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行业资讯 > 医疗耗材一次性使用浪费惊人

医疗耗材一次性使用浪费惊人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发布日期:2013-01-15浏览次数:31045

  ◆“1.5万元一根的管子,用一次就扔了。”国外很多高值医疗器材都是消毒重复使用,在国内全变成“一次性”,造成很大的浪费。
  ◆“可用可不用的高值耗材,多数手术却都在用。”“一次性”滥用已成为近年来医疗费用攀升、“看病贵”的原因之一。
  ◆提倡“一次性”的理由是杜绝院内感染。随着各级医院消毒供应条件的改善,标着‘一次性’的医疗耗材是否一定要一次性使用?实际上,“一次性”并非医疗安全关键。
  “用一次就扔了,真可惜!”
  “大头导管、射频刀头,都是实心的,很好清洗。1.5万元一根的管子用一次就扔了,真可惜。”省城某三甲医院的一知名心内科主任医师,提起当前高值医疗耗材“一次性”使用带来的浪费满脸无奈:

  肠道吻合器进口的2800—4000元/个,国产的2200—2800元/个,采用肠道吻合器的优点是间隙均匀,不容易滑脱,而之前都是手工缝合。“省人力,方便了,可各有利弊,也有钉上去后,个别钉子漏下来的。”
  每例全麻手术都要使用的麻醉呼吸罗纹管路,一套800多元,国外大都是刷洗消毒后重复使用,可以用很多次,在国内一些医院却是一次性使用。
  再就是新出的一种超声刀,一个刀头2000多元,使用得当用5次甚至10次以上也没问题,可“一次性使用”的要求,却让外科医生只好‘照章行事’。”
  据省直某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介绍,心脏造影手术,用的导管都是一次性的,有Ⅰ号管、Ⅱ号管之分,有时打开一根后,发现不合适,需要换用另一型号,这种情况很常见。但是,由于要求“一次性使用”,如果这支已经打开的管当天用不上,虽然是新的,但按“规定”只能废弃。
  这位主任医师认为,同样是“一次性”使用,国内、国外也是两回事。由于科技水平、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在国外“修一个还不如买一个”,而我国目前绝大多数高值一次性耗材还是依赖进口,在国外很便宜,到国内就变得很贵。一根导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只需50—60美元,而国内价格超过1000元……
  滥用加重“看病贵”
  “住院总花费12.8万元,其中瓣膜费5.4万元、医用耗材1.9万元,就占去了医疗费用的大半……”丈夫刚刚在省城某部属医院做完瓣膜置换手术的梁女士,细算起住院费用,心里沉甸甸的。 省立医院某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回忆起若干年前开始要求一次性使用医疗耗材时的场景仍记忆犹新,典型的是心外科常规心脏搭桥手术所使用的固定器,只起个“架子”的作用,1.5万元/个(便宜的也6000—7000元),重复使用完全没问题,原来也一直都是重复使用,每个使用的病人费用2000—3000元,要求一次性使用规定出来的前2个月,病房里竟然没有病号了。
  “一下贵了好几倍,病人一听就吓回去了。很多需要手术却钱不够的患者就只能回家去筹钱。”这位主任医师直言,“手术费用贵,贵在哪儿?这一块占了很大部分!”
  近两年,又有些厂家推出一种用来“防止手术误伤,避免造成发声嘶哑”的喉反神经探测仪,机器本身50万元,一次性使用电极针5200元,加机器折旧,一台普通的甲状腺肿瘤手术至少因此增加费用近6000元。
  痔疮手术后,原来都是手工缝全,现在大都使用一次性闭合器,2000—3000元/个,即使本来需要缝一针的,现在也要用闭合器……“一台手术因此增加上万元的费用,是常有的事。”
  一次性医疗耗材用得太多,已成为近年来医疗费用大幅攀升、“看病贵”的原因之一,而且越是这些高值耗材,医保越是要么不报销、要么报销比例很低,大大增加了病人负担。
  “为什么同样的手术,在小医院做就便宜,在大医院做就贵?为什么介入、腔镜治疗越来越多,手术是微创费用却没‘微创’?这值得深思!”这位主任医师疾呼。
  “一次性”并非医疗安全关键
  “医疗耗材用一次,甚至连一次都没用,价值几千几万元的东西说扔就扔了,有没有论证?”面对医疗领域“一次性用品”的泛滥,上述这位主任医师呼吁: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资源禀赋状况、技术制造成本不同,我们必须理性对待,不能照搬。
  “标着‘一次性’的东西是否一定要一次性使用?”省直某三甲医院手术室护士长认为,提倡用一次性很重要的理由是杜绝院内感染。超声刀6000元/个,要求一次性使用,很多外科大夫认为不合理;几乎每个手术都用的电刀,电极板、刀头两样加起来至少要90多元,按要求是“一次性使用”,但重复使用5次甚至10次都没问题;器械商强调的不能重复消毒使用射频枪,并没有证据能证明重复消毒使用会引起感染,也没有证据能证明一次性使用比重复使用。
  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不是是否一次性使用,关键是卫生消毒达标。据介绍,2009年卫生部针对消毒供应室出台了三个规范,强制性推行之后,各医院消毒供应室条件都已经非常好,消毒水平很高。“消毒、封装设备跟原始生产厂家完全一样。”
  如果要改变当前的状况,得先改“红头文件”。省城某三甲医院院感办主任直言,很多包装上标“一次性”的,我们监管时只能严格要求“一次性”使用,而且卫生监督部门也这样检查。大医院必须这样做,一旦查到不一次性使用就要受处罚。对这些要求,医院只能是被动执行。
  这位院感办主任认为,一次性使用出现问题是“质量”问题,而如果重复使用中出现问题,则是“操作、使用不当”问题,只能责任自负,跟厂家没关系,而且上边还来查,本来想给病人省钱,结果竟然落个“不按规定用”的过失。
  在医疗器材链条中,医院处在末端,在一次性用品进货时只能看资质、产品合格证;厂家标一次性,就要一次性用,医院管理一松口,出了问题就很麻烦,而对这些东西一次性使用是否科学、合理等问题,则不是医院、卫生系统所能解决的。这位主任表示,医疗耗材是否不能厂家说怎么用就怎么用,而应该有部门、有标准来管。厂家希望多卖产品,而且卖得越多越好,这很正常。但是,确定一次性、非一次性绝不能由厂家说了算,而是要有科学的区分、界定和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