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市场分析 > 我国医疗医械行业扩大进口的思考与建议

我国医疗医械行业扩大进口的思考与建议

文章来源:中国医药报》发布日期:2008-02-25浏览次数:69892

近年来,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等诸多原因,我国对主要发达国家贸易处于巨大的顺差之下。这种趋势还将延续一段时期。为了达到贸易平衡,扩大进口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平衡整体贸易的重点工作,而医疗器械属于高科技产品范畴,是国家鼓励进口的产品。但是,扩大医疗器械进口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医疗器械需求增长,进口医疗器械可以提高我国医疗和医疗器械行业的整体水平,但同时又会带来整体医疗费用的上涨,以及对国内同行业的冲击。如何调节这一贸易平衡?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专家在本文中对2002~2007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状况进行了解析,指出了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调整政策、规范市场等有助于调节贸易平衡的关键点。
    【数据】

    贸易顺差持续扩大

    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额在2002~2007年呈明显增加趋势,进口额分别达到19.08、25.40、31.40、36.31、36.81、42.82亿美元;出口额分别达到24.57、32.63、41.44、53.43、68.71、84.15亿美元。2002~2007年名义顺逆差分别为5.49、7.22、10.04、17.12、31.90、41.33亿美元。名义贸易顺差从2002年的5亿多美元猛增到2006年的约32亿美元,而2007年同比顺差扩大了9.43亿美元。但是,从一般贸易角度分析(即扣除加工贸易等),2002~2006年一般贸易进口额分别为14.16、18.63、21.21、23.68、22.66亿美元,一般贸易出口额分别为12.54、16.52、20.89、28.77、37.64亿美元,实际顺逆差为-1.61、-2.11、-0.31、5.09、14.97亿美元。2005年以后从逆差状态转变成顺差状态。

    对美、日、德的贸易举足轻重

    美国、日本、德国为我国医疗器械的主要进出口国别。2006年,我国对美国的进口额达10.24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27.8%)、日本6.85亿美元(占18.6%)、德国6.32亿美元(占17.2%)、韩国1.19亿美元(占3.3%)、法国1.14亿美元(占3.1%);我国对美国的出口额达20.3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9.6%)、日本9.04亿美元(占13.2%)、德国4.07亿美元(占5.9%)。2006年,我国从这三个国家进口医疗器械的额度占从全球进口总额的64%,出口占近43%。2007年持续了这种状况,美、日、德仍是我国出口的前三位国家,出口额分别达23.92亿美元、9.61亿美元和5.60亿美元。因此,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来说,对美、日、德三国的贸易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进出口产品差异显著

    2006年,我国医疗器械主要进口其他医疗或兽医用x射线应用设备,进口额达3.51亿美元(占9.5%),彩色超声波诊断仪2.65亿美元(占7.2%),X射线断层检查仪2.00亿美元(占5.4%),编号9022所列其他设备及零件1.99亿美元(占5.4%),分光仪、分光光度计及摄谱仪1.95亿美元(占5.3%)。2006~2007年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棉制手术用巾及其他毛巾,出口额分别达14.86亿美元(占21.6%)、15.50亿美元(占18.42%);按摩器具出口额分别为7.47亿美元(占10.9%)、9.61亿美元(占11.42%);药棉、纱布、绷带出口额分别为4.62亿美元(占6.7%)和5.35亿美元(占6.36%);其他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眼镜出口额分别为3.65亿美元(占5.3%)和4.38亿美元(占5.21%);导管插管及类似品出口额分别为3.33亿美元(占4.9%)和4.10亿美元(占4.88%)。

    因此,我国医疗器械进口商品以高技术附加值的设备,如医用x射线设备、彩色超声波诊断仪等为主,价值较高;而出口是以低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大宗产品为主,如棉制手术用巾,药棉、纱布、绷带,导管、插管等,价值较低。此外,我国的统计口径有扩大医疗器械出口的可能,其中有医疗器械定义上的差异,有人为统计分类造成的差异。如棉制手术用巾及其他毛巾项目中并不全都是医疗器械的内容,按摩器具是否属于医疗器械也值得商榷。

