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李兴旺教授:猴痘的流行趋势与诊治|CSID 2022

李兴旺教授:猴痘的流行趋势与诊治|CSID 2022

文章来源:医脉通发布日期:2022-08-24浏览次数:100

历史流行情况


1958年在野生猴群中发现,称“猴痘”,1970年在刚果发现一名9月龄男童感染猴痘病毒。此后主要在非洲中西部地区热带雨林地区的刚果、尼日利亚、利比利亚等国流行,散发为主。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动物 (包括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人接触患病动物感染,也可人-人传播。


2003年非洲以外地区发生疫情:猴痘病毒随着土拨鼠进入美国,出现81例猴痘病例,均为动物感染所致。2018-2021年非洲以外相继报告了12例与尼日利亚旅居相关病例。


2022年“走出非洲”的猴痘


➤5月7日英国报告1例有尼日利亚旅行史的猴痘病例。14日报告2例,与首例无关联。16日报告4例,均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与前期病例无关联。


➤至5月23日,欧美12国报告病例92例,基本为男性。似与西班牙和比利时举行的两场大规模派对有关。


➤欧美国家的大部分病例,无猴痘流行国家旅行史、可疑动物接触史。


➤7月22日,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报告16016例。23日WHO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截至2022.8.9,2022年猴痘全球病例报告数据


➤90个国家和地区报告29833例,11例死亡。


➤第31周(6217例) 较第30周(5213例)增19.3%。


➤其中非洲9国213例占0. 71%。


➤亚洲13例,占0.04%。


➤过去4周报告病例54.1%来自欧洲,44.6%来自美洲。


猴痘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

-此次疫情有限研究显示患者末次接触病毒到出现症状间隔7.6士1.8天,至皮疹出现间隔8.7士1.6天;2%病例可能超过21天。


➤发病早期

- 寒战、发热,体温多在38.5°C以上,可伴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


➤皮疹。

-发病后1-3天,首先出现在面部,渐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多呈离心性分布,数个到数千个不等。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水疱、脓疱到结痂几个阶段的变化,水疱和脓疱多为球形,直径约0.5-1厘米,质地较硬,可伴明显痒感和疼痛。



2022猴痘不典型病例较多


➤发热、疲劳、头痛、肌肉疼痛等全身症状减轻,比例下降。


➤皮疹不典型。

-仅表现为沿生殖器周围和/或肛门周围分布。

-可见不同阶段的皮疹。

-在发热、不适等全身症状出现之前即出现皮疹。


➤淋巴结肿大比例下降。


➤需住院治疗者<9%。


➤病死率明显隆低 (11/29833)。


-既往数据:西非分支1-3.3%,刚果盆地分 支10%。



猴痘的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


- 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升高,血小板正常或减少。


- 部分患者可出现转氨酶水平升高、血尿素氮水平降低、低蛋白血症等。


➤病原学检查


-核酸检测:采用核酸扩增检测方法在皮疹、疱液、痂皮、口咽或鼻咽分泌物等标本中可检测出猴痘病毒核酸。

(建议从不同位置或外观不同的病变处采集,每个病变处采集两份拭子)。


- 病毒培养:采集上述标本进行病毒培养可分离到猴痘病毒。病毒培养应当在三级及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


猴痘的诊断标准


➤ 疑似病例


-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者,同时具备以下流行病史中的任一项:


•发病前21天内有境外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居史;


•发病前21天内与猴痘病例有密切接触;


•发病前21天内接触过猴痘病毒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且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培养分离出猴痘病毒。


➤对符合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标准的病例,应在24小时内报告。


主要的鉴别诊断疾病


主要和水痘、带状疱瘆、单纯疱疹、梅毒麻疹、登革热等其它发热出疹性疾病鉴别,还要和皮肤细菌感染、疥疮、和药物过敏反应等鉴别。



猴痘的对症治疗


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 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体温高者,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C,子解热镇痛药退热,但要注意大量出汗引发虛脱;


-保持皮肤、口腔、眼及鼻等部位清洁及湿润,避免搔抓皮疹部位皮肤,以免继发感染;


-皮疹部位疼痛严重时可予镇痛药物;


-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


-出现角膜病变时,可应用滴眼液,辅以维生素A等治疗;


-出现脑炎时予镇静、脱水降颅压、保护气道等治疗。


➤心理支持治疗。


治疗猴痘的药物


国外批准的可用于猴痘治疗的药物:Tecovirimat, Brincidofovir, Cidofovir,Vaccinia,Immune,Globulin,Intravenous。


适用人群:


➤患有严重疾病者(如需要住院治疗的疾病);


➤可能发展至重症的高风险人群:


- 免疫功能低下者 (HIV、白血病、恶性肿瘤、实体器官移植,放化疗、抗代谢药、大剂量皮质类固醇等);


- 儿童(尤其是<8岁)及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 患有皮肤病者(如湿疹烧伤、脓疱疮、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牛皮癣);


-伴有并发症患者(如继发皮肤细菌感染;严重呕吐腹泻或脱水等);


-累及特殊部位患者(如眼、口、生殖器或肛门)。


做好医院感染的防控


➤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安置在隔离病房。


➤疑似病例单间隔离。


➤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采取接触预防、飞沫预防措施,佩戴一次性乳胶手套、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一次性隔离衣等同时做好手卫生。


➤对患者的分泌物、粪便及血液污染物等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结语


➤原非流行国家报告病例数及受累国家/地区数量仍在持续增加,其中部分欧洲国家增长趋缓,美国仍在快速增长。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累及男男性行为人群。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MPXV似乎进化至更易于人-人间的传播。


➤人口免疫力低(曾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其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


➤我国存在输入风险,但短期内造成爆发流行的概率不大。


➤了解猴痘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时发现输入病例。


➤我国应加强猴痘及其它可能输入的传染病的研究,提高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