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3-08-30浏览次数:25500

 作者:付华袖,赖孝兰 作者单位: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四川射洪,629200

  【摘要】目的 观察留置导尿与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有效控制和预防留置导尿病人尿路感染的发生,并探讨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 将256例置入导尿管前,取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的需留置导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产生的尿路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尿路感染与尿管留置时间、导尿术操作、膀胱冲洗以及滥用抗生素等综合因素有关。本文256例患者中有98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38.28%。其中76例尿路感染与尿管留置时间成正相关关系。结论 严格掌握导尿指征,正确的操作和置管后的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留置导尿时间是有效减少尿路逆行感染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留置导尿,尿路感染,护理对策

  留置导尿术是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它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观察尿量的主要手段。在医院尿路感染中,与导管有关的菌尿症可达37.3%-56%,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它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1]。据报道,医院获得性感染40%为尿路感染,70%以上尿路感染与尿管有关[2]。且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则发生尿路感染的机会越大。笔者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期间256例留置尿管患者的尿路感染进行调查分析,并寻找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并留置尿管患者256例,其中男性154例,女性102例,年龄为29-84岁,平均年龄为55岁。留置尿管时间均为2-20d,平均为7d。256例患者中有98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
  1.2方法 按常规操作留置导尿管,以0.5%碘伏消毒尿管与一次性无菌尿袋的连接处,然后用5ml一次性注射器在无菌操作下,对留置导尿管患者采集尿液2ml作细菌培养。
  1.3细菌培养 取0.1ml尿液接种到营养球脂培养基上,置于37℃恒温箱培养48h,常规分离鉴定菌种,若革兰阳性球菌数≥104cfu/ml, 革兰阴性杆菌数≥105cfu/ml,判断为尿路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56例留置尿管患者中共有98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38.28%。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2.2留置尿管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
  2.2.1留置导尿时间是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 本组病例因尿管留置时间发生尿路感染有76例,并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尿路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
  由此可见,尿管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
  2.2.2导尿操作是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 本组98例尿路感染患者中9例因导尿操作不规范引起,其感染率为9.18%。
  2.2.3膀胱冲洗引起外源性感染 对256例留置导尿患者分两组,一组128例留置导尿患者采用0.9%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每日2次膀胱冲洗与另一组非膀胱冲洗对比,结果冲洗组尿路感染26例,感染率为20.31%;非冲洗组尿路感染24例,感染率为18.75%。说明膀胱冲洗对治疗菌尿无明显作用。
  2.2.4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真菌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本组因抗生素使用不规范和其他因素引起尿路感染13例,占13.27%。
  3 讨论

  导尿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常可导致尿道黏膜损伤,破坏尿道黏膜屏障,插入过长可形成膀胱内残余尿,增加膀胱感染的机会。尿管固定不当,造成频繁插管,可加深尿道黏膜受伤程度,降低抗感染能力并且增加病菌带入的机会。尤其是女性,尿道周围有肠道细菌,约2/3的患者会发生菌尿[3]。
  留置导尿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的重要手段,可明显减轻患者疾病的痛苦。但在导尿的过程中由于消毒不严格,操作不规范,护理不当等因素,为细菌侵入提供有利的条件,故它也是引起医院内尿路感染的重要原因。同时导尿管对人体来说是异物,当它插入并长期留置于尿道膀胱内,可大大减弱中性粒细胞的抗菌功能,破坏尿道的正常生理环境及膀胱对细菌的抵抗能力,削弱了尿道及膀胱对细菌的防御功能,影响膀胱对细菌的冲刷作用,从而导致逆行泌尿系感染。从本文观察结果来看,留置导尿在≤2d,3-6d,7-10d,>10d等4个不同时间段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94%、27.34%、57.45%、,与岳素琴[4]调查233例尿路感染病例,留置尿管1d 、2d、≤14d尿路感染率分别为6%、9%及91%;徐敏[5]调查30例留置导尿病人,3d、7d、10d菌尿发生率分别为26.7%、66.7%、93.3%基本吻合。
  膀胱冲洗可使膀胱黏膜受损,造成化学性膀胱炎而加重尿路感染。并且由于集尿系统的反复打开,通过冲洗液冲洗管和护士的手等途径引起外源性感染。本组采用膀胱冲洗发生尿路感染率20.31%,非冲洗组发生尿路感染率18.75%与常会民[6]对284例长期留置尿管患者采用1∶5000呋喃西林液每日2次膀胱冲洗与非冲洗两种方法对比的结果,冲洗组尿路感染率为20.3%,非冲洗组尿路感染率为19.2%基本相符。以上说明留置尿管后,膀胱内抗菌溶液冲洗并不能防止尿路感染,反而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
  使用抗生素要有针对性,应根据药敏实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可引起二重感染,徐敏等认为,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真菌性尿路感染增多。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超过14天的27例患者中,其真菌性泌尿系感染率为53.57%。
  4 护理对策

  4.1严格掌握导尿指征,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 树立插入尿管就会引起感染的观念,不能用留置导尿解决尿失禁和记出入量的问题。对于尿失禁者应了解尿失禁原因,重视心理护理,耐心训练患者自主排尿功能,尽早恢复膀胱收缩,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4.2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加强护士的基础操作训练,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损伤尿道。我院改进传统留置导尿方法,在插管前,将导尿管连接引流袋,导尿管插入膀胱后尿液直接流入引流袋内,免去用弯盘接尿,减少了感染机会。留置尿管的患者应每天进行会阴冲洗和尿道口消毒。固定位置低于膀胱水平。
  4.3保持尿液引流通畅 随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尿量,注意避免尿管、引流管弯曲受压,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以保持导尿系统通畅及更好的密闭性。
  4.4避免不必要膀胱冲洗 留置尿管期间不主张膀胱冲洗,更不主张用具有抗菌能力的药物冲洗膀胱,避免产生耐药菌株而引起感染。为了避免膀胱冲洗带来的副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提倡生理性膀胱冲洗,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多喝水,24h饮水量应大于3000ml,增加尿量,达到稀释尿液,冲洗膀胱,清除沉淀物,防止导尿管堵塞,维持尿液引流通畅的目的。
  总之,对于长期导尿患者预防菌尿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因此,预防尿路感染的好办法是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尽量不插尿管。留置尿管后,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进行尿管护理,大限度缩短留置导尿时间,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枢琼,张帮燮.医院感染学[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343.

  [2]徐敏,徐榕.留置导尿与医院泌尿系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368-369.

  [3]刘兵,王嘉.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预防对策及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3):207.

  [4]岳素琴,张延霞,袁康.医院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58-359.

  [5]徐敏,徐榕,张优琴,等.留置导尿与医院泌尿系统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368-369.

  [6]常会民,李健珍,陈育红.膀胱冲洗与非膀胱冲洗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0,10(6):43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