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市场分析 > 《自然》:迄今大临床试验表明,口服特定益生菌+益生元可将新生儿败血症风险降低40%

《自然》:迄今大临床试验表明,口服特定益生菌+益生元可将新生儿败血症风险降低40%

文章来源:奇点网发布日期:2017-08-18浏览次数:182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概念已经出现好几个世纪了,它们与人类的健康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目前市场上各种广告的大肆宣传,不禁让人生疑:益生菌和益生元对人类的健康究竟有哪些益处呢?
就在今天,《Nature》发表了一项涉及4556名新生儿的大型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证实在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新生儿通过口服合生制剂(含益生菌植物乳杆菌ATCC-202195和益生元低聚果糖)可以预防败血症的发生。
临床结果表明,口服合生制剂可使新生儿败血症发生和死亡风险降低40%,下呼吸道感染风险降低34%!
加拿大多伦多圣迈克尔医院的外科医生John Marshall医生评论说:“该研究证明了肠道定植菌群对机体维持佳免疫功能的重要性,研究中使用的合生制剂是一个简单、廉价且非常有效的干预方法。”

新生儿败血症
提到败血症,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它是一种由感染引发的系统性炎症反应,可造成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在发展中国家,败血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且无有效的预防措施[1],即便使用抗生素治疗,死亡率仍达5%-60%[2]。
败血症延长了患儿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可致死。因此,适度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每年能节省数百万美元医疗费用,还能拯救数十万的生命。
之前有研究报道,发现一些特殊的益生菌可以降低败血症,但很少有涉及新生儿群体。按理说新生儿免疫系统尚不成熟,肠道菌群并不复杂,益生菌的定植应该较为容易[3]。
为了研究特定益生菌移植能否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风险,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在印度新生儿死亡率高的奥里萨邦随机选取了149个村庄,筛选了4556个出生体重不少于2000g、胎龄不少于35周、无败血症和其他疾病症状的新生儿,然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给予合生制剂胶囊,其中含有约109个植物乳杆菌、150mg低聚果糖和100mg麦芽糖糊精,对照组的胶囊仅含有250mg麦芽糖糊精。从新生儿出生2-4天后,全部开始连续口服(借助特殊工具)7天的“胶囊”,并持续监测60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设盲)。


败血症临床试验中新生儿筛选和纳入过程

这里使用的“合生制剂”,即益生菌与益生元的混合物。我们都知道益生菌是一种有活性的对健康有益处的微生物,当摄取适量时,能对宿主的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益生元通常是一种纤维化合物,不易被消化,直到进入肠道后才能够被有益菌分解吸收,促进益生菌的繁殖,是益生菌的“食品”。通俗地说,补充益生菌是增加“好细菌”来抑制“坏细菌”,而补充益生元是提供“好细菌”的食物,促进其生长。
60天监测期结束后,研究人员分析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共有319个新生儿出现败血症或可能严重的细菌感染(另有10名新生儿死亡)。其中服用了合生制剂胶囊的新生儿中发生率(包括死亡)为5.4%,而服用安慰剂的新生儿中发生率(包括死亡)为9%,风险降低了40%!
对发生败血症或可能严重感染的319名新生儿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服用合生制剂胶囊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感染风险。在血培养显示为阳性的败血症新生儿中,试验组革兰氏阳性菌感染风险比对照组低82%,革兰氏阴性菌感染风险低75%;另外,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下呼吸道感染(LRTI)风险低34%,局部感染风险低52%。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试验组新生儿第60天体重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


新生儿出生60天合生元对败血症和其他疾病发病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着实令人振奋,给新生儿败血症这一仍未攻克的领域带来了曙光。虽然合生制剂预防新生儿败血症的确切机制仍然未知,但这项令人震惊的研究可显著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减轻医疗负担。
文章作者、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Pinaki Panigrahi教授指出,该研究中使用的合生制剂胶囊仅花费了1美元,却使新生儿败血症和死亡风险降低40%。美国艾莫利大学医学院Marshall 和 Andi Shane指出,研究发现试验组中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率显著降低,提示合生制剂可能改变系统免疫反应,同时增强了抵抗肠道外感染的免疫力。
鉴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更容易患败血症[4],因此本研究引发了两个问题:早产儿和低体重新生儿是否可以通过口服合生制剂预防败血症?以及母乳喂养是否起到了感染预防的作用?作者表示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Pinaki Panigrahi教授表示,鉴于当今世界抗生素耐药和炎症性疾病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我们终目标不仅是使用合生制剂预防败血症,同时也要预防各种疾病。
参考资料
[1].Oza, S., et al., Neonatal cause-of-death estimates for the early and late neonatal periods for 194 countries: 2000-2013.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15. 93(1): p. 19-28.

[2].Thaver, D. and A.K. Zaidi, Burden of neonatal infec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review of evidence from community-ba[x]sed studies. Pediatr Infect Dis J, 2009. 28(1 Suppl): p. S3-9.

[3].Gewolb, I.H., et al., Stool microflora in extremely low birthweight infants.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 1999. 80(3): p. F167-73.

[4].Boghossian, N.S., et al., Late-onset sepsis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from singleton and multiple-gestation births. J Pediatr, 2013. 162(6): p. 1120-4, 1124.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