    主要进出口贸易处于逆差

    虽然表面上对美国、日本的医疗器械贸易总体统计呈顺差状态,但是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顺差来自于加工贸易,即我国虽然取得了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名声”,但利润不在我国,我国仅赚取了部分加工费。例如从中方统计角度分析,中美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数据表面上呈现顺差,但在扣除了来料加工、进料加工等贸易方式后,贸易顺差明显减少。除2006年达到4亿多美元外,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而考虑到产品的统计差异(即非医疗器械按医疗器械统计等因素),如2006年海关税则号63079000棉制手术用巾及其他毛巾即出口6.92亿美元(进口533万美元),海关税则号90191010按摩器具一项即出口2.07亿美元(进口140万美元),两项合计顺差即达到8.94亿美元。中美之间医疗器械贸易实际上常年处于逆差状态。而中日、中德的贸易也始终处于逆差状态。

    【分析】

    需求增加与费用增长形成矛盾

    我国是全球医疗器械十大新兴市场之一。这体现在我国有13亿人口,31万多个医疗卫生机构;我国经济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对医疗需求增加;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增加;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特别是我国提出要大力推进社区医疗,建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将达到200亿元的规模。

    就现状而言,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国内卫生健康事业的需求。目前国内生产的医疗器械90%以上为中、低档常规产品,其他无论是手术器械类还是设备类产品均主要依赖进口,医疗器械进口额高居我国医药产业各类产品的榜首,占全行业进口总额的45%以上。另据报道,目前全国1.3万家县级以上医院的医疗仪器和设备有15%左右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乡镇卫生院的情况则更加糟糕。这些因素都预示着医疗器械产业面临极好的市场机会,对扩大进口极为有利。

    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医疗器械需求增加与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矛盾对医疗器械进口形成压力。我国医疗器械进口数量和金额在近年来均明显增长,是临床过多检查、造成医疗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外的医疗器械价格明显高于国内市场价格,但由于其良好的质量和信誉,国内大型医院均采用进口设备,这种趋势已向中小城市发展。由于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对整个国民医疗卫生保健带来了经济压力,对国家卫生投入造成压力。为了降低医疗费用,我国卫生部门已推行各医院的检测互认,这对医院扩大进口医疗设备有一定制约。另外,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地区的消费水平有限,对高端医疗器械的使用有一定限制。

    流通环节混乱抑制进口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相对混乱,存在国产设备资源浪费、流通环节过多、层层加价、牟取暴利的不良现象。这与我国在医疗器械领域采取自主定价的价格定价体系有关。因为国内生产企业不能直接出售自己的产品,而必须通过医疗器械代理商、经销商,致使价格层层加码,价格虚高,医疗费用增加。有关部门抽查了6类、35种进口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的报关价格与到医院的价格,发现相差较大,后者为报关价的3.34倍,导致进口医疗器械价格虚高。

    我国目前正在规范医疗机构的定价机制,目的是降低医疗费用,因为医院医疗赢利的两大项目为药品差价和医疗器械检查。目前,卫生部门推行各医院的检测互认就是为了降低检测费用。这将直接影响医疗器械的进口需求。此外,有关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也将对医疗器械进口关税的高低与进口数量和档次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些还是不确定因素。

    跨国集团在我国竞争加剧

    目前,跨国集团纷纷在我国投资设厂,如医疗器械行业三大巨头——西门子、通用、飞利浦均已在我国建厂,生产的产品销往国内外。飞利浦公司在我国主要做高端产品,在国内销到西藏、云南、新疆等地。西门子公司在我国的定位是弥补中、低端市场。通用电气公司以我国为基地,将其产品推向全球。可以看出,从产品上,跨国集团已经垄断了中国高、中、低端市场,几乎涵盖医疗领域所有常用医疗器械,触角涉及边远地区。因此,跨国集团在我国生产与直接进口医疗器械构成了激烈竞争,影响医疗器械的进口。

