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2-06-14浏览次数:36932

  作者:王志红  作者单位:天津市冶金医院内科

  【摘要】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2组均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 100 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注射液40 mg静脉滴注,1次/d。7 d后分别观察2组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73.08%;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及57.69%;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丹参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明显改善其发作,近期疗效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安全可靠。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丹参酮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表现形式之一,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我科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酮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2月至2007年12月我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4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研究对象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消化道出血、近期手术史、器官活检史、严重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及怀孕、肝肾功能不全者。病例随机分为2组,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酮组(治疗组)42例,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3.2±3.6)岁;初发劳力型心绞痛21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10例,静息心绞痛8例,梗死后心绞痛3例。低分子肝素钙组(对照组)42例,其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2.6±2.5)岁;初发劳力型心绞痛20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11例,静息心绞痛9例,梗死后心绞痛2例。2组年龄、性别比、心绞痛类型、临床特点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常规予以吸氧、卧床休息,低脂饮食,抗心绞痛药物基本相同,包括硝酸酯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倍他乐克、辛伐他汀、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在以上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商品名:速碧林,天津葛兰素史克公司分装生产)4 100 U脐周腹壁皮下注射,12 h/次。丹参酮注射液(10 mg/支,上海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40 mg,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 100 U脐周腹壁皮下注射,12 h/次。2组均7 d为1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1.3 观察方法 观察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疼痛持续时间。每天查1次十二导联心电图,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心绞痛发作时即刻记录心电图。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

  1.4 疗效标准 显效:心绞痛发作缓解或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减少80%以上,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减少50%~80%,降低的ST段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主要导联倒置的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直立;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50%,心绞痛、心电图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组治疗后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73.0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表1 2组治疗后心绞痛改善情况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2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 2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57.6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表2。表2 2组治疗后心绞痛改善情况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不良反应 2组治疗后均有注射部位出现点片状瘀血,停用后自行消退;2组治疗前后APTT、PT和血小板计数测定均在正常范围。治疗组有1例出现轻度头晕不适,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出血现象及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见的发病原因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与黏附增加,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管腔不完全阻塞[3],因此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酶是治疗的关键[4]。速碧林为一种低分子肝素钙,其平均分子量为4 500道尔顿,由普通肝素通过解聚和分离所得,是新一代抗凝血酶药,具有抗Ⅱa有关的抗Ⅹa作用,相对于血小板Ⅳ因子的敏感性降低,不与血浆蛋白结合,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剂量效应稳定,且无耐药性,它除能抑制凝血酶生长,尚可溶解血栓,但对血小板的功能影响较小,很少引起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一般不需血液学监测,具有很好的抗凝作用,目前已基本取代普通肝素广泛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5]。丹参酮注射液是从丹参中提取而成,主要成分为ⅡA磺酸钠,其能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缺血区心肌的侧枝循环及局部供血,改善缺氧、心肌的代谢紊乱,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从而缓解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

  以上观察表明,低分子肝素与丹参酮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由于两药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使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可缓解心绞痛或减少心绞痛发作,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有利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ACC/AHA.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n Coll Cardiol,2000,36:9701056.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409412.

  3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4741475.

  4 Braunwald E. Application of current guidelines to the management of unstable angrina and 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Circulation,2003,108:Ⅲ28Ⅲ37.

  5 黄元铸,胡大一主编.急诊心脏病学.第1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