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情绪影响分析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情绪影响分析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4-08-30浏览次数:16008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不良的情绪状态往往导致病情的反复或恶化[1]。因此,笔者就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情绪的影响作用做具体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院诊治的 16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制订的冠心病的诊断标准。160例患者中,其中男82例,女78例,年龄 51~84岁,平均(66.3±4.8)岁。随机将1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病房卫生管理、饮食护理等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其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首先在患者入院后安排患者进行心理社会因素评估,了解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据此制订每个患者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告知患者冠心病通过合理控制血压、血脂、吸烟、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可有效控制病情的进展,因此对该病无需恐惧、焦虑与抑郁。并且在医疗保护制度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及检查结果。护士主动接近患者,进行有技巧的谈话,温和友善地缓解患者孤独的情绪。护士应保护患者的自尊心,使患者感到受人重视、受人尊敬,有独立人格,使患者感到得到了妥善的治疗、护理,增强对医院的信赖,增强恢复健康的信心。经常变换体位,做些轻微活动,使肌肉放松,消除紧张情绪。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了解周围环境,了解对自己的治疗和护理计划。 
        1.3评价标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 (SDS)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情绪状态进行对比分析。 SAS与SDS均满分为100分,轻度为53~62分,中度为63~ 72分,重度为72分以上。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均应用SPSS16.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焦虑:干预前两组患者在SAS评分无差异,经干预后,试验组的SAS评分显著下降,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抑郁:干预前两组患者在SDS评分无差异,经干预后,试验组的SDS评分显著下降(P<0.05),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讨论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是指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的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冠心病是目前的身心疾病,消极情绪引起机体神经功能亢进,引发心肌缺乏,诱导心律失常,进而产生心绞痛、冠心病等,如此恶性循环,导致患者病情反复、恶化。心理干预的开展首先需要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及医者仁心的情怀,在对患者进行社会心理状态的全面评估后,制订相应的心理干预办法。护士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应建立相互信任的和谐医患关系,通过与患者耐心、温和的交谈,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并为其分析病情及治疗计划,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眼神、表情表达对患者的支持与鼓励,使其有效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大程度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减少患者孤独、寂寞的情绪。并注意在护理工作中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方案。护士还可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指导其在生活中照顾患者、在感情上安慰患者,鼓励患者的亲友探视陪护,强化社会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友爱与关心,使患者在良好的心态中接受疾病的治疗。本研究中,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无显著改变,而应用心理干预的试验组在护理后SAS、SDS评分显著改善,提示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 
        4参考文献 
        [1]江辅珍.浅析冠心病负面情绪临床护理中的心理护理 [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9):4412.

        [收稿日期:2014-03-12编校: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