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15例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治疗体会

15例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治疗体会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3-11-26浏览次数:23065

   作者:李光远,尹德民  作者单位:盘锦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辽宁盘锦,124000

  【摘要】目的 探讨脑积水分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手术方法、结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5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脑室端梗阻2例,腹腔端梗阻5例,过度分流4例,感染3例,分流管外露1例。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本身有关,提高手术水平,选择恰当压力的分流管,避免分流管脑室腹腔两端位置不当,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脑积水,分流,并发症,压力,治疗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多继发于颅内感染、颅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或原因不明,临床上分为交通性脑积水和非交通性脑积水[1]。脑积水大多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较多。其中,脑室-腹腔分流术以其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得到广泛应用。但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较多,易导致分流失败,并发症也多需要手术治疗。我院自2002年10月~2011年6月共行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117例,出现各类并发症15例,占12.82%。15例病例均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全部治愈。本文针对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并就如何预防并发症进行讨论。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5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病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6~63岁,平均37.5岁。15例病例中,脑室端梗阻2例,腹腔端梗阻5例,过度分流4例,感染3例,分流管外露1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腰椎穿刺测压力,中高压力积水9例,正常压力积水6例。脑脊液细胞数及细菌培养均正常,脑脊液蛋白定量<3g/l[2]。
  1.2分流管类型 手术均应用美国Medtronic分流管,根据术前腰穿测压,选择合适分流管。
  1.3手术方式 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分流管头端置于侧脑室体部,除3例病人由于左侧脑室明显偏大行左侧脑室穿刺,其余均行右侧脑室穿刺。其中4例为侧脑室额角穿刺,11例为侧脑室枕角穿刺。分流管腹腔端经腹直肌外侧缘行直切口。
  1.4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过度分流病例4例,更换成高压分流泵。分流管外露1例,取出分流管,于对侧重新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分流管堵塞7例,2例为脑室端堵塞,术前脑脊液检查正常,术中取出分流泵及腹腔段,为避免脑室出血未取出脑室段。并更换脑室穿刺部位,更换分流管重新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腹腔端梗阻,均为腹腔大网膜游离包裹所致,3例经分离包裹松解大网膜分流顺畅,2例失败后行脑室-膀胱分流术[3]。切口感染3例,一期行分流管取出及清创术。抗感染治疗2周后,经脑脊液培养排除颅内感染,于对侧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分流管外露1例,于外院分流术后由于右下腹部分流管外露,给予更换分流管成功。
  2 讨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现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仍是困扰神经外科医生的主要问题,现就如何预防及处理其并发症的发生加以讨论。常见并发症有分流管梗阻、分流不当、感染。
  2.1分流管堵塞 本组7例病例,均为外伤性脑积水。2例脑室端堵塞,穿刺部位都在右侧脑室三角区。若分流管置入侧脑室三角区及枕角,因脉络丛包裹而易堵塞者,而从额角置入分流管,与脉络丛几乎成直角,接触面积小,不易包裹,脑室端堵塞的原因多为脑组织碎块、凝血块、细胞蛋白成分沉淀物堵塞或脉络丛包裹脑室端[4]。减少此类并发症的方法包括:①选择无脉络丛的侧脑室额角穿刺。②分流管置入长度适当。③外伤性脑积水应先行脑室外引流,引出血性脑脊液及细胞蛋白成分。④定时按压分流泵皮下囊。2例经更换脑室穿刺部位,重新行分流术后治愈。5例腹腔端梗阻均为腹腔大网膜游离包裹所致,3例经分离包裹松解大网膜分流顺畅,2例失败后行脑室-膀胱分流术。腹腔端堵塞多因大网膜包裹所致。引起大网膜包裹的主要原因是分流管引起的炎症反应及感染。腹腔端分流管末端有许多裂隙,受管内液体静水压的作用,常处于开放状态,促使周围的脏器侧壁特别是大网膜发生纤维化将其包裹[5]。Amell等[6]研究发现:分流术后初始阶段,腹腔对脑脊液(CSF)的刺激产生短暂的无菌性反应,形成假性囊肿或造成CSF积聚,致使分流管腹腔端发生堵塞。
  防治方法:避开大网膜以及减少分流管炎症反应、感染是避免、减少腹腔端梗阻的关键。有学者认为常规剖腹V—P分流术后不可避免地产生肠黏连,进而因黏连形成束带、黏连成角扭转等导致肠梗阻。应用腹腔镜腹腔端置管疗效满意。腹腔镜下可将分流管放置于大网膜不易到达的部位,甚至是不可能到达的部位(如肝膈间隙、膈肌的腹腔面和肝膈面光滑无网膜结构),不易被大网膜包裹以致堵塞。腹腔镜下人工气腹使肝膈间隙显露良好,手术操作空间大的优点,使分流效果更加确切[7]。有学者提出[8]:为了减少腹腔端导管梗阻,首先在腹腔内的操作要轻柔,术野要干净,减轻术后腹腔无菌性炎症和管周黏连;导管安放入小网膜囊。在无腹腔镜的条件下可将导管避开大网膜放入膈下,并应用内径3 mm开有侧孔并有内嵴的硅胶引流管8~10cm作为外套管,将外套管固定于肝镰韧带,有利于增加导管与腹膜腔交通的面积和途径,利于脑脊液扩散吸收,又可使导管避开腹腔内易炎器官,术后感染机会少。但有学者研究表明[9],开放式与套管式放置腹腔端分流管在预防V—P分流术后腹腔端堵管方面无显著差别。
  2.2过度分流 本组发生过度分流4例,占并发症的26.7%,发生率较高。病人均有慢性间歇性发作的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嗜睡、易怒、括约肌功能障碍及原有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等临床症状。头痛和体位有明显关系,坐位或站立加重,卧位很快消失或减轻,患者被迫卧床不起。伴有眩晕、恶心、呕吐、厌食、头昏乏力、畏光、复视、视力下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意识障碍。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分流管压力泵选择不恰当,普通分流管为分流压力固定不变的低压、中低压、中压和高压4种,压力梯度较大,不能个体化调节,也会导致所选压力泵与颅内压不匹配。出现过度分流后,应及时更换分流泵,本组4例均取得较好疗效。可调压分流管的应用,可以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但其价格昂贵[10],难以在基层医院普及。
  2.3切口感染 2例均为头部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多跟机体抵抗力低、营养差及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有关。严格的无菌操作是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关键[11]。
  3 小结

