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1.5T MRI在老年眼眶部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5T MRI在老年眼眶部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08-02-14浏览次数:72889

【摘要】  目的 探讨1.5T磁共振成像(MRI)在老年眼部疾病尤其是眼眶部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67例眼眶部病变的MRI表现,MR扫描采用1.5T MRI扫描机,眼眶表面线圈或头线圈,SE及快速SE(FSE)序列常规横轴面、矢状、冠状面的三维MRI平扫,全部病例行脂肪抑制技术及增强扫描。结果 67例患者中眼球病变19例,肌锥内病变12例,视神经病变5例,眼外肌病变9例,眶内锥外病变11例,眶壁病变及隔前病变7例,其他4例。MRI可准确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及邻近情况。结论 MRI是眼眶部病变的检查方法,对眼眶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老年人;眼眶疾病;眼眶内肿瘤;诊断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因其对眶部软组织的良好分辨率及无放射损伤已成为眼部疾病诊断中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1~5〕,尤其在老年眼眶肿瘤性病变和非外伤性眼部疾病诊断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为眼部疾病定位、定性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了更多有效的依据。本文旨在探讨1.5T MRI在老年眼部疾病尤其是眼眶部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04年4月~2007年6月经我院MRI检查并经我院和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眼眶部疾病患者67例,其中男41例,女26例,年龄55~76岁。病程3 d~6年,平均5个月,临床表现为眼红、眼痛、眼突、视力减弱、眼球运动障碍等。

  1.2  方法  采用GE Twinspeed 1.5T with Excite磁共振成像机,58例采用8通道头线圈,9例采用眼部表面线圈,矩阵512×512,FOV 16 mm×16 mm,层厚3.0 mm,间隔0.5 mm,采用FSE序列常规扫描。扫描序列采用轴位:T1WI (TR:420 TE:12),T1WI+FS(TR:420 TE:12)T2WI (TR:3 800 TE:86.4),T2WI+FS (TR:3 800 TE:84);矢状面T2WI+FS (TR:3 800 TE:84),冠状面:T2WI+FS (TR:3 800 TE:84)。其中增强扫描采用FSE序列,均行多时相动态增强及延迟扫描,造影剂采用GdDTPA,0.2 mmol/kg。增强扫描按T1WI+FS序列行轴位、矢状、冠状面扫描,得到三维图像以利于病变的定位诊断。

  2  结果

  2.1  67例患者眼球病变19例,肌锥内病变12例,视神经病变5例,眼外肌病变9例,眶内锥外病变11例,眶壁病变及隔前病变7例,其他4例。
   
  19例眼球病变中黑色素瘤10例,平滑肌瘤1例,脉络膜血管瘤2例,转移瘤2例,视网膜出血4例。12例肌锥内病变中海绵状血管瘤4例,炎性假瘤4例,转移瘤1例,皮样囊肿1例,淋巴瘤1例,低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5例视神经病变中视神经脑膜瘤3例,视神经胶质瘤2例。9例眼外肌病变中Graves病5例,眼外肌炎症4例。11例眼眶内肌锥外病变中海绵状血管瘤3例,囊肿1例,泪腺混合瘤5例,泪腺眼睑炎症2例。7例眶壁及隔前病变中脂肪瘤2例,淋巴瘤1例,结节病1例,眼睑炎症3例 。其他4例患者中筛窦黏液囊肿突入眶内2例,内翻乳头状瘤继发黏液囊肿1例,皮肤神经综合征1例。

  2.2  眼部肿瘤性病变MRI的特征性表现

  2.2.1  恶性黑色素瘤  MRI的信号变化颇具特征性,即在T1WI上呈高信号,在T2WI上呈稍低或低信号(与眼眶肌肉比较)。这是因为黑色素瘤能分泌一种稳定的游离根,使组织的T1和T2值缩短。增强扫描轻度或中等强化。

  2.2.2  脉络膜血管瘤  眼球少见的良性肿瘤,MRI表现为T1WI上的中高信号和T2WI上的高信号为特点,增强扫描后病灶呈明显强化,边缘清晰,信号均匀。

  2.2.3  海绵状血管瘤  一般表现为肌锥内、视神经外的类圆形肿块,边缘有低信号薄层包膜,瘤体在T1WI上信号与肌肉相等,T2WI为高信号,信号可不均匀。动态增强扫描早期肿块边缘结节样强化,随时间的延迟造影剂逐渐向中央填充,延迟期明显均匀强化。

  2.2.4  囊肿及皮样囊肿  囊肿常为类圆形肿块,外周有完整包膜,信号较低,囊肿内容不同可致信号不一。单纯性囊肿为信号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皮样囊肿含有皮脂物质,信号具有特征性,T1WI为低信号,T2WI为中等信号,由于囊内脂肪样结构与囊液分开,可呈现液平面,囊内可出现二种信号,分别反映了脂肪样结构与囊液。

