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调胃消滞丸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胃肠炎临床观察

调胃消滞丸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胃肠炎临床观察

文章来源:新中医发布日期:2014-11-04浏览次数:14797

         [摘要]目的:观察调胃消滞丸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胃肠炎临床疗效。 方法:将13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8瓴.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加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调胃消滞丸进行治疗比较2纽患者治疗后各种症状的消失时间,并对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积分进行评定,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 察组爱痛、袭泻、呕吐以及发热等症状的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2组治疗后症状及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疗效更优(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5.7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 (P< 0.05);不良反应率观 察组为12.86%,对照组为14.71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调胃消滞丸配合西药应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中,襄够昱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关键词]急性胃肠炎;调胃消滞丸;左氧氟沙星;中西医结合疗法
         急性胃肠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是 写肠黏膜的急性炎症,其发病大多由细菌、病毒、毒素以及化学物质作用等多种不同原因而引起,临床表 J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该病 常见于夏秋季节,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 菠、秽浊不洁的食品均较易发病,并且起病急[2】,病 嗜进展快,不但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会损害患者的身体而引发各种的并发症【3】。 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有肠 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4】。临床上以 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的应用多。近年来,中成药在 治疗本病上显示出一定的优势【5】,笔者对调胃消滞丸 配合左氧氟沙星应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中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进行研究探讨,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纳入201 0年5月~ 2013年5月本中心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胃肠炎患者共13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2组。对照组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15~ 69岁,平均(37.5±8.7)岁;病程1—10 h,平均 (4.1±1.2)h;腹泻68例,腹痛68例,呕吐47例,发热21例。观察组70例,男39倒,女31例;年 龄1 4~67岁,平均(37.1±9.1)岁;病程3—12 h, 平均(4.3±1.3)h;腹泻70例,腹痛70例,口区吐48例,发热23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所有患者入院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等临床症状,符合消化内科 疾病急性胃肠炎的诊断标准【6】,排除合并心、肝、肾等脏器重大疾病的患者。 
         2治疗方法
         2组均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及脱水性质等情况,给予钠盐及氯、钾、碳酸氢钠等静脉滴注,发热患者 给予物理降温或安痛定肌肉注射等对症支持治疗。 
         2.1 对照组 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江西大地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21125)口 服,每次0.3 9,每天3次。 
         2.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成药 调胃消滞丸(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21223)口服,每次1袋(2.2 9),每天2次。 
         3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各种症状的消失时间,并对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积分进行评定,比 较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0软件以及SPSS18.0绞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 l≥上(x±。)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参考文献【7】:①显效,治疗后,患者 的腹痛症状消失,腹泻及呕吐停止,身体机能恢复正 常;②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腹痛症状消失,呕吐及腹泻次数显著减少,身体机能显著改善;⑧无效,治 疗后,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有所加 重。 
         4.2 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见表1。观察组腹痛、腹泻、呕吐以及发热等症状的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4.3 2组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见表2:2组治疗前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2组治疗后症状及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并以观察组的疗效更优(P<0.05)。 
         4.4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观察组临床治疗总 有效率为95.71%,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 与对照组比较,①P< 0.054.5 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见表4。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为12.86%,对照组为14.71%,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0表4 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例 
         5讨论
         急性肠胃炎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为细菌感染所致,其致病病原体主要包括沙门菌、金葡茵毒素、嗜盐菌以及某些肠道病毒等【8】。大部分患者多因饮食不洁致使细菌和病毒侵入人体造成感染而引起,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以及发热等症状,继而引发电解质紊乱或体内液体丢失,而出现 不同程度的脱水或休克【9】。 对于急性肠胃炎的治疗,过去临床主要以抗感 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平衡,止吐、止痛和保护胃黏膜等治疗为主,其中以左氧氟沙星的应 用为广泛,该药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强,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茵 属、变形杆菌属、沙门茵属以及志贺菌属等革兰阴性 茵有较强的抗茵活性。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止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对于本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 效,但治疗疗效单-[11]。 研究表示,中成药在治疗消 化科急性肠胃炎疾病上的疗效显著。从中医掌的角 度看,本病为患者正气本虚,胃肠湿滞,感受外邪所致,故多以利水渗湿药、清热降火药、解表药配伍应 用加以治疗。其中,调胃消滞丸由厚朴、羌活、神曲、枳壳、香附、防风、前胡、茯芩、砂仁、白豆 蔻、紫苏子、陈皮、草果、半夏、木香、苍术、川芎 等22味药组成。诸药合用,具有疏风解表、散寒化湿、健胃消食之功,临床可用于感冒属风寒夹湿、内伤食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困、食少纳呆、嗳腐吞酸以及腹痛泄泻等疾病的治疗。本研究也进一步 证实,调胃消滞丸配合西药应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临床疗效显 著,并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珊.浅谈急性肠胃炎症状及预防与治疗方法[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0):167-168.
         [2]杨爱荒,张博佳,尤志?等.闻苯三酚治疗急性胃肠炎所致腹痛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 1(6):452-454. 
         [3]邓刚.黄连素联合诺氟沙星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 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2, 5(9B):56. 
         [4]宋桂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胃炎47例【J】中国中医 急症,2012,21(3):480-481.
         [5]狲丽蕊,时万.急性肠胃炎的诊疗防治【J】,中国卫生产 业,2011,8(7):117-118. 
         [6] Flint iA, Van Duynhoven YT. Angulo FJ, et al. Esti-mating the burden of acute gastroenteritis, foodbornedisease, and pathogens commonly transmitted by
food: an internationa} re~riew【Jl. Clin Infect Dis, 2005,41{5):698-704. 
         [7】汪春娇,邬松林.诺氟沙星联合加昧藿香正气丸治疗急 性胃肠炎的临床观察【J1.淳北中医杂志,2011,33(12): 45-46. 
         [8]杨然,孙彩,谢云峰.急性胃艋炎的悔床治疗分析【J】.中外妇儿健康,2011 1 1915';#:l82. 
         [9]徐黎明.96例急性胃殛炎病人燕箍床治疗分析【J】 201 1,7(5):256-257. 
         [10]阮敏惠,曾建,诺氟沙星、藏蓊耵治疗急性胃肠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旁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 0,31(19):3149-3150. 
         [11】徐震乐,徐昌富.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场胃炎的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2.9{-151 407-408. 
         【12]杨龙飞,陈丹曼!邓慧敏,等.谓胃消滞丸对湿阻证模型大鼠胃液分泌及胃肠运动功畿笺影响IJ】.中药新药与 临床药理,2007! 18(5):374-376. (责任编辑:骆欢欢,李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