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经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不同路径PCI护理研究

经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不同路径PCI护理研究

文章来源:发布日期:2010-11-19浏览次数:61533

 作者:姬会霞 李玉新 姚慧慧 秦丽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PCI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方法 经桡动脉PCI280例、经肱动脉PCI208例、经股动脉PCI180例。观察三组手术穿刺成功率、术后卧床时间及血肿的发生等。 结果 桡动脉组和肱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与股动脉组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桡动脉组和肱动脉组血肿的发生率较股动脉组减少(P<0.05);三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经桡动脉、肱动脉行PCI安全、经济,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关键词】 桡动脉 肱动脉 股动脉 PCI 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术,给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然而为了防止PCI后再狭窄,术前3d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或在急诊术前强化服用,术中还需用肝素等抗凝药物,均加大了术后出血尤其是穿刺部位血肿的发生,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加重了其经济负担。因此近年来,经桡、肱动脉PCI在很大程度上已取代了股动脉路径。本组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接受PCI的患者668例,其中桡动脉PCI280例、经肱动脉PCI208例、经股动脉PCI180例,对其护理资料进行总结,评价不同路径PCI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接受PCI患者668例,其中桡动脉组280例,男175例,女105例;肱动脉组208例,男128例,女80例;股动脉组180例,男110例,女70例。三组患者的病情、年龄与性别均无差异性。
1.2 方法
1.2.1 PCI方法简述 所有患者均在导管室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成功后放置注有肝素的动脉鞘管,然后将带有导引导丝的导管通过动脉鞘管送达冠状动脉开口,进行造影、扩张、支架植入等检查、治疗。术毕,压迫穿刺点止血,用绷带加压包扎。
1.2.2 观察项目 术后除常规观察血压、心率、心律、有无胸痛、穿刺伤口处有无渗血、术肢血运情况及液体出入量外,自行设计观察指标对三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术后卧床时间及血肿的发生诸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多个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CI后将三组患者进行对比,术后卧床时间及血肿的发生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患者的心理因素是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术前应多与病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手术。
3.2 术后护理 术后心电监护24小时,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的变化。桡动脉、肱动脉组术后即可拔除鞘管,用普通绷带加压包扎,6~8小时后解开绷带,用纱布覆盖24小时即可。术侧肢体相对制动,每2~4小时根据血运情况松绑绷带一次,注意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和血肿、术侧肢体皮肤的颜色与温度以及肘动脉与尺动脉和桡动脉的搏动情况。如果病人术侧肢体发麻、浮肿、皮肤颜色青紫,提示包扎过紧,应适当调整绷带的松紧度;如果穿刺处有渗血、出血及血肿,提示包扎过松或位置不妥,应及时调整,重新加压包扎。股动脉组术后酌情保留鞘管4小时左右,穿刺部位压迫止血30分钟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5kg沙袋压迫6小时,术侧肢体平伸制动12~24小时。告诉患者勿用力咳嗽、大小便时用手压迫穿刺点,以防发生血肿,同时还要注意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伤口处是否有渗血、出血等。
4 讨论
PCI作为检查、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已取代了冠脉旁路移植术。传统的经股动脉穿刺虽然成功率高,但其术后需限制病人活动及穿刺部位易发生出血、血肿等并发症,桡动脉路径仅适用于Allen实验阳性的部分患者,而肱动脉路径可以弥补桡动脉路经的不足之处。两种路径一经采用便受到医生、护士和患者的欢迎,主要是因为患者术后无需长期卧床,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由于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有限,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更广泛地开展尚依赖于医疗器械的进一步改进和医护人员技术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