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技术前沿 > 干细胞移植技术 | 老年性病的克星

干细胞移植技术 | 老年性病的克星

文章来源:健康界发布日期:2022-05-11浏览次数:31

法国的生物学家巴丰指出,哺乳动物的寿命约为生长期的5-7倍,通常称之为巴丰系数,或巴丰寿命系数。

然而,几千年来,人类为延缓衰老,战胜死亡,绞尽脑汁,但都未能达到科学界所推测的"巴丰系数"的寿命极限175岁。

但是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发现如果激活人体内休眠的干细胞,可以延缓人的分子水平衰老。可以想象,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发展,未来人类的寿命或有可能接近甚至是超过巴丰系数的极限!

老年人的克星:老年性疾病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势在必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减轻老年人的疾病困扰,控制那些伴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剧的疾病,例如:老年痴呆、帕金森、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糖尿病、慢性肾病、脑卒中后遗症等。

人类衰老的本质:干细胞减少

人类衰老的本质是:随着年龄增加,我们体内干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减少,活力会逐渐下降。在新生命刚刚出生时,干细胞数量非常充沛;到30岁左右时,干细胞的储存量只剩下出生时的一半;步入60岁以后,干细胞的数量更是明显减少。

干细胞广泛应用于衰老相关性疾病治疗

干细胞移植改善老年化衰弱症

老年衰弱综合征于2001年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Fried博士正式提出,是指老年人由于生理储备功能降低和多系统失调,从而使机体应激和保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下降,对应激事件的易感性增加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老年衰弱综合征会导致跌倒、残疾、住院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2018年治疗老化衰弱症的干细胞项目获得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创新研究资助。该疗法由美国生物制药公司 Longeveron LLC开发,属于间充质干细胞产品。

这款疗法的II期临床研究结果已经公布在国际期刊《老年学杂志》(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上。30名平均年龄为76岁的患者参加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接受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的患者的衰弱症典型特征出现了显著的改善,并且整个过程没有发生不良反应事件。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再生医学中心的Keith March表示,“据我所知,这是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来改善衰弱症的临床研究。静脉注射干细胞就好比输血,比局部细胞移植要简单直接。”

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

提起帕金森,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手会抖。很多网友也说,自己的爸妈拿筷子时手有时会哆嗦,会不会是得了帕金森病呢?

专家表示,手抖是帕金森病常见的症状,但帕金森病患者的手抖有自己的特征。患者常表现为拇指、食指搓丸样震颤,每秒4次~8次。如果有的老人左上肢先开始出现手抖,之后左下肢开始抖,然后右上肢开始抖,再到右下肢。出现类似蔓延的情况,要高度怀疑帕金森病的可能。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陈彪:大概有10%的老人会有帕金森的这种类似的抖。帕金森病人除了有抖以外,他还有其他的三个特征,比如说慢,那就是他的手的运动逐渐减缓,走路变慢。第二个就是僵,他的肢体活动的时候感到有一定的阻力变硬,当然到中期的病人可能会出现所谓的倒,跌倒。所以我们讲帕金森病人他应该有这四个特征:慢、抖、僵和倒。

临床上,除了慢、抖、僵、倒这四个运动症状外,帕金森病还有非运动症状,包括焦虑抑郁、嗅觉减退、夜间惊叫及拳打脚踢、便秘等情况。

还有一系列的其他植物神经的这些表现,比如说口水多啊,比如说出汗,很容易出汗,甚至小便有时候尿频尿急,甚至有些症状呢可以在病人的抖慢僵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上升,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7%,预计到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将激增至500万人左右。

目前临床上治疗帕金森的主要方法为药物和手术,主要是通过提高脑内纹状体多巴胺水平来达到治疗作用。早期多巴胺药物能很好控制症状,但随着时间推移,药物也会出现脱靶效应,逐渐失去疗效,同时还会产生一定副作用,包括神经症状和运动障碍。

干细胞技术,让帕金森病不再可“帕”

近年来,干细胞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干细胞在再生医学、建立疾病模型及药物筛选等领域逐渐显示出其巨大应用价值。由于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并且在损伤组织内进行神经再生与修复,为帕金森病干预带来了曙光。

到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开展了干细胞调节帕金森病的临床实验,且都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效果,让我们一起看看!

