年好多了,我们从改善环境卫生质量做起,强化预防和保健。如今,春季快过完了,流行病的发病率不增反降。”在蒙自、建水、泸西等地,群众和医务人员对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探索是肯定的。

   算算每年看病所花的钱,当地的群众这样说:去年,参加新农合的个人筹资标准提高到了290元,全州400多万农村人口,参保新农合的比率达到97.18%。这项庞大的资源,为当地纵向联合办医制度的推行提供较好的基础。当年,随着纵向联合办医、临床医疗诊治监管制度等在当地13个县市的全面推进,红河州群众看病的报销比例呈现出4提高。即:住院高支付限额从往年的5万元普遍提高到10万元;门诊高支付限额从300元提高到500元;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省、州两级提高15%,县乡两级提高10%;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看病的门诊费用报销也分别提高10%和5%。这一年,看病难,看病贵这个长期困扰着城乡群众的大问题得到普遍缓解,红河州对大小医院的服务要求也随之定位到“看好病”这个越来越高的目标。也就是在这一年,红河州的医疗卫生行业在稳步走过“完善巩固年”、“全面提质年”和“规范服务年”等经历后,快速走进了“信息建设年”。

   在这个“信息建设年”中,红河州先后投入专项建设经费6000多万元,建成了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和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等9个服务于城乡群众的电子系统。面向全州各族群众,从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机构起步,各乡镇、县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着进行了多年的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到去年12月底,红河州共建立居民档案361.24万份,将患有高血压、Ⅱ型糖尿病和精神病等慢性和特殊病种的群众全部纳入到关怀管理的范畴,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监测也增长到81.4%。

   “2006年,全州卫生事业总投入仅有4亿元。去年,我们的投入增长到22亿元,完成10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还争取到40多个新建项目。”总结探索建设走过的历程,红河州卫生局局长田黎明说,“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加,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壮大,科技成果的吸收和采用,为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费用负担,和提升医疗服务速度质量提供了强大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