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浅谈临床合理用血及血液替代品

浅谈临床合理用血及血液替代品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3-06-07浏览次数:27909

作者:张玮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2医院,保定,071000

  【摘要】临床合理用血,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浪费,并且减少患者感染病毒的风险。临床合理用血应包括合理输血、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越来越多的生物技术制品已成为血液可能的替代品。
  【关键词】合理用血;成分输血;血液替代品

  众所周知,输血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近年来,各地区频频出现“血荒”现象,面临临床用血量居高不下,而血液采集量往往跟不上临床用血的增长速度,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市的血液供应一直比较紧张,我们不得不深思如何才能缓解?我认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血,使珍贵的血液用在真正需要的病人身上,同时努力研究血液替代品,才能使血液资源不再紧张。
  1 临床合理用血

  临床合理用血,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浪费,并且减少患者感染病毒的风险。临床合理用血应包括合理输血、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1]。以下为简单的几点介绍:
  1.1 合理输血 临床合理输血就是要做到只给真正需要输血的患者输血,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输血。
  1.1.1 临床医师的错误观念 随着无偿献血的普及和血液检查的逐步完善,一些病人和少部分医生放松了警惕,“营养血”、“人情血”、“安慰血”等血液滥用又有所增长,据报道不必要的输血在临床上已占到35~40%,有专家呼吁:血液不是药品或营养品,输血操作不当仍有传染疾病的风险。因此,临床医师要及时更新输血相关知识,转变错误的观念,合理输注血液,提高输血的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1.1.2 输血科人员素质的提高 2002年6月,国家卫生部颁发《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提出:“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2]。”输血科的工作已不再是原来血库简单的配发血,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现代输血知识,继续深入学习输血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指导临床更加合理的用血,使血液的浪费降到低。
  1.2 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就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什么成分就输给什么成分的输血方法。具有纯度高,疗效好;一血多用,节约血源;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副作用少,相对安全;稳定性好,便于保存;有效成分活性高等优点。以下为临床常用血液成分及主要适应症:

  红细胞制品:是由全血去除部分血浆制备而成,主要作用是补充红细胞,改善缺氧状态。其种类较多,主要有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年轻红细胞和辐照红细胞等。
  血小板制品:血小板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及时充足输注血小板是挽救生命垂危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3]。它主要用于治疗性血小板输注(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血小板减少;稀释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血浆制品:目前临床上血浆滥用的现象较为普遍,传统临床医师的错误观念主要有血浆可以补充蛋白、扩容、增强免疫力等,并且对血浆输注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重视不够。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血浆,血浆主要适用于严重肝病、凝血因子缺乏和重度烧伤病人[3]。血浆制品主要有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两种,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新鲜冰冻血浆中保存了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Ⅴ、Ⅷ的活性。对血浆蛋白过敏的患者,血容量正常的重症婴幼儿、年老衰弱的患者、慢性严重贫血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得输用血浆。
  冷沉淀: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低温(约2~4℃)解冻后沉淀的白色絮状物。冷沉淀主要含有丰富的Ⅷ因子、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结合蛋白以及因子ⅩⅢ[4]。其适应症为:血友病A及获得性因子Ⅷ缺乏症、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获得性纤维结合蛋白缺乏症、局部使用促进创口溃疡修复及DIC等的治疗。
  1.3 自身输血 自身输血是指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或回收手术野或创伤区无污染的血液,经保存和(或)处理后,当自身手术或紧急情况需要时再回输给患者的一种输血疗法[5]。其优点是可以避免感染外源性病毒的危险。依据血液采集及处理方式不同,可分为储存式、回收式和稀释式三种类型。由于自身输血在目前已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安全输血方法,开展自身输血的同时降低其较高的医疗费用是今后应着重解决的一个问题。
  2 血液替代品

  面对越来越多的血液紧张情况的出现,研究血液替代品对缓解这种局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尽管要想制备真正的“全血”代用品实际上根本不可能,但具有一定功能的血液成分替代品(可大致分为红细胞代用品、血小板代用品和血浆代用品)已有问市或已取得重大进展[6]。现在,越来越多的生物技术制品已成为血液可能的替代品,一些例子见表1

  研究血液替代品虽然耗时耗力,但却对缓解血源紧张和保障安全输血意义重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的去努力[8]。
  3 总结

  血液是一种高成本的珍贵资源,当临床做到合理用血,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浪费,使输血更加安全,更加科学,再加上新的生物技术的研究[9],更多血液替代品的问世,那么血液紧张将只是过去。
  【参考文献】
  [1] 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2000.

  [3] 霍俊梅,王巧莲,郑林平,等.成分输血中应注意的问题[J].全科护理, 2009,7(35):3249.

  [4] 乐爱平.全血及其血液成分的合理应用[J].江西医药,2010,45(3):277-279.

  [5] 胡丽华.检验与临床诊断输血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1:276.

  [6] 章金刚,倪道明.生物制品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 (5):349-351.

  [7] 杨劲.输血新技术[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5,28(2):176-179.

  [8] 任晓红,蒋涛.2003~2009年我院临床输血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8 (7):186.

  [9] 吴泓蔚,李豫英,周冬梅,等. 2005~2008成分输血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