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业界动态 > 远程医疗如何缓解国人就医难?

远程医疗如何缓解国人就医难?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发布日期:2011-05-24浏览次数:52609

 给力产学研

  “明知看病难、看病贵,全国人民也要知难而进上‘协和’”。日前,当这句颇具黑色幽默色彩的玩笑话一经出现在网络上,竟赢得了一片认同声。

  客观地讲,这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做法,绝非国人非理性选择,乃是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使然。事实是,我国医疗条件比较好和医疗水平比较高的医院,基本上都位于中心城市。来自卫生部公布的数据表明,“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如此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许多疑难杂症也只有到这些大医院才可能治疗的现状。面对这一现实再心存一份对大医院医术的信赖心理,做出上述选择实在情理之中。而且做出如此选择的芸芸众生,并非只有中国人,由于医疗资源配置失衡已成为全球通病,各国人民都在无奈地涌进自己国家的“协和”治病疗伤。

  基于此,当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远程医疗技术和相关设备相继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问世,并迅速得到全球的热捧。作为人口世界之的中国,国情所迫,更是投入重金,引进、消化吸收继而国产化了该项技术和装备。然而10余年过去了,身负众望的远程医疗技术并未将人们带入让“协和”医生看病成为常态的佳境。上述黑色幽默的故事仍然每天都在重演。

  按照常理分析,远程医疗的运行机制几乎是针对医疗资源失衡顽症所找到的一剂药:他可以通过网络、图像和病理分析技术,将来自基层医院的患者多元信息传至国内医院,供那里的专家做出诊断,提出解决方案。甚至可以为家庭提供远程医疗援助。“让的医生随时为你提供帮助”,许多启动远程医疗系统的医疗单位都打出了这一提示词。显然这对于生活在远离中心城市的人们实在是一个福音。由此10年后当我们发现看病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观,当然对“基因高贵”的远程医疗普及抱有了更加迫切的期望。

  我们在分析影响远程医疗普及工作推进的要素时,往往陷入体制与经费的思维定势陷阱中,而忽视了两个重要原因:一是目前远程医疗设备本身的缺陷亦是导致远程医疗难以走入民间的重要原因。而这个问题正在成为影响远程医疗未来发展的瓶颈。

  我国知名的专家吴祈耀分析称,近10年来,我国对于搭建远程医疗网络平台投入强度与世界相比,并非居于弱位。但是目前正在应用的远程医疗装备70%为国外引进设备,但是这类设备均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难以为参加远程医疗会诊的医生们提供全视野高、分辨率高的病理切片图像。病理切片图像是医生做出准确诊断的依据,在此境况下,要求实现准确、高效的诊断,实在有些难为医学专家们了。

  其二则是设备使用培训工作难度较大。由于远程医疗体系属于高端机电一体化设备,对其操作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其使用效率。为此,培训将成为有效使用该系统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医疗资源总体紧缺的现实下,再抽出人员离岗培训实在勉为其难,因此也成为许多医院领导不愿意使用这一体系的原因。

  为此,邓玉林等学者建议称,应尽快选择质高价低的国产远程医疗设备实现对现在设备的更新换代,让远程医疗体系真正成为改善国人就医难的助手。

  据了解,这些专家的建议源于他们对目前由“北京优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纳科技)研发的一套远程医疗系统的了解。该系统的主要研发者具有在美国和日本的求学工作经历,将美国高度重视软件的算法优化理念和日本对半导体器件精密制造技术有机应用于远程医疗体系的研发中,从而研制出国际的远程医疗体系。不仅可以为远程诊断提供国际上好的病理切片,而且可以在线完成快捷的操作培训。

  “我们的设备无论在功能、质量和价格上都明显优于国外同类产品,但是我们产品的问世却没有产生‘乐凯效应’”。该系统的主要研发者、优纳科技董事长郑众喜博士坦言,他们进行远程医疗系统的研发和将这一系统推向国家远程医疗体系所用时间均等,而后者却收效甚微。“因为我们不是有关部门选定的产品”。

  由此可以看出,国产远程医疗系统完全有能力扛起缓解医疗资源短缺的重任,关键是这个铁肩必须长在巨人的肩膀上。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