【案例一】

2020年,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NEJM》的一篇文章便证实移植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中脑多巴胺能祖细胞能有效改善帕金森。在研究中,一位已经忍受帕金森10年的患者接受了2次细胞移植手术,时间间隔为6个月,分别植入了左半球和右半球壳核中,每次移植剂量为400万个细胞。

指示的时间点在基底神经节水平的轴向氟18-L-二羟基苯丙氨酸(18F-DOPA)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图像

植入后6个月的MRI和之后随访的检查都显示,手术区域附近的T2加权信号强度增加更为显著,在白质为显著。此外,更为令人惊喜的是,在干细胞移植2年后,患者依然没有观察到类似于术前的运动障碍,运动评估和症状评分都得到了很大改善。

干细胞移植改善阿尔兹海默症

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病理机制复杂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也是一种较为常见老年性疾病,直接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虽然现在药物可以在早期起到延缓疾病发展的作用,但是却没有办法进一步遏制阿尔兹海默症的进一步恶化。

人在进入中年后,脑神经细胞逐渐减少,25岁以后年减少约0.8%,到了70岁时脑神经只剩下55%。老年人往往由于神经细胞数量减少,脑神经功能减退,表现为记忆力变差、认知力减退、失眠和老年痴呆等。

由韩国生物技术公司NatureCell及Rbio共同经营的生物之星干细胞研究所宣布,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干细胞药物AstroStem获批在日本福冈三一诊所(TrinityClinic Fukuoka)商业化使用。2018年4月12日起,该诊所可开始使用干细胞药物治疗阿尔兹海默症。这是一种静脉注射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也是一类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疾病,其实急性心肌梗死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说的急性心梗,是一种临床上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多由于心血管持续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通常伴有胸骨后疼痛、胸闷等症状,甚至可能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症状。

目前,常用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手段仍为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数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为常见,但是有研究表明,直接PCI开通梗死的血管有5-50%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不同程度的损伤,15%急诊的PCI术后无复流。而近年来传统的药物治疗联合干细胞进行治疗急性心梗也开辟了新的治疗思路。

在2019年上海中医药发表的新文献当中将我国传统的中药与新技术干细胞相结合,进行了心肌梗死的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传统的中药冠心丹参方的使用后,再加上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注射,显著的减少了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虽然现为动物实验,但是这无疑也是为以后传统中药联合干细胞的使用建立了新的治疗模式。

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均已经开展了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当中的临床研究,并已通过干细胞备案项目。

干细胞移植治疗膝骨关节炎

2014年,韩国学者研究团队招募了18名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并将自体脂肪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注入膝盖。I期研究包括三个剂量递增队列,每组三名患者。II期研究包括9名接受高剂量的患者。随访半年后发现,关节腔内干细胞注射不会导致明显副反应,并且能够观察到明显的软骨再生。

干细胞:老年病的克星

衰老(senescence)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伴随着机体功能的下降,对环境的应激能力和适应能力也相应减弱。衰老过程是各种类型的干细胞无法再继续补充与分化成生物体的组织细胞,从而不能保持原有组织或器官的正常功能的结果。

抗衰老的目的不是增加寿命,而是对抗因为与外界的持续接触,包括呼吸、外界污染、放射线照射等因素不断的在人体体内产生的折寿因素,这些因素会导致一些老年性退行性疾病的产生,干细胞目前应用于包括神经系统疾病(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心脑血管疾病(心梗,脑出血等),骨科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等)等老年性疾病中,效果良好。关爱老年人,何不让干细胞助力老年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