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医院资讯 > 卫生部副部长:公立医院政府不可能全包

卫生部副部长:公立医院政府不可能全包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09-03-05浏览次数:74353

      卫生部部长陈竺昨日(4日)表示,全国两会后很快就会公布医改方案,同时还将出台一个3年试点方案。他还表示,增设药事服务费不搞各地一刀切。 

  此前钟南山院士称“医改3年投入8500亿元是打马虎眼,要明确卫生投入占GDP的具体比例”,陈竺坦承,这个问题很难。这确实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增加卫生投入。 

  对于引起争议的“增设药事服务费”,陈竺表示,这需要实事求是地探索,不搞各地一刀切,但医疗价格改革方向是降低目前偏高的药品、耗材、检查价格,适当调整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动技术服务价格。 

  作为一个“无党派部长”,如何评价新搭档———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陈竺称“我们一定会合作愉快!” 

  委员观点 

   “出名词解释让医改方案看得懂” 

  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给医改方案“挑刺”,批评“医改就是向国家要钱” 

  什么是基本医疗,什么是“小病”“大病”……昨天(4日),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参加分组讨论时坦言:目前医改方案中诸多概念并未界定清楚。他建议出一本名词解释,让方案“看得懂”。 

  黄洁夫说,医改方案一拖两年,尽管今年年初已在国务院会议上原则通过,但对于诸多配套措施,相关部门至今仍未形成一致意见。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一名医生,黄洁夫给目前的医改方案“挑了挑刺”,他首先指出公众反映的医改方案“看不懂”的问题。 

   “对诸多概念的基本涵义,目前的方案没有清楚界定和解释”,黄洁夫说:“很多时候,自己也很困惑”。比如,什么是基本医疗?到大医院花几万元做心脏搭桥算不算基本医疗,还是只有感冒这些常见病叫基本医疗。” 

  黄洁夫建议在正式方案出台时,出一本名词解释,让医务人员和百姓,起码搞清楚医改的基本涵义。 

   “百姓不认可,投多少钱都没用” 

  黄洁夫随后批评了“医改就是向国家要钱”的观点。他说,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启动医改,更不能只向国家要钱。 

  他的观点是:医改也可以拉动内需,与国家共渡难关。因此,要正视并重视医疗服务市场的培育和规范。 

   “现在大家都很关注政府为医改投入的8500亿会用到哪儿,8500亿够不够”,黄洁夫说,“但我们更应该想想,如果不能调动600万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如果百姓不理解不认可,政府投再多的钱,也会很快花完。” 

  黄洁夫希望,这次两会,政府相关部门多听听医卫界和临床医生的心声和意见。“要提高600万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他们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增加收入,还有合理的机制和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8500亿够不够?如果不能调动600万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如果百姓不理解不认可,政府投再多的钱,也会很快花完。 ———谈医改投入 

  1997年启动的医改并没有完全失败,而今天要启动的新医改也并非“灵丹妙药”。———谈两次医改 

  委员观点 

  公立医院政府不可能全包 

  黄洁夫称医改要放开医疗市场引资 

  批驳观点:医疗公益化、公立医院改革,就是所有人在公立医院看病都由政府管。 

  黄洁夫:医改中关键的是公立医院改革。但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并非意味着所有人在公立医院看病就可以由政府全管。目前,很多人对医疗公益性和市场化的认识都各有偏颇。全国有22000多家公立医院,政府不可能全部增加投入管起来。这次医改中,医疗市场一定要开放,要吸引外资,吸引社会资本,鼓励民营”,只要管理规范,外资医院民营医院也能成为非营利医院,为百姓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基本医保非全民均等保障 

  黄洁夫称少数贫困群体才能获免费保障 

  批驳观点:基本医疗保障就是政府投入,全民均等享有的医疗保障。

   黄洁夫:完全由政府投入保障的,只能是少部分贫困人群的基本生命和健康,为他们免费治疗影响生命质量的疾病。大部分有经济基础的人,应该自己为健康埋单。政府、单位只能为其分担一部分基本医疗和健康服务消费。至于改革开放30年中已经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应该由市场多提供高端的医疗服务、健康服务。为他们选择,“美容、健身、减肥、控烟,这些相关的医疗健康服务都应该在安全规范的基本上蓬勃发展,会有人来消费,这也是拉动内需”。 

   “医院产权改革不是一卖了之” 

  黄洁夫认为现阶段开收药事费“不现实” 

  医改,艰难关键的是公立医院改革。昨日,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下简称黄)就公立医院改革等相关问题,接受本报采访。 

  公立医院改革欢迎社会资本 

  新京报: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关键。目前很多地方有探索,比如“宿迁卖公立医院”,这样的探索你赞成吗? 

  黄:宿迁并没有卖医院,而是把部分医院的产权转移给了鼓楼医院,但鼓楼医院也是国家办的医院啊,这种“收购”,并非是变卖公立医院。 

  新京报:那么医改方案中提出的“探索公立医院产权改革”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黄:公立医院产权改革是一定要进行的,否则全国20000多家公立医院,政府难以全部承担。但现在很多人误解了,认为公立医院产权改革就是“一卖了之”。其实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们说的公立医院产权改革,是鼓励社会资本、民营资本进入,盘活和丰富医疗资源。如果医改能够建立统一标准的监管机制,无论政府主导的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外资医院,都可以作为非营利医院,为百姓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医院应有新的补偿机制 

  新京报:医改方案还明确提到要取消药品加成,也提出要通过增收药事费等,来弥补医院的运营成本。此前,药事费和处方费在很多地方都遭受争议,你认为现阶段医院增收药事费现实吗? 

  黄:我对此不乐观。现在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矛盾还没有缓解,如果挂号看病做手术就要涨价,显然不太现实。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的亏损和负担,应该有一个新的补偿机制,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政府全部都给补,每家都补不够,剩下的要靠医院增加其他服务收费来弥补。 

  社区医疗不应全由政府办 

  新京报:为引导百姓“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包括北京在内的一些地方在探索社区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你认为这些措施能引导群众合理就医吗? 

  黄:我个人认为,双向专诊只是个表面现象。如果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这座城市的医院是两张网络,很难做到合理的双向转诊。完全由卫生行政部门办社区,很难把社区卫生服务和大医院的医疗服务有机结合。什么病只能在社区看,什么病可以去大医院,这些医疗系统内部都很难规范的东西,不可能实行强制的手段施行,百姓也不认可。如果社区人才和医疗技术跟不上,多数人依然会选择去大医院。

编 辑:侯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