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委员会发表《关于巡察“回头看”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简称通报),强调对不降价耗材予以停用的问题。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办于1937年,前身为福建省立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也是闽南规模大的三甲综合医院。
通报提到,医院收入结构性调整力度有待加强,应梳理月、季、年度医务性收入占比、药占比、耗占比变化趋势,对影响医务性收入占比因素进行数据监测和分析总结,及时提出改进建议。
实行耗材预算定额管理,同耗占比一起纳入科室建设与发展目标责任年度考核进行管理,制定《医用耗材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组织高值耗材价格谈判,对不降价耗材予以停用,已停用4批高值耗材。
也就是说,不愿降价的高值耗材,将会被中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拉入“黑名单”。不仅是医院主动控费,国家也一直在对高值耗材进行重点管控,通过集采等手段降低其价格。
国家医保局早已明确表示,要形成全国医疗器械价格联动机制,实现“一省挂网、全国可采”。这意味着在耗材控费的大背景下,高值耗材的集采将会进一步扩围,价格也会继续下降。
对于不配合要求,不降价的企业,政府也会采取强硬措施,例如暂停挂网等,令其不得不主动降价。
4260种耗材,暂停挂网
与此同时,近日湖北省就发布通知,27家企业4260种高值耗材因拒绝降价被暂停挂网。
3月10日,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公布人工晶状体类和冠脉药物涂层球囊集中带量采购湖北非中选产品挂网价调整及暂停挂网的通知》(简称通知)。
据通知了解,此次被暂停挂网的4000多种产品基本都为人工晶状体类产品,冠脉药物涂层球囊类产品只有一家。
通知明确,对于中选企业之外类别相同、功能相近的非中选产品,按照二级目录限价进行调整。公示期内未确认价格默认未拒绝进行价格调整,逾期未进行申诉操作的,将暂停产品挂网。
在暂停产品挂网的27家企业中,爱博诺德、视达医疗、鑫诺康桥、新产业等国内眼科企业占大多数;爱尔康、博士伦等少数知名外企也在其中。
根据今年1月份京津冀“3+N”联盟人工晶体类医用耗材带量联动采购中选结果了解,随着联盟省份不断扩大,集中采购“以量换价”成效更加显著,人工晶体在去年平均降幅46.4%的基础上,再次降低16.91%。
毫无疑问,全国价格联动之下,不论是否中标,价格必须跟上降价趋势,否则只有一个结局。
人工晶体暂停挂网企业名单(部分产品):
医用耗材控费时代来临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对医用耗材进行控费,目前已经取得不小的成效。
在集采方面,2020年11月,国家高值耗材集采,冠脉支架从1.3万元直接“跳水”至700元,降幅高达93%。
2021年9月,第二批国家高值耗材集采,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价格分别从3.5万元和3.2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和5000元左右,平均降价82%。
在促进医院主动进行控费方面,卫健委发布《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0年版)》明确要求重点监控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
还大力推行DRG改革,于去年12月确定了全国18个DRG示范点,12个DIP示范点,和2个综合(DRG/DIP)示范点。
业内专家指出,大型医院中药品和耗材的成本约占总体的50%-55%。
在新的医保付费机制的激励和约束下,医院想要带来较好的效益,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必须主动主动降低药品耗材采购价格、控制医疗成本。
对于企业而言,耗材控费也是其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不降价,就会被市场抛弃。
保证质量的同时又要降低价格,同质化竞争更加激烈,创新力不够的中小企业更容易被市场淘汰,这也是所有医疗企业今后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