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分析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分析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3-07-15浏览次数:26877

   作者:夏晴 作者单位: 沭阳协和医院,江苏沭阳,2 2 3 6 0 0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血管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 年2 月到2011 年5 月确诊的老年心血管患者生命体征及各项检测指标,并给予相应处理。结果: 大部分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血压可保持在正常水平, 血糖、血脂也有所下降, 冠心病急性发作的次数显著减少, 延缓了病情的发展, 降低死亡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结合病史,密切监测血压血脂,正确诊断, 积极防治是治疗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患者,诊治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被称为“富贵病” 的“三高症”( 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脑血管疾病是威胁老年人生命的三大疾患( 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 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改变及饮食结构的调整,此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势头,特别是60 岁以上老年人中42% ~ 47% 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患有高血糖或高血脂。有50% 以上的脑血管意外由于三偏症状的产生使得生活不能自理。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高的头号杀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脑血管意外后幸存下来的患者77% 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2% 重残。因此老年人有关疾病的表现、发生原因、过程等都与年轻人有很大区别, 因此, 在诊断、用药方面都应区别对待。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 年2 月到2011 年5 月确诊的老年心血管患者110 例, 年龄大者为83 岁, 小者为60 岁, 男性62 例, 女性48 例, 冠心病54 例, 高血压61 例, 兼有慢性心衰者21 例, 合并血脂异常者86 例, 合并糖尿病者22 例, 退行性心瓣膜病变者4 例, 发生脑血栓者24 例。
  1.2 老年人心血管病的特点
  (1) 随着年龄的增长, 心血管系统各器官都呈现老年性改变, 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 并导致血流减慢。(2) 心脏结构也会改变, 主要是心肌淀粉样沉积, 并导致心室肌调节能力减退, 心排出量减少。(3) 瓣膜也会产生改变, 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使部分腔室的压力增高, 是心肌产生代偿性变化, 造成不良影响。(4) 老年人由于机体的老化, 常同时存在多种其他系统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相互影响, 一旦发生急性病变, 将导致严重后果。
  1.3 临床表现

  心血管疾病常有类似临床表现, 本组110 例患者的表现根据致病原因各有所侧重。
  1.3.1 冠心病 本组有54 例患者诊断有冠心病。临床症状多伴有心前区疼痛, 可放射至左手臂, 胸闷、心慌。病程较长, 反复发作。其中有21 例并发心肌梗死。其主要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 持续时间较长。
  1.3.2 高血压 本组有61 例患者有高血压, 收缩压高者达220mmHg, 舒张压高者达140mmHg。其中43 例患者有体重超标,19 例患者有高盐、搞脂肪饮食习惯,25 例患者有吸烟、饮酒史。32 例患者有家族高血压遗传病史。
  1.3.3 慢性心衰 慢性心衰多有慢性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发展而来, 本组有21 例患者有慢性心衰。患者多不同程度伴有头晕、心慌气短、可由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或伴有口吐白色泡沫痰, 听诊可有肺底湿罗音。
  1.3.4 退行性心瓣膜病 又称老年钙化性心瓣膜病, 发病率日益升高, 我国国内60 岁以上检出率为23%。本组4 例该病患者多有咳嗽、胸闷、气促等表现, 有2 例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 例患者听诊可闻及双肺湿性罗音,1 例可闻及心尖区收缩期杂音。
  1.3.5 脑血栓 心血管病变常可引起脑部血流改变或者脑部血管结构变化, 这都可直接导致脑血栓的发生。本组有24 例患者诊断有脑血栓。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无力、语言表述不清、偏瘫、偏盲、肢体感觉障碍, 部分伴有记忆力下降。
  1.4 辅助检查
  心血管疾病常用检查很多, 可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大致判断并予以检测。心电图常作为, 本组患者心电图结果示有53 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改变。28 例表现为心房纤颤,21 例表现为房性早搏,7 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传导阻滞。血液生化检查, 本组中有86 例患者出现血脂异常, 表现为TC、TG、LDL - C 高于正常值,HDL - C 低于正常值办法心梗的患者多有心肌酶学的改变。多次测量血糖并结合临床症状, 可诊断为糖尿病者22 例。胸片提示部分患者有心影增大, 主动脉段、肺动脉段膨隆等表现, 少数患者伴有肺部炎症改变。对有需要的患者予以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检查、胸部C T、冠脉造影等检查。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腔内血液反流, E F 值下降, 心脏指数降低, C T 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 冠脉造影多有梗阻。
  1.5 治疗

