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肠道息肉术中护理效果观察

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肠道息肉术中护理效果观察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5-05-08浏览次数:10992

         胃肠道息肉主要见于胃、大肠(结肠和直肠),可单个发生,也可以是几个或几十个甚至更多发生,少数是广基的,但是大多数有蒂。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儿童型息肉、腺瘤、家族性息肉、珀茨-杰格斯二氏综合征。采取的治疗方法包括高频电凝切除术、活检钳除法、分期分批摘除法、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其中高频电凝切除术包括高频电凝灼除法、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笔者主要分析护理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肠道息肉术中的作用,现将具体内容阐述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例患者均为我科2012年8月~2013年1 2月期间进行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胃肠道息肉术患者,年龄19~80岁,平均(48±9.8)岁。胃息肉48例,结肠息肉52例,直肠息肉100例。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患者需要提前办理入院手续,检查出血凝血机制是否完善;检查肝功能是否完好;心电图描记等。胃和十二指肠有息肉患者需要术前禁食12 h;大肠息肉患者术前进食无渣半流质饮食3 d,手术当天早晨5时开始服硫酸镁30~50 ml,1 h后饮大量水进行肠道清洁。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消除患者过度紧张、焦虑、恐惧心情。

1.2.2手术护理:根据息肉的具体位置、大小、外形等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体位,通常取左侧卧位;将一次性电极片平整贴于患者左小腿外侧;发现息肉后,充分确认其位置、形态和大小,必须进行反复冲洗(有益于息肉电凝电切操作);吸净胃肠腔内(大肠息肉)的气体,必要时可置换空气,避免易燃气体在通电时发生爆炸;在息肉底部逐渐拉紧套圈,避免用力过度而导致勒断蒂部而出血;拉紧套圈后,息肉顶端变为紫色(血流阻断所致),此时需要启动高频电源,打开脚踏开关,先电凝后电切;手术中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其中轻度出血可自行停止,中度出血需要及时行内镜下止血,大出血者,必须进行外科手术控制出血。

         1.2.3术后护理:如果出现轻度反跳痛〖JP+1〗或局限性腹痛时,可能会伤及浆膜而导致局限性腹膜炎,应禁止进食食物,同时进行补液和给予抗生素,通常4天左右后将会;息肉切除后需要留院观察生命体征,观察腹痛、腹胀以及便血等情况;手术后禁食6小时,同时要卧床休息;6小时后若无异常,可进食流质食物或半流质食物;有较大息肉、无蒂息肉或凝固范围较大者,保证3~4天的休息和3~4天适量的室内活动;14天内防止过量体力活动;术后3天常规止血、预防感染;伴有高血压或动脉硬化者应服降压药,避免术后出血;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预防出血;术后要定期复查,复查时间可根据病理结果决定;一般短3个月,长12个月(增生性息肉复查时间可适当延时,绒毛状息肉复查时间为3~6个月)。
 

         2结果
 

         胃肠道息肉切除200例,其中术中出血3例,非大出血,仅仅是偶有渗血,在注吸气或注入冷水后基本止血;也可用去甲肾上腺素喷洒止血;出现术后并发症4例,迟发性出血1例,肠壁亚穿孔1例。
 

         3讨论
 

         胃肠道息肉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为癌前病变,不同病理类型的胃肠道息肉癌变率也不同。为防止该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往往需要进行手术。消化道息肉的手术切除方式较多,包括高频电凝切除术、活检钳除法、分期分批摘除法、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金属圈套法、冷冻治疗法等。本研究主要介绍高频电凝电切术,此方法是内镜治疗消化道〖JP2〗息肉的主要方法,具有可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息肉整体切除、预防恶变、治疗息肉等功能,也因此在临床上比较常用。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息肉,因其具有简单、痛苦少、有效安全以及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已成为消化道息肉的主要手术方法[1],然而此方法也同时存在热凝固效应高、易引起组织粘连、对组织损伤大和引起胃肠出血以及穿孔的缺点[2]。笔者认为,在护理工作中认真科学地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以及术后的护理可提高高频电凝切除消化道息肉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参考文献

         [1]朱凤兰.经大肠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213例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1 8(1):50.
 

         [2]张子其,周殿元,痛处福才,等.大肠息肉高频电切并发症及防治[J].中华消化杂志,1983,3(5):85.
 

         [收稿日期:2014-01-02编校: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