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体会

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体会

文章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发布日期:2011-04-09浏览次数:54906

摘要】  目的了解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符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标准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5例行颅内支架植入术。其中颈内动脉狭窄4例,椎动脉狭窄5例,同时伴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狭窄4例,同时伴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颈内动脉植入支架12个,椎动脉植入支架8个,大脑中动脉植入支架1个,2例在植入支架时同时使用保护伞。结果所有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后血管狭窄<20%。术后发生颈动脉窦反应3例,失语1例,随访3个月,无血管再狭窄表现。结论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安全、能改善血流,降低卒中发生率。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根据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性抽样调查报告,2004~2005年期间,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病死率高的疾病[1],缺血性卒中占所有类型卒中的85%左右,是发达国家的第3位死亡原因和成年人残疾的第1位原因[2]。目前治疗方法仍以药物干预为主。近年来开展的血管内支架植  入术为颅内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卒中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近  期疗效好。我科于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1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效  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51~ 80岁,平均72岁。一侧肢体无力伴语言不流利8例,反复眩晕6例,晕厥1例。15例均有高血压病,3例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高脂血症。
  1.2入选病例标准全组病例行经颅多普勒检查提示颅内血管供血不足,颈部血管彩超提  示动脉粥样硬化改变,颈动脉狭窄并有斑块,颈动脉和(或)椎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全脑血管  造影均显示欲植入支架的血管狭窄程度≥50%。其中颈内动脉狭窄4例,椎动脉狭窄5例,同时伴颈内动脉及椎动脉狭窄4例,同时伴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
  1.3方法术前3天开始给予口服氯吡格雷75mg/d,肠溶阿司匹林片0.1g/d,术前1h静脉滴注尼莫地平。以2%利多卡因局麻后采用改良的Seldinger穿刺技术穿刺右股动脉成功后注入8F动脉鞘,再静脉注射肝素3 000IU,将引导管送至动脉狭窄处,根据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将预选的支架送至动脉狭窄部位并小心释放。术后常规监护心率、血压,并观察神经功能变化。3~4h后,拔除动脉鞘并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术后终身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片0.1g/d,氯吡格雷75mg/d,服用12个月。
  2结果
  15例患者共成功1次性植入支架21个,其中颈内动脉植入支架12个,椎动脉植入支架8个,大脑中动脉植入支架1个。共植入保护伞2个,成功率为。所有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后即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术显示,血管狭窄程度<20%。术后发生颈动脉窦反应3例,失语1例。术中无出血、血管破裂,术后无昏迷、抽搐、过度灌注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行经颅多普勒及颈动脉彩超检查未发现血管再狭窄血流改变,无新发脑梗塞症状。8例肢体无力、言语障碍患者功能进一步恢复,6例眩晕患者症状消失,1例晕厥患者没再复发。
  3讨论
  3.1危险因素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病死率及致残率高的疾病,多由脑血管狭窄及闭塞性病变引起。动脉狭窄既可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又可因斑块脱落引起远端血管的栓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据文献报道大约20%缺血性脑卒中为颈动脉狭窄所致[3],对于重度狭窄患者传统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病情的发展,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一直被视为该类病人治疗的重要方法,但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支架植入术以其微创、安全、近期并发症少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病人所接受。
  3.2血管内支架植入术作用机制支架植入后,其发生作用的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紧贴血管内壁的支架将硬化的斑块固定于支架与血管内壁之间,防止斑块脱落造成栓塞。第二,狭窄的管腔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张,脑血流增多,缓解缺血症状。第三,延缓卒中时间使机体有更多的时间余地形成侧支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