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3-07-17浏览次数:26800

  作者:达列力汗 作者单位: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心内科,835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互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每日一次,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我院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2009年1月-2011年12月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每日一次口服治疗。结果:治疗后总胆固醇和结脂蛋白B比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随访三个月出院患者,总胆固醇,结脂蛋白B均有正常。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关键词】心肌梗死,降血脂药,治疗结果

  尽管随着溶栓冠状动脉介入等再灌注治疗的应用,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已经大幅度下降,但其仍是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进一步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
  自2005年揭示了他汀类药在降低血脂的同时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减少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近年一系列研究,大剂量用阿托伐他汀化疗可以显著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总胆固醇和结脂蛋白B,升高强化降脂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一、资料方法
  本院内科监护病房,2008年1月至12月收治资料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0例,平均年龄(30—70岁)男性518例,排除活动性肝炎及严重肝肾功能衰竭者。
  二、方法
  1、一般治疗 患者平均住院(10.17±1.93)d,住院期间给予40mg/d外均按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管紧张毒酶抑制剂B受体阻滞剂等口服药物治疗,抗凝药物常规给予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改良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和体重,戒除烟酒,规范治疗意义。根据患者出院时肝功能或血脂情况,将阿托伐他汀量调整为40mg/d或20mg/d其余口服药物出院后继续使用。患者出院后三个月返院进行随访。常规采血化验并进行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
  2、病史记录 既往高血压病史记为高血压病患者
  既往高脂血脂病史或入院后次日晨空腹侧定血脂水平判定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根据糖尿病和入院后血糖监测结果诊断为糖尿病患者。
  3、血脂测定 于入院后次日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送检中心常规方法测定各项指标,并于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患者返回医院空腹抽取静脉血,送检中心常规方法测定各项指标。
  4、肝功能测定 于入院后次日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送检中心常规方法,测定各项指标,并于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患者返回医院空腹抽取静脉血,送检中心常规方法测定各项指标。
  5、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 于入院后1、2日出院前及随访1个月时晨起抽取静脉血,送检中心常规方法测定:取入院后前两次的高值作为峰值进行分析。
  6、心肌酶学测 于入院后1—2日晨起抽取静脉血,常规方法,测定心肌酶学,取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I高值进行分析。
  三、结果
  1、一般情况,共入选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720例,平均年龄(30—70岁),男性518例,占75.3%,患者平均住院(10.17±1.82)d,其中吸烟384例,糖尿病276例,高血压321例,高血脂123例,患者接受溶栓治疗335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247例。
  2、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下降,其中LDL由(3.24±1.14)mmol/L,下降至出院时的(2.37±2.00)mmol/L,在随访3个月时,进一步下降到(1.42±0.78)mmol/L,各组间比较差平均有统计学意义。
  四、讨论
  大量研究证实,绝大多数的心肌梗死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溃,继而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使管腔闭塞导致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产生心肌梗死。不稳定粥样斑块的特征为纤维帽薄,脂质核大,炎症反应活跃,他汀类药物除了调脂之外,其稳定斑块,增强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血栓形成等作用。
  研究对所入选患者除常规抗血小板,抗聚、B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外,每日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治疗后载脂蛋白B比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
  近年来有人提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多为动脉硬化性性炎症引起,所以他汀药物独立于调脂以外的抗炎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可以减弱粒细胞内皮黏附。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和有三烃,并调节白细胞的黏附因子减少细胞因子的产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显著快速较低crp的水平,起到了尽早尽快的抗炎治疗目的。
  总之,心肌梗死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d强化,强化治疗能显著地降低血脂水平和炎症反应,定期检测肝功能根据转氨酶异常情况调整剂量,可确保其安全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血管病杂志,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8 第29卷 第10期 710—714页。
  [2]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病危险因素分析 2008年7月 第36卷 第7期 581页.

  [3]中华实用内科杂志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尿酸的变化验室 2009年 第18卷 第16期6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