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2022CSH | 王黎教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2022CSH | 王黎教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文章来源:医脉通发布日期:2022-10-12浏览次数:75

DLBCL是一种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目前约40%的DLBCL患者无法通过R-CHOP一线化疗方案达到治好。无法治的DLBCL患者常伴有不良预后因素,如高龄、结外侵犯、双表达和双打击等。在R-CHOP方案基础上,研究者已探索了多种针对DLBCL的治疗方案,如R-CHOP+伊布替尼、R-CHOP+来那度胺、R-CHOP+硼替佐米、R-CHOP+依维莫司维持治疗等,但DLBCL的生物学异质性限制了这些方案在DLBCL患者中的临床获益。DLBCL患者的IPI评分、起病与累及部位、细胞起源、分子学特征等,均可以导致预后的不同。王黎教授表示,当全基因组测序等检查手段更为普及,生物学背景认知更加清晰时,DLBCL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将会变得可行,预后结局将会改善。


DLBCL的治疗进展


老年DLBCL患者的治疗进展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DLBCL老年患者不断增加。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新数据表明,包括DLBCL在内的NHL的发病年龄集中于65-74岁,此外,国内外各项数据也表明,该病的发病年龄逐渐递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团队2022年发表于Frontier in Immun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n=2445)表明,与年轻DLBCL患者相比,1140例>60岁DLBCL患者有疾病分期晚、ECOG差、LDH上升、结外累及率高、双表达比例高等特点,且PIM1、MYD88、BTG2、CD79B、TET2、BTG1等基因突变频率较高,预后较差。


对于DLBCL老年患者的治疗探索,Smart Start试验结果于2019年公布于BLOOD杂志。该研究探索了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伊布替尼(IR2)序贯IR2+CHOP方案在DLBCL老年患者中的疗效。该研究发现单纯IR2两周期治疗后,患者ORR便能达到86%。基于此,赵维莅教授团队探索了IR2方案在unfit/不能接受化疗的DLBCL老年患者中的疗效,该试验还在进行中,初步数据结果十分乐观。此外,赵维莅教授团队2020年在Clinical Epigenetics杂志上发表了一项评估西达本胺联合R-CHOP方案用于>60岁且IPI评分2-5分的初治DLBCL老年患者的试验结果。该研究共入组49例患者,中位年龄67岁,CR率达到86%,客观缓解率(ORR)达94%。与历史对照相比,该研究中双表达淋巴瘤(DEL)与非双表达DLBCL的PFS和OS无差异。王黎教授表示,从上述试验结果来看,西达本胺联合R-CHOP方案在老年DLBCL患者中有卓越疗效,尽管随访时间较短,但该联合方案能够改善DEL老年患者的PFS和OS;此外,西达本胺联合R-CHOP的全国多中心III期随机对照研究正在进行中,希望未来有更好的数据结果支持该方案用于DLBCL老年患者。


双表达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上述提及的双表达淋巴瘤(DEL)是DLBCL的一个亚型,伴有c-MYC和BCL-2蛋白共表达但不伴两者重排;2016年WHO将双表达作为了DLBCL的不良预后因素,未将其单独分类。多项研究证明,DEL患者接受R-CHOP方案后完全缓解(CR)率约为65%,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30%左右,5年总生存(OS)率为30-36%;而非双表达的DLBCL患者接受R-CHOP方案后CR率为84%,5年PFS率为65%,5年OS率为68%。从瑞金医院的数据来看,相较于非双表达DLBCL患者,DEL患者预后也较差。赵维莅教授团队2022年于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公布了一项基础研究数据,DEL患者的RNA-seq结果提示AP-1蛋白家族的表达上调。此外,在DEL的小鼠人源性组织异种移植(PDX)模型中,西达本胺联合化疗能特异性抑制AP-1蛋白家族的转录水平,从而发挥治疗作用。王黎教授表示,该基础研究的结果也进一步支持了西达本胺联合R-CHOP方案在老年DLBCL患者中的探索,也希望该方案能为DEL亚型患者带来更好的获益。


DLBCL的治疗


2018年新英格兰杂志提出DLBCL的4种遗传分型:1. MCD:同时存在MYD88L265P和CD79B突变;2. N1:NOTCH1突变;3. BN2:BCL6融合及NOTCH2突变;4. EZB:EZH2突变及BCL2易位。2021年新英格兰杂志的新综述通过lymphGen分类将DLBCL分为6个分型:EZB、S2、BN2、A53、N1、MCD,其中EZB和ST2分型的细胞起源多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样细胞,A53、N1、MCD分型的细胞起源多为活化B细胞(ABC)样细胞,BN2分型的细胞起源异质性较大。基于上述分型,DLBCL患者可针对性地选择药物,例如PHOENIX试验数据表明,MCD和N1分型的DLBCL能获益于BTK抑制剂。国内开展的Guidance-01临床研究,对比传统R-CHOP方案,探究R-CHOP联合不同药物方案(R-CHOP+X)在各亚型DLBCL患者中的疗效,该研究结果表明,R-CHOP+X方案和R-CHOP方案的CR率、1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87% vs 66%,96% vs 85%和93% vs 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MCD亚型和BN2亚型获益于BTK抑制剂。王黎教授表示,目前DLBCL的亚型分类促进了治疗的发展,而且为DLBCL患者带来了获益;DLBCL的亚型细分还在进一步探索中,有望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选择。


总结


王黎教授总结道,DLBCL是一组异质性强的侵袭性淋巴瘤,目前仍有40%的患者无法治;一系列针对R-CHOP方案的改良探索未能改善DLBCL患者群体的预后,提示DLBCL的治疗管理需要更为选择患者人群。目前,LymphGen分类为DLBCL的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新思路,希望未来有更多更好的分型方法,为DLBCL患者带来治疗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