    加工贸易造成不平衡

    多年来,我国鼓励医疗器械原始设备生产商(OEM)/原始设计制造商(ODM)的生产经营,因为这有利于加速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引进国外技术、发展自有品牌的进程,也有利于为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及技术销往国外创造环境。但是,由于我国医疗器械加工贸易明显增长,以2006年计,进料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几乎占到我国医疗器械总出口的42%强,因此加工贸易是造成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以实际出口值计算,有选择地对加工贸易进行调整,以达到医疗器械的贸易平衡,也是扩大医疗器械进口的主要方法之一。

    国内外管理存在差异

    由于医疗器械属于特殊管理商品,从定义、生产管理到市场准入及监管,世界各国不尽相同,导致医疗器械的注册及管理费用较大,承担的医疗风险巨大。例如,我国对医疗器械的管理与美国相同,即要求进行临床试验,而这与欧盟的管理方式不同,因此欧盟要求我国按欧盟的做法取消临床试验。但是,我国对医疗器械的定义与分类和欧盟接近,又不同于美国。

    关税影响有所减弱

    我国医疗器械大部分的海关关税为17%,B超类产品为35%,个别产品,如针、注射器税率为50%。鉴于医疗器械属于特殊管理商品的范畴,关税的管理对于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要性已经减弱。一些产品的进口关税下调确实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因此,可以根据我国医疗器械的产业布局有区别地进行调整。


    【建议】

    宏观调整维护贸易平衡

    鉴于医疗器械产品进出口贸易和国内产业的特点,以及国际上对我国医疗器械进口的反应和要求,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多部门跨领域地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加大对加工贸易品种的选择和调整,对于扩大适合于我国的医疗产品进口、达到贸易平衡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进出口平衡,已利用多种渠道优化进口条件,创造各种平台扩大进口。诸如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增加进口,尤其是能源和原材料、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以及功能技术的进口,取消多种产品的出口自动许可管理,放宽一些产品的进口经营权,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的种类等。

    面对我国整体进出口贸易的不平衡状态,一些发达国家也提出了希望增加医疗器械对我国出口的各种要求,包括要求取消医疗器械产品的关税;要求我国医疗器械注册法规和注册程序透明化、更加便利,如临床试验方面趋近欧盟/CE标准等;希望我国现行的定价机制和体系具有一个可预测性强和效率更高的系统;希望加强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规范市场、加强相应管理机制等等。

    关税完全取消对国内行业具有一定冲击,尤其是技术含量中等的领域。但是,因进口产品价格明显高于国内产品,产品的选择由市场决定,关税影响因素相对较小。因此,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医疗器械各品种具体情况掌握的条件下,在国内可替代商品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可适当降低部分产品的关税,以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医疗条件,促进扩大进口。

    扩大进口的国内抑制因素主要来自于市场。因国内大城市已趋近饱和,中小城市只有在经济发达的同时,才能扩大对高端医疗器械的需求。因此,面对中小城市,面对广大农村市场,扩大价格低廉、质量过硬的医疗器械进口,具有一定意义。

    加强指导规范医械市场

    行业组织应将出口服务的指导方针和工作内容扩大至为进口提供服务。如制定医疗器械进口指南,将我国医疗器械的法律与法规、注册程序,以及如何进入我国市场介绍给国外企业。行业组织要建立医疗器械大宗进口商品的监测体系,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做出调整。如果突破进口警戒线,行业组织可以提请政府实施反倾销调查。

    设立医疗器械促进进口发展基金,维护贸易平衡,用于进口服务促进工作。设立医疗器械进口信息平台,重点解决医疗器械进口报关价格与医院使用价格的监管体系,医保商会对医疗器械的报关企业及报关价格实施备案机制,监控终流向及价格,向有关部门报告。

    有关行业组织应加强与国内医疗器械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协助有关部门整顿和规范医疗器械市场秩序,减少流通环节。同时,应促使医疗器械产品定价机制更加透明化、规范化,以利于降低医疗成本,扩大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