  V—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多方面的,只要提高手术水平,严格手术操作规程,选择适当的分流装置,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或消除这些并发症;在出现并发症后应足够重视、及时治疗,将其危害降到低限度。
  【参考文献】
  [1]颜明根,楼美清.外伤性脑积水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J].海军医学杂志,2010,31(1):42.

  [2]周国平.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分析及防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8):841.张雅卓,王忠诚,高鲜红,等.神经内镜手术并发症及防治[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19(6):4—6.

  [3]Cabezudo JM,Olabe J,Bacci F.Infection of intervenebral displace after placement of percutaneous lumboperitoneal for benign intracranial hyper tention[J].Neurosurgery,1990,26(6),1005,9.

  [4]Kesde J,Drake J,Milner R,et al.Long term follow up data from the Shunt Design Tria1[J].Ped Neurosurg,2000,33(5):230—6.

  [5]陈真,李广庆,华扬,等.早期发现脑室—腹腔分流管阻塞的三种检测方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1(9):4057.

  [6]章翔.临床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51—139.

  [7]高建忠,张吕荣,李军,等.改良分流技术治疗脑积水25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96(2):142—3.

  [8]刘志雄,张明宇.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12):14—6.

  [9]Kulkami AV,Rabin D,Lamberti paseulli M,et al.Repeat cerebrospinal fluid shunt infection in children[J]. J Pediatr Neurosurg,2001,35(2):66—71.

  [10]Del Bio MR.Biological reactions to cerebmspinal fluid shunt devices:a review of cellular pathology [J].Neurosurgery,1998,42(2):319—26.

  [11]赵继宗.神经外科手术精要与并发症[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