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鼻导管法高频喷射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

鼻导管法高频喷射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

文章来源:作者:于财,尹桂英发布日期:2011-03-12浏览次数:56158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呼衰)是内科、儿科常见的危重症,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至关重要,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是治疗呼衰重要的措施。我院于2000年1月~2007年10月应用高频喷射呼吸机辅助通气(HFJ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173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7年10月我院收治有自主呼吸的急性呼衰患者173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男98例,女75例;年龄≤1岁13例,年龄1~13岁59例,14~65岁86例,65~80岁15例。Ⅰ型呼衰122例,Ⅱ型呼衰51例。呼衰原因:重症肺炎43例,重症哮喘16例,肺结核5例,气胸7例,胸腔积液45例,脑血管病变25例,脑炎16例,脑外伤2例,电击1例,重症肌无力1例,呼吸道异物1例,败血症9例,癫痫持续状态1例,毒鼠强中毒1例。

1.2 方法 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应用高频喷射呼吸机辅助通气。工作参数:(1)根据年龄、体重选择驱动压为0.01~0.14mPa;(2)通气频率80~120次/min,吸/呼比为1:(1~2);(3)氧浓度35%~50%;(4)给氧方式为经双鼻腔导管做高频通气给氧治疗;(5)用生理盐水2~3ml/h进行加温、湿化、吸痰。

1.3 疗效观察 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4、24h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观察紫绀、皮肤苍白的变化,呼吸困难、呼吸节律不规则的改善情况,监测血压、脉搏、神志改变等。并观察是否有气压伤、肺损伤、氧中毒、呼吸机依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副作用发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

  2 结果

   173例急性呼衰患者,经高频喷射辅助通气治疗后,152例紫绀或皮肤苍白于30min~1h内消失并转红润,呼吸困难、呼吸节律不规则甚至点头样呼吸均明显改善,逐渐恢复正常呼吸,经高频喷射通气 (HFJV)治愈152例。 在HFJV治愈152例患者中,118例Ⅰ型呼衰患者血气分析PaO2明显上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aCO2改变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P>0.05);44例Ⅱ型呼衰患者经HFJV治疗后,血气分析PaO2明显上升(P<0.01),PaCO2明显下降至正常(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血气分析PaO2通气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PaCO2通气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在Ⅰ型呼吸衰竭中PaCO2通气前后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愈152例,无不良反应发生。 5例患者有轻度腹胀,未经特殊处理,不影响疗效;所有经HFJV治疗患者均无气压伤、肺损伤、氧中毒、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依赖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是内科、儿科常见危重症,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至关重要。随着现代呼吸生理学和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精良的传感器和电脑的使用,传统呼吸机的性能和质量已有不断改进和提高,但其应用于临床必须建立人工气道。且有下呼吸道感染、不能有效排出呼吸道分泌物、特别是清醒患儿早期应用受到限制等缺点,甚至有气压伤、肺损伤、肺不张等副作用发生。 HFJV是以比解剖无效腔量小的潮气量、极快的呼吸频率,通过开放式针座与呼吸道连接,在较低的气道平均压下,提供较快的通气和氧供,排出二氧化碳以维持良好的气体交换的一种机械通气,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内科、儿科危重症的呼吸支持治疗,为原发症可以治愈的患者提供了抢救时机。HFJV是开放式与呼吸道连接,不需人机同步; HFJV与鼻导管连接后应用,不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易于接受;潮气量小,气道压低,对心血管功能抑制较小,不易引起气压伤,更适用于儿科患者,特别是新生儿;国产高频喷射呼吸机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因可不经气管插管而直接从鼻导管机械通气,通气过程中吸痰不影响气体交换;技术条件要求不高,易于掌握;老年人经常患有肺气肿和肺大疱,常规正压需通气导致的血管抑制(如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血压、减少肝胃等主要脏器的血流灌注等)较年轻人明显,气压伤的发生率较高,老年人的呼吸道防御和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通气机相关肺炎,并因此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应用机器通气的时间也往往较年轻人长,脱机不易,若应用HFJV治疗,这些常规通气的并发症可明显减少;另外,应用HFJV时产生的自发性隐性呼气末正压改善氧合,避免肺泡萎陷从而阻止了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HFJV能有效治疗急性呼吸衰竭,且操作简捷、方便,无不良反应发生,不需气管插管,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重要的措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保国. 实用呼吸机治疗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0.

2 陆春梅,林娜.新生儿机械通气致肺损伤及其防护.右江医学,2005,33(2):195-196.

3 俞森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的新进展.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 20 (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