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业界动态 > 聚焦山东 深化医改 守好齐鲁百姓健康

聚焦山东 深化医改 守好齐鲁百姓健康

文章来源:健康报发布日期:2023-07-29浏览次数:41
山东省是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双过亿”的省份。保障1亿多山东人民的健康,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也是实打实的工作与任务。山东省将“保障1亿多山东人民的健康”作为改革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出了一条符合省情实际,稳扎稳打、立足长远的医改之路。

  做好“规定动作”

  探索“自选动作”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马立新,是新一轮医改的亲历者、实践者、推动者。在她看来,山东医改大致可分成3个阶段。2009至2012年是山东医改立柱架梁阶段。马立新将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总结为“立足基层,打好基础,搭建制度框架”。按照医药卫生制度体系“四梁八柱”的建设目标,山东省政府密集出台相关指导文件,明确改革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在具体实践中,山东抓落实、抓督导、抓考核,着力扩大基本医保覆盖范围,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落实乡村医生各项政策,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省医药卫生体系、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得到改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2013至2017年是山东医改重点突破阶段。在这一阶段,山东重点围绕公立医院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针对性、突破性改革。2015年10月和2016年7月,山东先后全面推开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检验价格。其中,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更是提早谋划,比国家要求的提前一年多时间开始。其间,山东建立起全省统一、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更加规范,社会办医实现有序发展,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2018年至今是山东医改探索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阶段山东医改的主要任务是提质增效,推广经验,推动深化医改系统集成、落地见效。2022年、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名单中,青岛和潍坊两个城市入选,山东成为全国连续两年均有项目获批的两个省份之一。

  在马立新看来,在深化医改领域,国家医改的总体方向和总体要求是医改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山东医改大的特点,是在每个不同阶段都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的各项改革要求。无论哪个阶段,山东都对标国家标准和要求,将每一项“规定动作”的完成度放在改革任务的首位,同时也聚力探索有亮点、有特色的“自选动作”。

  “医改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改革讲求系统整合、城乡联动,强调的是系统性和协同性,通过建章立制将碎片化的政策串联起来,从而永葆改革持续性和长久力。”马立新表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一地、一城、一域系统突破,从而带动整体推进。山东将以项目为抓手,由点及线再到面,将改革政策系统集成化。山东在地级市里优中选优,选取有工作基础、有改革积极性并且符合医改发展方向的城市参与申报,要求确保三年时间内切实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模式。“青岛和潍坊具有各自地域特点,能够代表省内绝大部分城市水平。若这两个城市探索能成形,既能够为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鉴参考的经验,同时也能对全省医改工作起到指导引导作用,从而让改革政策更加健全完善。”马立新说。

  夯基固本强基层

  着力打造医疗高峰

  山东不仅是人口大省,还是农业大省,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农村地区。在此背景下,山东抓牢改革重点,始终坚持在基层发力,通过“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织牢织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在体系建设上,山东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强化编制、投入、医保、价格等综合改革,探索医学影像、远程会诊、检查检验、病理诊断、消毒供应“五大中心”建设,实现县域医共体服务同质化。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上,山东不断加大优质资源下沉力度,出台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18条措施,选派上级医院业务骨干到薄弱卫生院担任“业务院长”,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实施“齐鲁基层名医”人才工程,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基础。山东将中心药房打造为县域医共体的“药袋子”,避免因为“一味药”配不齐导致县域患者回流城市大医院的情况发生。

  经过积年累月的倾斜发展和政策强劲支持,78家县(市)综合医院全部达到国家县医院服务能力推标准,98.3%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标准,基层诊疗量占比保持在60%左右,走在了全国前列。

  “十四五”时期,山东提出争取实现“三年内将65%的患者留在乡村、90%的患者留在县域”的新目标。山东提出健全城市三级医院包县、二级医院包乡、乡镇卫生院包村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坚持“组团式”帮扶、精式帮扶,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帮助被帮扶地区、机构补齐短板、补强弱项。2023年,山东一方面推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牵头建设专科联盟并覆盖全部县(市),组织1万名左右医务人员开展驻点帮扶和巡回诊疗;另一方面,建设一批县域医疗次中心,真正实现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同时,山东北邻京津冀经济圈,南毗长三角经济圈,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这也让山东面临患者外流的挑战。为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不同级别、各类专科的区域医疗中心在山东省域内陆续落地生根。近年来,山东实施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攀登计划”,推动《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协议》落地,全力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被纳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等9个项目先后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更多“国字号”资源项目落户山东。目前,山东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创建43个,涵盖综合、中医以及其他专科。

  激活内生动力

  医防“双向奔赴”

  加强疾控体系建设既是卫生健康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2020年,山东着手深化疾控体系的“破冰”改革。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省委编办等多部门联合制发三级疾控中心试点改革方案,在省、市、县三级选取10家疾控中心试点单位,从功能提升、社会服务、人才激励、绩效管理等9个方面重点推进疾控中心建设发展。

  围绕提待遇,山东创造性落实“两个允许”,构建绩效激励体系;允许试点疾控中心自主开展有偿社会服务,收入可用于绩效工资;明确疾控中心科研课题管理参照高校和科研院所执行,科研收入的50%可用于人员奖励。目前,10家试点单位全部开展有偿服务、医教防融合,并实行绩效工资,新增科研项目160项,绩效工资有效提升。山东省建立疾控中心首席专家制度,提高专业技术岗位比例,推行特设岗位聘任制,对高学历或紧缺专业人员,可直接采取面试等方式公开招聘。全省疾控中心共聘任302名首席专家,实行年薪制,三级疾控中心岗位比例分别提高至45%、35%、30%。一系列举措,极大调动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山东省以绩效管理为突破口的改革举措,激活了疾控中心发展的内生动力,使得政策“活”了,机制顺畅了,人也变得更有心气儿了。2023年,疾控中心扩大改革试点被写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试点范围扩大至所有市级疾控中心和30%的县级疾控中心。

  新时期,预防被放在了更加重要位置,以健康为中心的改革导向更加突出,山东省以医防融合为试点,让医疗和疾控双向奔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该省在医疗机构普遍成立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公共卫生科,制定人员配备标准,明确不同床位数(规模)医疗机构应配备公共卫生医师数量。疾控中心与医疗机构的人员建立健全柔性流动、工作协作配合、优质资源互补和信息数据共享机制,疾控中心可向综合医院派驻医师,参与急诊科、发热门诊、公共卫生科等科室工作,疾控中心可以从医疗机构获取技术服务费。同时,该省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评价结果与医院年度考核和评先树优挂钩。

  此外,山东在全国率先开展“三高共管,六病同防”,探索推行医疗、运动、饮食、心理和疫苗“一病五方”制度;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疾控中心创新“1﹢1﹢2”模式,与6家省级医院签订医防融合协议,建立业务领导牵头、首席专家支撑、业务科室配合、专业人员驻点的工作模式,联合开展呼吸道疾病、肝病等专病防治合作,不断深化医防融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