  1.5.1 心理疗法 老年人心血管病病程长, 反复发作, 诱发因素众多, 可使老年人常处于紧张状态, 担心疾病突发。应当给予良好的心理开导, 将疾病的可能诱发因素以及后果告知患者, 嘱患者保持心情愉悦,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是有效预防急性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1.5.2 药物治疗 老年人因为机体变化。消化系统功能的减退, 使药物吸收减少。老人血浆白蛋白的减少, 使药物分布发生改变, 且肝脏的退行性变使其解毒作用降低, 代谢减慢, 增加了。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 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影响。因此, 临床选用药物应严格注意。临床常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心绞痛, 初始剂量为5m g ,1d1 次。高血压患者常用药物为利尿剂、舒血管剂, 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酌情使用强心类药物。心血管病患者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 可酌情使用拜阿司匹林片, 睡前服用, 剂量为每天50mg。对于合并有血脂、血糖改变的患者应合理使用降脂降糖类药物。
  1.5.3 患者自身护理 患者应自己检测血糖、血压, 变化较大时应及时就医。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戒烟戒酒, 保持心态平衡, 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及情绪激动, 学会自我控制与保护。
  1.6 结果

  通过以上综合的治疗方法, 大部分心血管病患者的血压可保持在正常水平, 血糖、血脂也有所下降, 冠心病急性发作的次数显著减少, 延缓了病情的发展, 降低死亡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讨论

  现代医学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日新月异,如心导管检查技术、心脏外科手术、冠状动脉造影、PTCA、CCU 的组建、超声心动图、心血管病药物的发展、心脏起搏器、埋藏式复律除颤器的应用。血清胆固醇增高、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及缺少体力活动等被证明为高危因素,若进行干预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由于存在器官老化和退行性改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肺、肾等功能不全。所以临床上无论从治疗用药及护理防治都有其独特的一面。工作中应认真细致的观察病情变化,除常规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外,还应首先注重瞳孔的观察,因为大脑半球出血、动眼神经受到刺激,所以脑出血患者早期瞳孔较小。而脑疝患者因为患侧眼神经受压瞳孔散大; 桥脑出血患者,因血肿累及脑干内交感神经纤维,瞳孔呈持续针尖样大小; 在脑血栓形成和脑梗死患者中,瞳孔多数正常。其次老年脑血管病患者,消化与吸收的能力减弱,饮食不振,进食量少, 造成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并发症。同时卧床时间长,活动量减少,使胃肠蠕动减慢,排便肌群受疾病影响收缩力下降, 缺乏排便动力。焦虑、抑郁的精神状态和悲观恐惧心理,也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胃肠道消化液分泌减少,蠕动减弱。易发生便秘,饮食上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必要时应给口服缓泻药物。对脑出血患者,应注意有无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再者临床上应观察肢体瘫痪时间、部位和抽搐的是发作性还是进行性。发作性即瘫痪反复发作要采取治疗措施, 可能是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进行性则是瘫痪肢体进行性加重的表现; 若四肢强直性抽搐常提示有脑室出血的倾向。急性脑血管病时由于脑的供血障碍,造成脑水肿、高颅压、脑疝形成,使神经- 体液调节紊乱, 在短期内出现呼吸、循环、肾脏、代谢等各器官功能障碍,成为诱发或加重多器官功能障碍(MOF) 重要因素,多个器官衰竭可起到相加的损害作用。治疗上甘露醇是脑血管病急性期常用药之一,是降低颅内压安全有效的药物,需快速滴入体内。采取小量分次输入,以不超过125ml/ 次, 滴速10 ~ 15ml/min 为宜。临床上还可配合高渗盐水迅速降压,争取时间。老年脑血管病患者恢复期多数遗留瘫痪、失语等症状,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与锻炼,要有计划、定时、定量地加强瘫痪肢体的被动与主动活动与按摩,亦可配合针灸与理疗,以促进功能恢复。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饮食上有明显改变, 高脂高热量的饮食使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显著提高。与年轻人相比, 老年人机体有其特殊性, 而老年人之间又存在明显个体差异性,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 不可照抄照搬治疗原则, 而应当遵循个体化原则。本组110 例患者囊括了临床常见的老年人心血管疾病,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强心、利尿、舒血管药物的使用都应当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比如本组中有14 例患者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治疗上选用ACEI 和钙拮抗剂,2 组药物可以互相促进,ACEI 的舒血管作用可以改善钙拮抗剂引起的血液回流受阻, 并且可降低蛋白尿, 改善由于糖尿病导致的肾损害。老年人对药物敏感性升高, 因此剂量方面也应注意个体化。对于年纪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 一般从小剂量逐渐加量。患者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保护好自己, 避免诱发疾病的记性发作。
  【参考文献】
  [1] 毛焕元, 曹林生. 心脏病学[ M ] . 第2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29 ~ 1331.

  [2] 陈灏珠, 主译. 心脏病学[ M ] . 第5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75.

  [3] 任惠梅, 高媛. 浅谈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护理体会[ J ] . 长春医学,2006(3).

  [4] 吕斌. 如何有效防治心血管疾病[J]. 药物与人,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