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行业资讯 > 重磅!国务院开会,2022年耗材集采方向正式确定!

重磅!国务院开会,2022年耗材集采方向正式确定!

文章来源:合壹汇医疗发布日期:2022-02-16浏览次数:162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负责人周健、国家卫生健康委药政司负责人王雪涛、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司负责人李茂忠介绍深化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此次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释放了多个2022年耗材集采的重要信号!

一、集采提速扩围

推动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并提速扩面;

省际联盟的招采品种越来越多是主流趋势。

提速扩面是常态化、制度化的应有之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品种提速。将指导地方根据临床需要,围绕大品种和常见病,查漏补缺进行推进,力争每个省份开展的省级集采品种能够达到100个以上,高值医用耗材能覆盖到5个品种

第二,集采覆盖领域的扩面。按照“一品一策”的原则对群众反映多、价格调整空间大的耗材品种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今年准备在骨科脊柱类耗材进行集中带量采购

第三,持续增效,扩大老百姓的受益面。在已经开展集采的品种,要逐步实行其他省份的跟进协同,使覆盖面能够迅速扩大到其他地区。

这些将来会不会纳入到国家集采?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比如说省际的局部招采探索成功,有可能其他省协同跟进,如果是达到了选优的目的,价格合理、临床满足了需要,不一定要国家组织集采了。

如果省际联盟探索了,但是竞争格局不充分,品种还不是很多,总量还不是很大,在探索机制成功的基础上,我们推进国家组织集采,使这种改革制度的效应迅速受益于全国,服务于临床。

二、推出种植牙地方联盟集采改革

针对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强调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高值医用耗材,国家医保局也给出了具体时间表。

骨科耗材方面:国家医保局去年对人工髋关节膝关节进行招采,去年在创伤类已有河南联盟开展了招采,今年进一步延伸到脊柱类耗材。

近日国家医保局将跟高值医用耗材联采办进行专题研究,广泛听取临床专家和企业的意见,争取上半年有一套初步的方案,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今年能够顺利进行开标。

药物球囊方面:去年国家医保局在江苏等一些地方开展了药物球囊的集采,今年要扩到全国,堵住价格虚高的空间。

种植牙方面:种植牙集采从去年初就开始部署,由四川组织省际联盟,研究种植牙体集采规程,现在方案基本成熟。

国家医保局广泛听取了临床、企业和各地意见,准备今年上半年力求能够推出一个地方集采的联盟改革。

三、不追求低价,确保降价不降质

集采中选高值医用耗材的质量安全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讨论的热点,将集采中选产品的质量监管作为药品监管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加强质量监管。

在集采中选高值医用耗材质量监管方面:将集采中选的冠脉支架、人工关节等产品列为2021年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治理的重点,监督企业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同时,部署对冠脉支架和人工关节等生产企业开展飞行检查。

开展国家集中采购药品的生产动态监测。工信部组织中标企业每月报送集采药品的生产、销售和库存数据,动态掌握生产的供应情况,及时分析研判,确保中标药品能够按照约定稳定供应。

在集采规则层面:针对特定的品种以及竞争格局来设置竞价规则。同时,要根据市场供应情况适度竞争。不追求低价,也坚决反对跑步竞价。不是特别锚定国际低价。

竞价规则上,要使各个主流产品和新产品都能够及时进入,有竞争的一席之地,同时产能也有稳定供应。

四、集采推动企业研发创新

集采以来医药行业议论多的话题就是改革可能影响到药企的创新性以及生产积极性。针对这个问题,陈金甫在吹风会上做了解答。

在制度体现上:带量采购、招采合一

原来医药采购的时候,只有价没有量,企业既要销售,还要跑量,以致于企业实行带金销售,增加了企业成本,也确实增加了企业运营的不确定性。只有通过带量采购、招采的竞争机制才能让企业在真正的市场条件下竞争。

在政策上:确保回款

为了解决医疗机构资金紧张问题,医保基金预付30%;同时,国家也在探索,招采平台上跟药品配送企业和药品供应企业直接结算,让平台服务于企业,减少运营成本。

此外,集采以来,部分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的研发费用逐步上升,有些头部企业的研发费用,从6%、10%上升到20%。一方面头部企业可以做仿制,另一方面头部企业要转向做创新。

对于部分企业来说,运用这种市场规则,能实现成本有效控制和优化以及质量创新,而对于不能适应这种改革的企业,则会优胜劣汰。

合壹汇医疗观点

“集采无禁区”。目前,我国高值耗材集采已经迈入第四个年头。在带量采购的竞争机制下,以往的市场规则已经被打破,企业需直接进行面对面的质量竞争和价格竞争。

行业竞争变得更加残酷,对于医疗器械企业来说,如何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找到新的生存法则,是现阶段首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