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3618客服热线:020-32784919   推广热线:020-32780069
资讯
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器械资讯 > 学术论文 > 子宫内膜电切术围手术期用药和疗效分析

子宫内膜电切术围手术期用药和疗效分析

文章来源:创新医学网发布日期:2013-02-21浏览次数:29784

 作者:刘歌,刘晓丽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腔镜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电切术后用药对宫内膜的修复及阴道流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子宫内膜电切术的86例患者,术前均行宫腔镜检查+病理检查,排除了病理检查为复杂性增生过长的患者。其中47例患者为观察组,术前、术后均给予药物处理;39例患者为对照组,只给予术前预处理。比较二组患者术后宫内膜修复情况及阴道流血量的多少。结果 病理分型为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和子宫腺肌症的患者,观察组结痂期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分型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或其它类型功血,结痂期出血量及复发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病理检查为子宫腺肌症和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的患者,术后用药抑制其子宫内膜生长,对于减少其结痂期出血和复发是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子宫内膜电切术 围手术期 病理分型

  近年来,经宫颈行子宫内膜电切术由于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以及更多地保存器官功能和经济负担轻等优点,日益受到临床医师、患者的重视和欢迎[1]。作者观察发现,对于久治不愈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患者,单纯给予手术治疗,术后无进一步处理,很多患者结痂期出血较多,且月经易复发;如对患者术后给予进一步药物治疗,即可明显减少结痂期出血量及复发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2年6月至2006年2月本科收治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共98例,随访1年以上者86例,随机分组。观察组47例,年龄29~60岁,平均44.3岁;病程3周~71个月,平均21个月。病理检查为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及子宫腺肌症者24例(51.1%),息肉及其它类型功能性出血者23例(48.9%);其中1例为胎盘残留,3例为绝经期出血。对照组39例,年龄28~66岁,平均44.4岁;病程2~49个月,平均18个月。病理检查为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及子宫腺肌症18例(46.2%);息肉及其它类型功血者21例(53.8%);其中2例为绝经期出血。
  1.2 用药及方法 两组均于术前口服丹那唑2周行预处理。观察组根据病理分型、年龄,术后分别给予黄体酮、丹那唑或内美通口服,连服3个月。对照组术后未用药。2个月后行宫腔镜复查。
  1.3 疗效判定 (1)月经模式测定[2]:①闭经:点滴量月经;卫生巾1~5片/周期;②少量月经:卫生巾6~15片/周期;③正常量月经:卫生巾16~30片/周期;④无改善:卫生巾>30片/周期。(2)宫腔镜检查:①满意:宫腔呈筒状,无增生内膜;②基本满意:宫腔表面为少许内膜覆盖,可见肉芽组织增生;③不满意:宫腔大部分为粉红色内膜覆盖,可见血管走形。
  1.4 随访 术后1、2、6、12个月复查,了解月经情况,2个月行宫腔镜检查。
  1.5 统计学方法 以t检查分析。
  2 结果

  观察组47例患者中,术后2个月内阴道流血均为少量月经,持续(10.3±5.2)d,其中17例仅为点滴量月经。随诊期间7例恢复正常量月经,其余均为无月经或少量月经。对照组39例患者中,术后2个月内阴道流血为少量月经和点滴量月经者23例,其余16例阴道流血为正常量月经或无改善,持续(15.3±8.4)d,病理分型为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腺肌症患者,其中3例术后8d即开始阴道流血,淋漓不净,给予对症治疗好转。随诊期间,月经恢复正常者9例,其中病理检查为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者5例,腺肌症者1例;月经无改善者7例,其中病理分型为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者3例,腺肌症者3例。所有恢复正常量月经和无效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大多数好转。其中1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术后当月恢复月经,对症治疗无效,8个月后行子宫切除术。两组患者病理分型与术后疗效判定见表1、2。 表1 观察组47例病理分型与术后疗效判定以上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与基本满意为41例,不满意为6例,对照组术后患者满意与基本满意患者为23例,不满意为16例(P<0.0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病理分型为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及腺肌症的患者,观察组24例,无月经或少量月经者20例;对照组18例,表2 对照组39例病理分型与术后疗效判定无月经及少量月经者6例(P<0.0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子宫内膜切除术是切除子宫内膜的基底层及部分子宫肌层,从而达到减少月经量,减少痛经及人为闭经目的的有效方法,随着该手术在国内外的推广与普及,越来越多久治不愈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患者在保留子宫的情况下,得以切除病灶,纠正病变。子宫内膜电切术术前给予药物预处理,国内外均已有报道。由于术者技术水平,患者年龄,病理分型等因素的影响,术后患者结痂期多量出血及复发率较高。近年来,有学者将子宫肌层切除至内膜下4~5mm,使子宫腺肌病的发现率提高到46%。这表明,术前即已存在子宫腺肌病者逐渐增多。患者病理分型为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及子宫腺肌症的,对照组结痂期出血早,持续时间长,血量多,其复发率也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病理为其它类型功血者,结痂期出血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其复发率亦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认为,对于子宫内膜腺囊型增生过长及子宫腺肌症的患者,术后持续用药3个月,对减少其结痂期出血,减少月经复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潘敏,黄国英.宫腔镜双极汽化治疗子宫内膜息肉68例.浙江医学,2006,28(7):587.

  2 关铮.现代宫腔镜诊断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53.