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市场分析 > “网络问诊”陷阱多折射医疗资源紧缺

“网络问诊”陷阱多折射医疗资源紧缺

文章来源:新华社发布日期:2013-04-24浏览次数:28815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许多医疗机构通过“网上门诊”为患者提供医疗咨询或在线治疗。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网络医疗纠纷,专家表示,“网上看病”陷阱多,雾里看花需谨慎。 
        揭开“在线医生”的真实面目

        今年年初,青海省西宁市民刘先生因患皮肤病,在网上搜索到一家皮肤病专科医院的主页。在该医院主页“在线咨询专家”的建议下,刘先生购买了上千元的药物。一个多月过去了,刘先生的皮肤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那家所谓的“国际医疗机构”已“人去网空”,刘先生这才意识到被骗。 
        青海省人民医院急救科医师樊建林告诉记者,现在网络上有许多健康网站,通过设立“专家在线咨询”与患者建立联系后便向患者推销药品、医院,其宣传的药品和治疗技术往往无所不能。然而这些网站大多没有在卫生部官方网站上注册,所推销的医疗药品、器械等质量没有保证。 
        业内人士透露,不少所谓“专家”的真实身份令人大跌眼镜,他们通常会招聘一些打字快的学生,经过简单培训,就直接“上岗”看病,对病情不了解就“百度”,摸不清情况就将病人病情严重化,推销药品,医院。 
        据“家庭医生在线”网络机构调查结果显示:34﹒2%的网民会向一些健康网站咨询病症。小到头疼脑热,大到肿瘤白血病。而一些所谓的“在线专家”未通过科学的诊断程序,仅通过简单交流就为患者开处方,究竟是治病还是要命?

网络看病火爆折射医疗资源紧缺

        网民“悟悔”说:“去医院看病,挂号、检查、住院都要排队。有些病,真的是等不起啊!” 
        记者在青海省人民医院看到,不到9点,医院挂号窗口前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住院部加床挤满了楼道,甚至排到卫生间门口。 
        “医院门诊每日尚可勉强满足来自省内各地的患者,一旦需要入院治疗,医务资源紧缺便凸显出来。在这种形势下,网络看病自然受到了人们追捧。”樊建林说。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发平表示,在传统诊疗机构不能满足就诊需求的情况下,患者往往会“病急乱投医”,网络诊所就是抓住病患这一心理才有市场。 
        长期以来,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配不均,仅有的优质医疗资源也集中在大城市的少数大医院。在西部偏远省份,优质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更加明显。 
        “随着新医改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进,我们应该整合优质医疗资源,特别是加强乡镇、社区卫生院的建设,方便百姓看病。”孙发平说。 
        相信现代医学,加强辨别能力 
        樊建林告诉记者,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看病都强调“望闻问切”,仅靠症状描述无法辨别,小问题也可能隐藏着重大疾病,需经专业检查才能确诊。 
        2011年,曾轰动一时的上海复旦大学海归女博士于娟因乳腺癌去世。直接加速她生命走向尽头的就是通过网络听信了一名“杨神医”的饥饿抗癌法,导致其免疫机能丧失,终在一个月后撒手人寰。 
        “许多疾病尚未被国际医学所攻克,一些打着‘神医、’招牌的网络医疗骗子自然不可能是真的。”樊建林说。
樊建林表示,许多大型综合医院都配置了自己的医疗主页,免费向患者提供一些基本医疗咨询,但是绝不会推销医药用品。患者可以登录在卫生部注册过的医疗网站,网站通常配有医院电话,患者应拨打电话验其真伪。 
        “我国尚缺乏对网络诊疗相应的法律规制。网络医生资质缺乏核实认定,一旦发生问题,患者维权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孙发平说。
        孙发平说,加强对网络看病的法律制度建设迫在眉睫,现应及时公开有权威性的医疗网站信息,对于有网友举报的非法医疗网站应给予查处,这样才能在大限度内保障患者利益。 
        专家表示,切忌“病急乱投医”,应理性接受就诊方式、药品及疗法,以免耽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