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C反应蛋白和冠心病的关系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C反应蛋白和冠心病的关系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3-07-08浏览次数:26927

   作者:朱政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钢中心医院心内科,江西新余,338001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60例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类型及斑块形态,免疫比浊法测定其CRP水平,并与50例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作对照。结果 冠心病组颈动脉斑块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以软斑和混合斑为主;冠心病组血清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颈动脉混合斑、软斑患者的CRP水平明显高于硬斑、无斑块患者 (P均<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软斑和混合斑明显增多,且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有关。
  【关键词】 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C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往往伴随慢性炎症的过程。CRP是敏感的炎症标志物,对斑块形成、破裂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对6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双功能超声检查及血清CRP测定,并与同期住院的5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对比,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CRP与冠心病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冠心病组均为2008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病人,共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8.5岁。冠心病的诊断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诊断标准[1]。50例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6.7岁;两组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均排除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1.2 方法

  1.2.1 颈动脉检查方法 采用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高频探头L12-5进行检测。受检者取仰卧位,将探头置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先确定颈总动脉位置,然后将探头沿其走行方向逐渐向头部移动,沿血管走行分别显示纵断面,观察有无斑块以及斑块的部位和大小;根据斑块反射声波所表现的声学特点分为,(1)硬斑:斑块回声增强,伴有明显声影。(2)软斑:斑块突出于管腔内,呈均匀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不伴有声影;(3)混合斑:斑块呈强回声、等回声及弱或无回声混合存在,形态不规则,表面粗糙可有“壁龛”样影像。
  1.2.2 CRP的测定 受试者人院次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ml,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CRP。试剂购自北京利德曼生物化学技术公司。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CRP水平比较

  冠心病组CRP水平为(27.4±2.6)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7±2.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2.2 两组斑块情况的比较
  冠心病组颈动脉软斑和混合斑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分型及血清CRP比较

  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为四个亚组:无斑块组,硬斑块组,混合斑和软斑组。见表1。
  注:不同类型斑块组间两两比较: 无斑块组与硬斑块组:P >0.05;无斑块组与混合斑和软斑组: P<0.05;硬斑块组与混合斑和软斑组:P<0.05。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病变,主要累及体循环的大、中动脉。其基本的病理变化是内膜增厚和斑块形成。颈动脉和冠状动脉常同时受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二类,即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稳定性斑块脂质成分少,纤维成分多,甚至钙化,纤维帽厚,在超声上表现为高回声斑块即硬斑。不稳定性斑块指斑块内脂质中心较大或脂质中心靠近血管腔表面,纤维帽薄,在超声上表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斑块即软斑和混合斑。所以,硬斑炎性细胞少,性质稳定,不易破裂;软斑和混合斑易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本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以软斑和混合斑为主,说明冠心病的发生与颈动脉硬化性质有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并非单纯是脂类沉积过程,而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2]。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反应时相蛋白,由脂质分裂的白介素6转录所调控,可存在于动脉粥样斑块中[3]。CRP通常作为独特的炎症标记物来检测,可作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预后的独立判定指标。在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研究中炎症过程在动脉硬化病变中的潜在作用日益得到了重视。炎症细胞浸润,尤其是巨噬细胞与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伴有颈动脉硬化的冠心病患者,循环及局部的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都是升高的。CRP在颈动脉硬化的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可能为:作用于动脉内膜,使黏附分子大量分泌,诱导血管平滑肌硬化增生使动脉硬化斑块不断扩大,并使白细胞释放蛋白酶,血栓纤维帽破裂直接导致血栓形成。有研究发现机体血清CRP水平与斑块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CRP可反映炎症水平的高低,而CRP水平可以反应循环系统中炎性细胞因子的量及活性。CRP升高是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从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软斑和混合斑明显增多;颈动脉混合斑、软斑患者的CRP水平明显高于硬斑、无斑块患者,颈动脉无斑块患者和硬斑患者之间的CRP水平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血清CRP水平与颈动脉内膜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密切相关。早期进行CRP监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识别易损斑块和高危患者,及早进行干预治疗,有利于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
  【参考文献】
  [1] 陈国伟,顾菊康,陈灏珠.心血管病诊断标准治疗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22.

  [2] 姚光辉,余新,林旗才.颈动脉硬化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意义[J].疑难病杂志,2005,4(6):334-336.

  [3] 王鲁雁,孙宁玲.超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7): 49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