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市场分析 > 永远不会和医生「抢饭碗」?医疗AI进入下半场

永远不会和医生「抢饭碗」?医疗AI进入下半场

文章来源:健康界发布日期:2022-05-06浏览次数:38

「未来20年,医疗领域可能是被AI颠覆大的行业。」

李开复判断,在经历了新冠疫情后,无论病毒将如何变异,都可以确定——医疗行业将被AI重塑。

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让新药研发速度缩短至18个月,也可以完成医生90%的工作。

在「人」与「机器」的较量中,后者显然更具速度快、没情绪、错误少的优势。

不过,AI与现实中的医生并非是对立关系,因为疾病才是他们目前共同的敌人。

随着应用技术和场景的发散,可以让医生提升工作效率的AI,已经显得不再那么神秘。

医疗AI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下半场,未来它将不再比拼资本。

谁能将产品做到,或许谁才能脱颖而出。

后疫情时代的医疗AI

疫苗的发明,被称为人类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自1796年诞生第一剂天花疫苗以来,数百种疾病的疫苗,已经让几十亿人避免了病毒的侵害。

不过,疫苗的研发过程并不轻松,脑膜炎疫苗的研制和改进就花费了100多年的时间。

人工智能让人类看到了大幅缩短新药研发时间的可能。

2021年,AI药物研发公司英矽智能宣布其利用AI完成了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药研发。将新药研发周期缩短至18个月,成本相比传统新药降低了90%。

这在李开复眼中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李开复表示,AI将大幅提升药物的研发速度,降低研发成本,为患者提供更多价格在可承受范围内的药,帮助患者活得更健康、更长寿。

「科学家可以站在 AI 的肩膀上,参考系统给出的推断,排除错误选项,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研究。」李开复说。

数坤科技CEO马春娥在博鳌亚洲论坛中指出,当积累了足够多、更加复杂的病例,越了解医生的诊断思路,机器人也会越智能。医生利用机器人,将大大提高基层医院的诊断水平。

无处不在的医疗AI

有数据统计,2020年至2022年1月,共有25项AI医学影像产品拿到了药监局第三类医疗器械证书。

目前,获批上市的AI医学影像产品已经覆盖了脑部、骨骼、心肺等多个病种。从应用场景来看,医疗AI已经从各级医院逐渐渗透到了体检中心等大健康场景。

2021年10月,爱康集团与鹰瞳科技就联合发布了《两百万中国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

爱康集团董事长兼CEO张黎刚指出,通过人工智能等创新手段检查眼底情况能够及早发现重大疾病隐患,一些疾病虽不可逆转但及早发现可以延缓其进一步恶化。

慢病防控与AI的结合看似契合度很高。

2021年12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正式发布了第10版《全球糖尿病地图》。其中可以发现,2021年,20-79岁的成年人中有5.37亿糖尿病患者,但预计全球有2.4亿人未被确诊。

在我国,约有7283万名患者尚未被确诊,比例高达51.7%。

另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为2.45亿,但知晓率仅为51.5%。

艾瑞咨询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从疾病负担上看,我国的心血管疾病与癌症负担重,且随着我国人均期望寿命的延长与老龄化加剧,慢性呼吸疾病、糖尿病与肾病、肌肉骨骼失调等慢性疾病负担将会加重。此外,疫情的出现警示了众人传染病这一威胁。由此,针对各类慢性病、癌症与传染性疾病,自主研发创新药物、改善国人健康水平已成为制药的一大趋势。

艾瑞咨询认为,上市新药主要还是来自跨国创新药企,用AI技术服务我国药企、研发利国利民的新药,替换跨国药企药品市场的空间巨大。

数坤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毛新生也指出,在对基础性疾病的早筛、早防、早干预、早诊、早治等方面,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医疗科技也正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永远不会和医生抢饭碗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作用越来越重要。马春娥指出,人工智能可以完成医生90%的工作。

鹰瞳科技创始人张大磊曾在很多公开场合下强调,「鹰瞳科技不会和医生抢饭碗」。

张大磊对健康界表示,人类本身就特别善于使用工具,同时也在不断寻找更好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让一些人对此产生顾虑是非常正常的。而这实际上也会成为新工具不断完善的动力。

张大磊认为,不仅是医疗资源并不发达的三、四线城市需要AI技术进行辅助。的医疗机构其实对AI也有很大的需求,这种需求主要来自于工作效率的提升。

「医疗AI公司应该站在医生的立场上去解决他们的问题。」张大磊强调,「AI与医生不是对立的,疾病是大家共同的敌人。」

毛新生也认为,AI技术还没有到达强人工智能的阶段,还不能进行自我学习和进化。AI的优点仅限于算得快、不疲劳、没情绪。但目前它能起的作用还是辅助人类医生,而不是取代人类医生。

毛新生表示,就像今天智能手机会给你带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医疗AI也会给医生带来新的智能化的工作方式。

「AI并没有发展到科幻小说中无所不能的地步。现阶段,可以把AI理解为一个小孩,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张大磊说。

进入下半场

3月17日,拥有医疗AI第一股的鹰瞳科技发布2021年度业绩报告,通过大健康场景的不断扩展,鹰瞳科技实现了营收1.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2%,毛利率为61%。

尽管净利润仍然亏损,但是从财报透露的信息来看,医疗AI公司的商业化进程已经步入了收获期。

具体来看,鹰瞳科技2021年软件收入9694.4万,同比增长126%;硬件收入1638.7万,同比增长391%。其中,来自大健康场景的收入8040万,同比增长了241%。

在大健康场景下,鹰瞳科技已与超过40家保险公司、1100家视光门店以及250家零售药店进行合作,为其提供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

深耕眼科赛道,将商业路径不断扩展和下沉,是鹰瞳科技的选择。

另外一面,也有医疗AI公司开始了多元化发展的思路。

4月14日,数坤科技头颈CT血管造影图像辅助评估软件正式拿到了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这也是全球首张头颈CTA医疗AI三类证。

目前,数坤科技已经在心、脑、肺、腹多病种完成了产品布局,并已有11款产品获批上市,同时该公司还有37款产品处于在研阶段。

马春娥预计,未来结构性心脏病、心律不齐、心衰等心脏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孤独症等认知障碍、老年退行性疾病会成为下一个AI公司研发的重点。

艾瑞咨询指出,随着战线拉长,AI医疗的参与者不仅需要继续考虑融资问题,也要肩负起医疗与大健康从业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更要为自身产品质量的打磨、商业模式的打造投入深思。

「未来AI医疗参与企业的竞争,不是资本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较量。」艾瑞咨询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