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疗效观察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3-07-05浏览次数:26973

  作者:郭景源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海伦市人民医院,黑龙江海伦152300

  【摘要】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别采用丹参对照组和丹红治疗组,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和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丹红注射液加常规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心肌耗氧量及血小板计数指标。结果:治疗组缓解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二种治疗方法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丹红注射液加常规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常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前兆表现,一年内AMI发生率可达12%-13%,死亡率达3%-18%。本院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患者中使用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各15例,进行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丹参对照组和丹红治疗组,丹红治疗组:男8例,女7例,年龄40-73岁,病程(11±3)年,其中包括合并高血压病8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丹参对照组:男9例,女6例,年龄42-71岁,病程(10±6)年,其中包括合并高血压病7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心律失常1例。2组在性别、年龄、并发症等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每例都有心绞痛发作,发作次数2-6次不等。合并心肌梗死、影响心电图确诊心肌缺血的体征、有明显心力衰竭症状、有严重心脏外的其他器质性疾病等除外。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按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及硝酸异山梨醇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丹红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济南步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 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丹参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1.3.1心绞痛缓解率显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消失或基本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或硝酸甘油片用量减少≥80%;有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有较大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无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次数减少≤50%,或硝酸甘油片用量减少≤50%。
  1.3.2心电图疗效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复查ST段及T波基本恢复正常,运动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有效:症状减轻,心电图复查ST段低平,T波倒置有所纠正;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心电图复查ST段低平或T波倒置无好转。
  1.3.3其它指标收缩压,心率,心肌耗氧量,血小板计数。
  2结果

  2.1心绞痛缓解率丹参注射液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0%;丹红治疗组显效8,有效6,无效1,总有效率93.33%。
  2.2心电图疗效丹参注射液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0%;丹红治疗组显效9,有效4,无效2,总有效率86.67%。
  2.3其它指标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丹红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心率、心肌耗氧量较治疗前显下降,较丹参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
  3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为临床心血管急症,可逆转为稳定性心绞痛,或可以迅速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积极地临床干预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共有的发病基础、斑块破裂或出血或血栓形成[1],有重要临床意义,在临床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一般常规抗心绞痛处理外,加用溶栓药物或行PTCA疗效得到肯定[2],本文旨在探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过程中应用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的纤溶药物的疗效。因此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丹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加速血流作用,并对氧自由基有清除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丹红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及红花注射液都对冠心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且丹红注射液疗效优于丹参注射液和红花注射液,未发现明显,使用安全简便,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6-277.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7-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