  2.2.5  视神经脑膜瘤  一般为单侧发病,常表现为不规则的管状软组织,环绕视神经向外生长,在MRI上T1WI为中等信号,T2WI多不均质,信号较低,增强扫描显著强化,呈双轨征。
 
  3  讨论
   
  多序列多方位以脂肪抑制为主的扫描方法,使MRI检查眼部疾病更具敏感性。眼眶周围为不同成分的软组织结构,眶锥内充填着大量脂肪组织,因此在MRI上具有明显的高信号,与眼球、眼外肌、视神经和血管有着明显的对比,有利于识别正常的解剖结构。但脂肪组织高信号也可以掩盖眶内结构和细小病变,并且眶内病变大多是在T2WI相呈稍高信号,易与眶周脂肪混淆,不利于病变的显示,尤其当增强扫描后病变信号增高,更不易与脂肪组织相区别。因此,眼部MRI检查应加做脂肪抑制T1WI、T2WI扫描。轴位、矢状、冠状面多方位的扫描方法,使眼眶内复杂多样的病变更加立体直观,更明确显示病变周围结构。所以,眼部MRI增强扫描应同时使用脂肪抑制技术用于减少球后脂肪的信号干扰,提高MRI的分辨率〔4,5〕。
   
  MRI检查可为眼部疾病提供更多丰富的诊断信息,甚至是特异性诊断信息。MRI的不同序列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分析病变的组织成分。尤其当病变组织中含有顺磁性物质时(如黑色素瘤,亚急性出血),可缩短T1和T2,在T1WI上呈现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与玻璃体比较),出现与一般肿瘤(T1WI上低或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不同的特征性表现〔6,7〕。因此根据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形态及MRI病变信号分布特点,结合增强扫描有助于眼部疾病的鉴别诊断。
   
  另外眼眶囊肿和海绵状血管瘤在MRI上也具有特征性表现。囊肿常为类圆形,外周有完整包膜,囊内表现为均匀的T1WI明显低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亦可为上下分界的高、稍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强化,病变有明显的张力,可致眶内结构移位变形。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T2WI明显高信号,但信号不均匀,与常见肿瘤T2WI稍高信号不同,平扫T2WI可做筛查。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对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明确诊断的意义。海绵状血管瘤在动脉期呈边缘不均匀结节样强化,随着时间的延迟照影剂逐渐向病变中央填充,延迟期呈均匀明显强化,可以明确诊断。
   
  眼球外眶锥内病变不具备特征性影像表现,定位准确但定性困难。MRI检查的目的是通过多轴位检查显示病变与视神经的关系以及明确象限定位。MRI对软组织分辨力高,可以清晰显示病变边缘和结构及病变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更多信息。另外MRI检查无骨质伪影干扰,对于眶锥内视神经管病变和骨管内、眶颅沟通性病变侵犯范围的显示具有明显优势。
   
  总之,MRI由于其优良的软组织分辩率,可多方位、多参数成像,对肿瘤性病变的检出敏感性较高,并且病变显示清晰、全面、直观,对眼球及眶内肿瘤定位诊断准确,部分疾病能够定性诊断,因此对眼眶部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MRI对炎症、眶内软组织损伤及Graves病诊断也具有重要价值,对骨管内、眶颅沟通性病变具有极大的优势,但对眼外伤出血急性期、疑有金属异物存留者诊断尚有局限性。

【参考文献】
    1 周 全,陈金城,刘斯润,等.眶骨的改变在眶部疾病HRMRI诊断中的应用〔J〕.广州医学,2003;24:11979.

  2 周 全,陈金城,刘斯润,等.孤立性眼部脉络膜血管瘤的HRMRI的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4636.

  3 Gentry LR.Anatomy of the orbit (review)〔J〕.Neuroimaging Clin N Am,1998;8:17194.

  4 Lemke AJ,Hosten N,Foerster PI,et al.Sectional diagnosis of orbital tumor.2:extraconal compartment,lacrimal gland,bulbrs,preseptal compartment〔J〕.Radiologie,2001;41:5207.

  5 Hosten N,Lemke AJ,Bornfeld N,et al.Fast spinecho MR imaging of the eye〔J〕.Eur Radiol,1996;6:9003.

  6 Adler IN,James CA,Glasier CM.Ophthalmologic disease in children (review)〔J〕.Magn Reson Imaging Clin N Am,2001;9:191206.

  7 鲜军舫,王振常,燕 飞,等.眼色素膜黑色素瘤的CT与MRI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3):15861.

作者:梁妍 陈志仁 方昊 佟颖 孙平

作者单位:吉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吉林 长春 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