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和治疗分析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和治疗分析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4-04-28浏览次数:18748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是较严重的妇科疾病,其机制为凝血和纤溶系统激活,抗凝系统被破坏,全身微血栓形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过量,凝血因子被消耗导致全身出血及微循环障碍。产科DIC发生率不高,但病情严重,主要诱因有羊水栓塞、妊高征、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及死胎。临床要做好及时防范诊断和治疗,笔者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治方法,提高患者治愈率,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38例DIC患者为A组,同时选取与A组临床症状对应的未发生DIC的产妇38例为B组。A组年龄20~40岁,平均281岁,孕周在28~37周之间30例,低于28周、高于37周各4例。其中初产妇16例,经产妇22例。发病诱因归纳如下:羊水栓塞7例,妊高征14例,前置胎盘5例,产后出血8例,胎盘早剥2例,死胎2例。B组与A组年龄、孕周及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DIC患者的诊断包括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临床诊断要及时,确保早发现、早治疗。临床诊断依据为患者具有多发性出血现象,诊疗过程中有不凝血倾向或凝血时间较长。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小板计数<100×109/L,或进行性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或延长>3s;纤维蛋白原(FDP)含量<15g/L;3P实验阳性[1]。 
       1.3 方法:对接收的38例患者输入冷冻血浆18例,输入纤维蛋白原2例,输入全血31例,输入血小板8例,肝素治疗35例;子宫切除5例,子宫改良缝扎术4例。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及时进行相关治疗,如清宫、降压、抗休克、排除死胎等治疗。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测PT、APTT、FDP和3P阳性实验指标,分析病情,并进行术前风险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凝血及纤溶水平检测:两组病例实验室检测PT、APTT、FDP指标,并进行3P阳性检测,其中3P检验采用计数资料χ2检验,检测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DIC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都显著高于未发生DIC的产妇,且DIC患者的3P实验全部为阳性,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为DIC的诊断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 
       2.2 治疗效果:经过及时诊治,DIC患者抢救成功36例,孕妇死亡2例,治愈出院率947%;发生死胎2例,死产1例,子宫切除5例,子宫改良缝扎术4例。 
       3 讨论根据临床研究及已有文献报道,产科DIC的诱发因素主要有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症、胎盘不正、羊水栓塞以及死胎等多种因素[2]。DIC的诊断主要是临床诊断,这为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要结合实验室PT、FDP及3P阳性试验确诊。产科DIC的治疗常以抗凝和替代治为基础,同时给予抗凝和补充凝血因子等综合治疗[3],抗纤溶的治疗要慎重。笔者通过对38例产科DIC患者病例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及时观察患者多发性出血及血液凝集情况,及早治疗,同时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以确诊并做好风险评估,提高手术成功率。
       治疗主要采取抗凝等综合治疗,具体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治疗原发病,明确发病诱因,做好预防,对症治疗;补充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及电解质平衡;抗凝治疗,根据病情给予肝素等吉林医学2014年4月第35卷第11期 ·2405· 抗凝药;补充凝血因子冷冻血浆及纤维蛋白原等;做好术后监测;辅助心理疗法及保健。综上所述,产科DIC发病率较低,但是病情严重且风险高,临床必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全面分析患者发病原因及并发症情况,结合临床症状合理使用康凝胶及凝血药物,对症进行全面综合治疗,才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4 参考文献[1] LeviM.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J].CriticalCareMedicine,2007,35(9):2191.

       [2] 杨 芳,彭冬先,何援利.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2例临床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15(4):84.[3] 王 平.产科DIC56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3):42.

       [收稿日期:2013-12-17 编校: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